周志杰
【內容摘要】隨著當前我國教育教學事業(yè)改革的不斷深化,全國各級各列學校都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的運用提升到了高度重視的程度上來,微課教學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了。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專業(yè)性頗高的學科,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透徹,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素質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而微課教學則可以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微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運用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它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是采取教師“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是教師在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在準確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對課堂教學中的某個教學重點內容進行突出,或者對某個教學難點內容進行突破的過程,并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將此過程記錄下來,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及合作交流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將提前錄制好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從而有效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水平有一個突出的增長,同時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效果。本文就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進行了淺要的探究。
一、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高中生面臨著高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各科教師也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采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通過一切可以采取的方式強化著學生的學習。因為高中信息技術同其他學科相比較,本身就具有課時較少的劣勢,又因為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這就導致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大大減少了,而高中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需要通過多操作、多實踐、多探究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的學科,種種現(xiàn)實情況都造成了高中生信息技術學科學習效果的提升幅度有限的結果。微課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困擾。
1.有效激發(fā)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采用微課教學,教師對教學知識的講解是非常簡短的,一般不超過八分鐘,僅僅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行突出和突破,那么所剩余的時間都可以用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交流探究學習,留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同時避免了教師的過度講解造成的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熱情降低的問題出現(xiàn),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由被動學位向主動學習轉變,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觀念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
2.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大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深入的思考、自主的探究進行學習,同其他同學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進行廣泛的互動,促使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學習理念,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協(xié)調配合的觀念和能力,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
3.有效豐富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資料和素材儲備
因為微課是通過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的,播放完畢后可以作為電子文檔留存于學校數(shù)據(jù)庫中,今后再有相同的教學內容或者其他老師需要使用的時候,可以直接從數(shù)據(jù)庫中調取,節(jié)約了多次書寫、多次準備的時間,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豐富課堂教學素材及資料儲備。
二、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選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為主題錄制視頻
因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非常繁雜,如果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的講授,那么視頻的錄制時間將是非常長的,但是微課時間一般都需要控制在八分鐘到十分鐘之間,所以教師只需要將重點內容的突出或者難點內容的突破過程錄制成視頻即可,其他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在課上或者課下時間進行,這就有效解決了教師的指導時間較短同學生的學習疑難較多之間的矛盾,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查漏補缺,實現(xiàn)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Visual Basic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窮舉法中循環(huán)嵌套的使用情況理解難度較大,通過探究式學習不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此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針對循環(huán)嵌套的使用,將窮舉法代碼的編寫方法錄制成微課視頻,然后播放給學生觀看,一次不能理解就再次觀看,可以讓學生對其中的內部原理獲得透徹的感知。
2.將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信息技術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進行有效滲透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關注點從片面的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注上擴展到了對學生的學習理念、學習方法、學習感受、學習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等更多方面上來,以促進學生的素質發(fā)展為最終目標,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進行教學,也不能偏離基本的宗旨。錄制微課需要在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前提下進行,要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能夠鼓勵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課堂的學習和課后的復習,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例如在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因為需要掌握的內容量大,對學生技術操作方面要求也較高,但是其學習難度相對較小,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錄制視頻給學生播放的形式,將其中數(shù)據(jù)的計算、篩選、排序、分類匯總,尤其是各種數(shù)據(jù)表格的制作過程等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在微課的指導下進行模仿操作練習,之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饋、測評,進行知識的查漏補缺,借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理念及學習方法。
3.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微課教學作為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促進動力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是具有獨立個性的高中生呢?高中生因為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理念、性格特征乃至家庭熏陶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往往會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效果,如果教師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組織相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勢必會造成教學不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情況出現(xiàn),這對全體學生素質的均衡發(fā)展會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微課的引入,可以讓教師更加機動、靈活的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分層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戰(zhàn)略,實現(xiàn)全體學生、全面能力素質的自由發(fā)展提升。教師首先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然后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將教學目標設置為困難、一般、容易三個等級,分別從知識、能力、思維、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不同的具體要求,一一對應以上三個學生層次。因為微課視頻具有碎片化的特點,分別是對某一學習問題的講解與分析,因此可以有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別的教學。這種分層教學的方法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意義上的“一視同仁”做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生能力提升為標準,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實現(xiàn)了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實現(xiàn)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均衡發(fā)展。例如在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因為需要講解的內容較多,并且有的教學內容一部分學生已經在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習中掌握了,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如果大面積進行統(tǒng)一教學勢必會造成教學的重復性,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音頻的剪輯、音頻的格式轉換、視頻的截取與編輯等內容進行微課視頻的錄制與播放,讓學生有選擇性的進行學習,更加節(jié)約了學習時間,節(jié)約了學習成本,同時讓學生獲得了個性發(fā)展與提高。
總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微課教學的運用可以說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也應當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為前提,科學運用微課教學,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探究學習活動,為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學生綜合素養(yǎng)水平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甲云.微課:讓學習變得簡單而有趣——淺談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13,(11):5.
[2] 王國輝.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1):94-95.
[3]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 [J]. 開放教育研究 ,2013(1):65-73.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海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