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霜
白人文學科先后向人類學轉(zhuǎn)向之后,學問不只在書齋、更在天地間慢慢成為人們的的共識。而若數(shù)走在最前端、踐行最徹底的學術(shù)團隊,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玉帛之路考察團無疑屬于其中當之無愧的一支。
路,一定是人走出來的。中國人的路,也一定出白中國先民的足下。自2013~2017年,該考察隊共組織13次玉帛之路考察活動,已出版考察叢書兩套13部書。他們?nèi)缤颀堃娛撞灰娢驳目嘈猩菢樱D昙缲撝心?,出沒在西北荒漠的邊緣區(qū),總行程近4萬公里,勘查在絲綢之路之前西玉東輸?shù)倪\輸路線,拉網(wǎng)式地調(diào)查其各個支線的情況。其宗旨是以玉石神話信仰為拉動西部特殊資源的動力,尋找中原與西部的神權(quán)互動、精神傳播、資源依賴、經(jīng)濟往來,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華夏國家巨大版圖的可能。換言之,此考察團隊所尋找的正是中國何以稱為中國的原因,從最為精華的國寶——“玉”看中國故事,而里面正隱藏著國民之魂。
上古奇書《山海經(jīng)》,每逢山必記下其產(chǎn)玉與否,以及產(chǎn)什么樣的玉石。《穆天子傳》中,周穆王千里迢迢去遙遠的西王母之邦,亦可能與尋玉有關。以前我們把它當做怪力亂神不予以重視,其實里面隱藏著最大的信史。玉帛之路考察團通過艱苦的田野作業(yè),尋找、辨認已無人問津的史前玉礦遺址地點,重走史前的信仰之路,書寫中國神話歷史新篇章。華夏5000年的歷史只是文明小傳統(tǒng)的記憶,在此之前是由神話貫穿的大傳統(tǒng),至少可追溯到距今約8000年的興隆洼文化。那里面雖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證據(jù),卻存在物與圖像的證據(jù)、儀式的證據(jù)等,以其特有的生存方式告知我們屬于它的神圣歷史年代,并因其原型性欽定小傳統(tǒng)的文化根源。只可惜文明觀下的我們局限在文字的書寫,很難企及到、辨識出神圣觀鑄就的史前時代。玉帛之路考察團隊宛如一支新興偵查隊伍,用田野新方法、跨學科新觀念,再次踏上中華大地,測量它的根脈,努力把大傳統(tǒng)之根流與小傳統(tǒng)之支脈進行對接,使之源遠流長,枝繁葉茂。就如同朱熹在詩中所講的那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說,在理性話語下我們的精神生命像秋天的花朵那樣逐漸走向枯萎,那么這支尋根的團隊就不只是在更新我們的知識觀,他們所探尋的神圣知識更是通過喚醒我們靈魂的方式更新我們的生命感知。正因為對大傳統(tǒng)所持有的神圣信念,玉帛之路的考察隊員們才能排除萬難、苦中作樂、從一而終、不離不棄。每個人都會被他們在考察旅程中所付出的勇氣與毅力所感染,這在如今略顯喧囂的學術(shù)界尤顯珍貴,讓我們向這支默默付出的英雄隊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