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亮,吳云凱,蘇貞
(江蘇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江蘇鎮(zhèn)江 212003)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由我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各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和擁護。在教育國際化的大環(huán)境下,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的學生選擇中國作為留學的目的國,近幾年數量增長明顯[1]。為了提高教育對外開放規(guī)范化、法治化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質量教育需求,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而制定的法規(guī),2016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2](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诽岢觯浞职l(fā)揮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點推進、合作共贏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層推進,需要大批國際化的人才作為支撐。同時,留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問題受到很多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影響,一直都是留學生教育的核心問題,而教學工作及實際效果則是留學生培養(yǎng)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針對留學生的自身特點,很多本科高校教師開展了富有成效的教學改革和探索,提出了不少提高留學生課程質量的具體舉措[3-4]。但是,目前針對留學生的電氣類專業(yè)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文獻還比較少。因此,該文從培養(yǎng)“一帶一路”各項建設中急需的電氣類應用型人才出發(fā),在詳細分析留學生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根據結合該校電氣類留學生的實際培養(yǎng)情況,開展電氣類本科專業(yè)留學生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旨在進一步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教育發(fā)展。
該校的留學生大多數來自南亞、中亞和非洲地區(qū),諸如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哈薩克斯坦、加納、坦桑尼亞和津巴布韋等發(fā)展中國家,均屬于“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一方面,留學生在其本國接受的中學教育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層次上與中國都存有很大差距,其中學階段掌握的基礎知識普遍顯得很薄弱,主要表現為數學和物理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差,而電氣類本科專業(yè)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數學和物理的基礎;另一方面,受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影響,留學生在思維方式和言行舉止上與中國學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以上兩方面都給該專業(yè)教學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針對該校電氣類本科留學生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對國際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并結合該校留學生的文化背景和學習水平,該文試圖在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等幾個方面進行有益探索。
該校留學生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每個國家的不同產業(yè)分布與發(fā)展狀況都不盡相同,因此必須對其開展細致的調研,真正掌握各個國家對專業(yè)技術人才的明確需求,特別是圍繞“一帶一路”的建設工程的人才需求;此外,必須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本科教育屬性落實到具體的理論授課、實驗、實習等環(huán)節(jié),大力提升留學生對中國及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服務當地經濟社會建設能力,將“知華友華、學以致用”作為來華本科留學生培養(yǎng)目標,“知華友華”重在內向服務,滿足國內需求,“學以致用”重在外向服務,滿足國外需求[5]。
“自動控制原理”“電機學”“電力拖動控制系統(tǒng)”“電力電子技術”和“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一般電氣類本科留學生教育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它們各具特色且之間存有內在關聯。因此,基礎課程以“控制理論和電機系統(tǒng)”為主線建立課程體系,強調電氣類專業(yè)的“控制”和“電氣”的鮮明特色;注重各門課程的相對完整性以及之間的邏輯銜接,整合一些課程間重復和知識點與實際脫節(jié)的內容;重視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深度融合,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該校是具有“船舶和海洋”鮮明特色的普通本科院校,該學院的電類專業(yè)主要以船舶電氣方向為主,兼顧工業(yè)電氣方向?!耙粠б宦贰卑ā敖z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6],涉及很多大型陸上和沿岸及海上基礎設施建設,因此該學院培養(yǎng)的電氣類本科專業(yè)的留學生人才非常契合“一帶一路”各項建設對電類人才的需求,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船舶電氣類人才的需求。因此,該學院除了開設工業(yè)電氣方向的專業(yè)課之外,還開設了“船舶電氣”方向的特色課程,包括“船舶電氣及PLC技術”“船舶電站”和“航海儀器與儀表”等,并配套相應的課內實驗和課程設計。通過系統(tǒng)學習和掌握“船舶電氣”方向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知識,留學生在知識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上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
該校招收的本科留學生在實驗基礎和動手能力上相對于國內學生較弱,因此,在安排實踐環(huán)節(jié)之前,需要通過多種手段(包括多媒體和虛擬現實技術)對實踐方案進行整體優(yōu)化設計和呈現,增加留學生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興趣。同時,憑借該校與造船行業(yè)內相關船舶企業(yè)的良好合作關系,有針對性地在大三和大四期間開展實訓和實習環(huán)節(jié),安排留學生赴國內知名船廠參觀和實習,了解目前船舶電氣的現狀和未來發(fā)展趨勢,并適當參與船廠某些實際工作或項目研發(fā),這些都有助于留學生深入領會控制技術和電氣系統(tǒng)在船舶上的應用[7]。
為了切實有效的推進“一帶一路”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該校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才的培養(yǎng),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資源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船舶電氣類本科專業(yè)的留學生培養(yǎng),旨在培養(yǎng)一批知華友華、全身心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優(yōu)秀國際化人才,不斷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