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光
摘要:新媒體的發(fā)展給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積極和消極影響同在。立足現實,分析現狀,是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要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必須要梳理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成就。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影響
一、在信息多元的大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也更加多元化,很多不良信息充斥著學生的眼睛,部分不良信息帶給學生消極思想,對價值觀正在形成期的大學生影響較大。新媒體的興起、網絡的普及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zhàn)。
(一)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
社會的各種思潮通過新媒體影響了學生的思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動搖了學生的價值觀。學生的學習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因專業(yè)課關系到就業(yè),所以投入較大精力,而忽略本課程,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效果。真假難辨的信息沖擊著價值觀正在形成期的大學生的眼球。惡意傳播的有害信息、垃圾信息污染了網絡環(huán)境,享樂主義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
(二)挫敗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冥思苦想,刻苦鉆研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匯,已經很難找到真正的代言人。由于媒體提供的信息直觀、立體、便捷,使得學生在遇到難題的第一反應就是上網搜索,完全沒有獨立思考意識。對網絡的過度依賴弱化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泯滅了求知欲望,從而加大了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性。這種高度依賴網絡的習慣,大大挫敗了獨立思考能力,沒有思考哪有發(fā)現,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又怎能實現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宏偉藍圖。
(三)影響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獲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渠道主要是教材,雖然教材不乏經典、具有權威性的政治理論,但是更新慢,理論學習比較枯燥,真正被學生吸收的知識不多;學生一味地聽老師講,聽力發(fā)揮了作用,大腦卻沒有履行職責,而是玩忽職守,沒有認真思考,更沒有用心領悟。課堂中真正跟著老師思路走的學生不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不在一條平行線,老師在臺上用心地教,而學生在臺下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刷屏、打游戲、聊QQ或是微信。這種以知識化為本的教育,難免弱化道德語言,很難真正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掌握了政治理論知識不等于具備了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精神涵養(yǎng)。
二、趨利避害,打開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面對新媒體的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順勢而為,改進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創(chuàng)新方法和方式,啟發(fā)學生思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
(一)借助媒體形式,豐富課堂教學
1.豐富本課程內容設置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無多大變化,近幾年教材內容適時更新,但還不能迅速跟上國際和社會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不能迅速解讀學生遇到的社會現實。教師要深入研究與現實相適應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用貼近生活、接地氣的內容設置激發(fā)大學生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把學生感興趣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通過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出來、巧妙地運用人生觀、價值觀的觀點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正確引導學生的把握好“總開關”。用新媒體豐富課堂內容設計:以課堂內容設置的理論教育為主干,不僅要擴展的背景知識,讓理論來源脈絡清晰,還要引用典型案例和案例分析助力理論理解。教育內容要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讀性,把握地域特點、校園特點和大學生的特點,內容范圍要廣,表達方式多樣,語言生動。
2.與專業(yè)設置相結合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設置的基本情況,以及專業(yè)實踐的實施計劃等;還應密切關注與自身所任教專業(yè)相關的行業(yè)新聞與動態(tài),形成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警覺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積累教學素材既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導,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yǎng)。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
(二)依托媒體平臺,傳播向上能量
學校官網是最便捷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不僅限于發(fā)通知、公告、新聞,應該是一個充滿知識性、思想性、具有人文關懷性質的平臺,是一個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平臺。要開辟專題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引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專題教育活動、也可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充分利用手機這個載體,開辟以微信群、QQ群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傳播思想政治理論圖片、音頻、視頻、在特定時間開展網絡知識競賽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額實效性。一首正能量歌曲,一句扣動心弦的話、一部愛國熱情的電影等都是可能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充分利用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功能,通過校園網、官微、官方QQ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大學生會通過校園網對各種新聞、主題、觀點發(fā)出評論,當大部分學生面對某種觀點難以選擇時,高校新媒體應巧妙的采取潛移默化的形式融入到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幫大學生清醒認識、擦亮眼睛,改變他們的觀念、思想和輿論,隱蔽性地實現教育功能。
(三)普及媒介知識,筑牢心靈防線
建立相應的督導與協調機構,規(guī)范網絡環(huán)境;開設媒介素養(yǎng)教育課程,普及媒介知識,提高對媒介信息的接受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使用能力,學習如何理性地分辨媒介信息所包含的意義,辨別媒介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區(qū)別,從而有效避免媒介對人的負面影響,最終達到“媒介為我所用”的目標。學會利用媒介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和進步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跳出對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教育特點和一般規(guī)律的局限,以理論為中心,用新媒體為載體,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從多視角出發(fā),多角度觀察、用多種方法來分析問題、解讀現象,提升理論素養(yǎng),提高判斷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好地迎合大學生的需求,激發(fā)愛國情懷,達到以德樹人的目的,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