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龍
(南京市曉莊第二小學,江蘇南京 210000)
籃球運動發(fā)展至今,可謂是風靡全球。與此同時,也得到了很多小學生的喜愛。這既是一項鼓舞人心的運動,也是一項有趣又活躍的游戲。許多學生喜歡看籃球比賽,并被精彩的籃球所吸引。所以籃球教學已在廣大小學中開展開來,但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能從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出發(fā),很多學生對籃球運動中感受不到快樂??鞓敷w育理念是現代體育發(fā)展中的重要指導理念,對于籃球教學而言,不僅要讓學生身心素質受到良好的鍛煉,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體育、體育快樂的良好心境[1]。在小學籃球教學中,實施快樂體育理念,是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
“快樂教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添加快樂的元素,讓原本無聊的課堂多了許多趣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鞓敷w育理念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誕生于德國與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在我國,這種思想產生于80年代。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身體基礎的關鍵時期,要真正落實到素質教育中去,而“快樂體育”的出現,則在新課標的帶領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3]。對于小學體育教學而言,快樂體育理念,可以實現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快樂學習、素質教育等多種教學目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同時,這種教學觀念還改變了傳統的師生觀念,需要教師從小學生的心理特質角度出發(fā)實施快樂的體育學習,學習中更為注重學生的主觀體驗和情緒起伏,關注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自尊心,是一種立足學生視角的教學理念。更為注意學生的主觀地位,注重快樂,身心鍛煉,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體育課實現形式與精神的和諧統一。
首先,符合了教育改革的要求。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是小學生學習籃球的基礎階段,對于這一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對于籃球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熱愛學習籃球,要比籃球技巧教學更加重要[4]。對于籃球啟蒙階段的小學生而言,籃球學習目標,應當由傳統學習模式之下的技能掌握轉變?yōu)榻逃母锉尘跋碌呐d趣激發(fā)。在籃球教學中實施快樂體育,比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更為符合教育改革要求。
其次,切合了小學生天性特征。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學生籃球技能有高有低,籃球學習興趣有強有弱,籃球天賦有長有短,但是喜愛玩游戲是每一個學生的共同天性特征。在快樂體育概念指導下,我們還必須結合“游戲”,通過玩籃球游戲,寫意游戲等有趣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使其變得微妙。
最后,適合了學生身體素質。當一個小學生身體生長時,他的骨頭不那么僵硬、堅韌、容易彎曲和變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運動過程中,身體的各個系統,如細胞、器官和組織等,無時無刻不在劇烈消耗氧氣,但是肺活量卻顯著低于成人。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決定了在籃球體育活動中不應當進行對學生身體來說過于劇烈的運動,而是適宜學生身體素質的較為和緩、平穩(wěn)、量小的運動。在快樂體育理念引導下,籃球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身體機能的鍛煉,而是快樂學習下的趣味運動,有機地將學習籃球技能、鍛煉身體素質、選擇適宜難度三者之間實現了整合、滲透,更容易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要樹立“快樂體育”的教學理念[5]。教師應當意識到學生使用何種心態(tài)去上籃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鍛煉很開心,每個人都必須以愉快的心態(tài)參加體育課。小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還不成熟,他們貪玩好動,在學習方面也缺少耐心。那種枯燥乏味的技能技巧教學方法,根本無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不過,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可知,小學生對故事、游戲、競賽等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诖耍處煈斣诳鞓敷w育理念引導下,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籃球學習興趣。
例如,在籃球運球技術練習中,可以使用比賽、自選練習等方式。在比賽活動中,教師可以立足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比賽中,學生的籃球訓練熱情得到了充分激發(fā)。同時,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移動電子設備,記錄學生在運動場的風姿,并借助多媒體技術,生動展示學生運球錯誤。比如,制作一個帶球跑小視頻:有的學生跑得比球慢,有的學生超過了球,有的學生拿起球就開始跑,等等。讓學生在哈哈大笑中認識自身錯誤,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運球技能。
簡化動作的標準,并不是完全拋開技術動作,而是由于小學生的肌肉力量小、耐力差等生理特點,降低要求及難度。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動作難度,以更好實現因地制宜和個性化學習。例如:初學籃球技術的時候,學生對球缺乏了解,球在他們的手中不聽話,無法控制,使學生一開始就很容易喪失信心,否定自己的能力,失去對籃球的興趣,它對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影響。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學生實際情況,逐步使學生熟悉球性,促進球感先掌握一些玩球方法,教師再從簡單到復雜,使學生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能,技能的難度應當遵循由易到難,層級提升的要求,讓學生循序漸進掌握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比如,按照手型→蹬地→抬肘→伸臂→發(fā)力的順序,讓學生掌握技術的要點,促使學生準確把握技術。然后,立足學用結合,讓學生在游戲比賽中感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比如,五分投籃游戲。運用5人輪流投籃+猜歌名游戲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歌謠,如紅歌、流行歌曲和動畫片主題曲等,讓每組的學生輪流進行投籃和猜歌名游戲。每當答題區(qū)的學生猜對歌名時,投籃區(qū)的學生都擁有一次投籃機會,不管有沒有投中,都換人進行投籃,直到投中五個籃球為止。在活動中,學生更好地運用了動作要領,在激烈的游戲中感受了籃球學習的快感,獲得了投籃命中的滿足感,更好地激發(fā)了他們參與熱情。
在快樂體育理念指引下,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運動,教師應結合小學生比較愛玩的天性,組織多種形式情境游戲,將“學”與“玩”有機結合起來,最終促使學生慢慢克服體育運動恐懼心理,積極享受體育運動[6]。這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開發(fā)多元籃球運動活動,給籃球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
比如,在籃球運動中,學生大多喜歡對抗性比賽,對運球、投籃、技戰(zhàn)術配合等基礎技術不是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在學完技能之后,進行對抗比賽。學生在對抗比賽中,運動興趣被激活了,運動快樂指數也快速上升了,保證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
孔子有云,“學而不思則罔?!狈此紝W習方法,調整學習策略,進行深入地自我批評,有針對性地實施查漏補缺,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勤于思考,及時發(fā)問,課后必要的自我反思。這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平等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總結反思。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問一問學生:這個技術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有什么疑問嗎?你會不會用這個技術?同時,教師還需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允許存在不同聲音。比如,在低運球技術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展示了重心落在前腳下掌上的要點,此時,一個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重心落在前腳下掌上而不是落在前腳后腳跟?筆者沒有批評學生,而是和這個學生一起進行了教學演示:讓這個學生保持運球姿勢,讓另一個學生傳球,第一次按照重心落在前腳下掌上進行接球,第二次按照重心落在前腳后腳跟進行接球,這個學生搖搖欲墜,在親身體驗中發(fā)現了籃球技能的要點。
同時,鼓勵學生樹立敢于提問、勇于提問。主動解決問題,敢向教師和同學問問題,向優(yōu)秀的同學學習他們的經驗,一起討論研究,共同奮斗。淤泥一旦消失,堵塞的河流就會奔涌向前,感覺到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快樂體育理念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融入小學籃球教學,是一種科學性、可行性的教學新途徑。應深刻理解其內涵并靈活地運用于實踐,提高教學質量及學生綜合素質,它將在小學籃球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發(fā)揮積極的作用,起到深遠的影響。為了使小學籃球教學能更好緊跟時代潮流和學生學習需求,小學體育教師應根據籃球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快樂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快樂學習和合作學習,加強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