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九華山化城寺“禁諭碑”略考

2018-03-30 03:26何翔彬石琴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4期
關鍵詞:吏治明清碑刻

何翔彬 石琴

摘 要:安徽省九華山化城寺始建于唐代,在藏經(jīng)樓前院落內(nèi),遺存有明清時期禁諭碑、禁約碑記等碑刻10余通,主要有明巡按直隸監(jiān)察使司、徽安道,清代江南布政使、藩臺府憲、池州府、池寧太道、青陽縣等明清時期的地方官府為維護九華山佛教名山形象、革除陋習、保境安民等公示禁諭勒石碑刻。這些“禁諭碑”反映了明清時期九華山的現(xiàn)狀,同時也體現(xiàn)了地方官府在維護封建統(tǒng)治、加強基層吏治、維護佛教名山形象、強化基層社會管理的作用。

關鍵詞:碑刻;禁諭碑;明清;佛教;社會管理;吏治

1 引言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境內(nèi)長江南岸青陽縣境內(nèi),東臨太平湖,南望黃山,西接池陽,北俯長江,方圓120平方千米,以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濃郁的佛教文化著稱于世,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九華山確立為地藏菩薩道場,與唐代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有關。唐開元末,古新羅僧金喬覺渡海來到九華山中,宴然獨坐,苦心修持。唐元和八年(813)費冠卿所作《九華山化城寺記》[1]載:“時有僧地藏,則新羅國王子金氏近屬,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嘗曰:‘六籍寰中,三清術內(nèi),惟第一意與方寸合。落發(fā)涉海,舍舟而徒,睹茲山于云端,……巖棲澗汲,以示高潔?!睋?jù)《神僧傳》載,佛滅度1500年后,地藏菩薩降誕于新羅王家,姓金,名喬覺。卓錫九華,“遂證道于斯”。金地藏在九華山苦心修持期間,青陽人諸葛節(jié)等為其德行所感動,買下僧檀號的舊地重建新寺,作為金地藏修持之所。建中初年(約781)池州太守張巖奏請朝廷移舊額置于新寺,曰“化城寺”(圖1)。在其精神感召之下,僧徒日眾。貞元十年(794)農(nóng)歷七月三十日,金喬覺99歲,忽召眾告別,示寂時,“山鳴石隕”“寺中扣鐘,無聲墮地”“堂椽三壞”。金喬覺肉身“趺坐函中”,三年后,僧徒開缸,“顏狀亦如活時,舁動關節(jié),若撼金鎖”。經(jīng)云,“菩薩鉤鎖[2][3]、百骸鳴矣”。于是,僧徒們就認為金喬覺是地藏菩薩應身(意即轉世),建肉身寶塔供奉[4](圖2)。從此,九華山被稱為地藏菩薩道場,四方善信紛來朝山,香客游人不絕于途,化城寺遂成為了九華山的開山祖寺。

及至五代的混亂時期,后周世宗滅佛,九華山佛教一度沉寂。兩宋時期,皇權對佛教采取保護措施,九華山地區(qū)的佛教部分恢復,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僧眾廣建寺宇,開壇放戒[5]。元代,蒙古貴族崇信喇嘛教,漢地佛教發(fā)展遲滯,元末,長江中下游一帶是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等多支農(nóng)民起義軍的主要戰(zhàn)場之一,信眾無法朝山,山僧失去生活來源,生活陷于困境,寺宇長期失修或遭毀,相傳元末至明初的三、四十年里很多寺院里沒有和尚。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系由和尚出身,他對佛教有感情,也有認識,他宣揚大明王朝的建立是佛的旨意[6]。所以,明朝初年,朝廷鑒于元朝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轉而大力推崇佛教,給寺廟頒行印經(jīng)、賜匾額田產(chǎn)、封賞出家高僧,極大地推動佛教發(fā)展,促進佛教的興盛[7]。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賜銀修葺九華山化城寺。永樂二十年(1422),明成祖封九華山妙峰寺妙廣和尚為“護國瑜伽上師”,并賜金斕衣。正統(tǒng)六年(1441)道泰大師住持化城寺,正統(tǒng)十一年,明英宗敕授道泰大和尚為北京萬壽寺戒壇宗師。此后,景泰、成化、萬歷、崇禎等時期,朝廷先后降旨頒賜《大藏經(jīng)》、敕封百歲宮“應身菩薩”等等。清康乾期間,康熙頒賜《大藏經(jīng)》并御書“九華圣境”,乾隆御書“芬陀普教”,極大地提升了九華山在佛教界的地位。自明代起,九華山逐漸成為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稱為“佛教四大名山”,在佛教界有著極高的尊崇地位。

明清時期,九華山佛教的香火極其旺盛,每年到九華山朝山敬香的社會各階層人士數(shù)以萬計?!冻鍪纠帐澜掳浮份d:“青陽縣境九華山為地藏文佛化城之所,顯應素著,香客往來,幾成鬧市?!薄冻靥驳绖⒗蠣攪澜缀Ρ份d:“九華山素稱勝境,為天下士民瞻仰,四方登謁者多?!薄斗钍颈洝份d:“香客往來,絡繹不絕,貿(mào)易營生,時常聚集,人煙輻輳之地。”然而,流動人口的增加、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種種弊端已經(jīng)同佛教名山的形象有著巨大的沖突,嚴重影響了九華山僧人及平民的生活,如:“官胥蠹吏索取洋蚨、逐戶派人夫沿門備辦草料及無窮差遣”“外來齋使及無籍棍徒占據(jù)綠云庵,窩藏匪類,恣意呈橫”“窩藏娼設局賭”“府縣奸胥蠹役垂涎肆騙,遇事生波,間有不宵縣令亦俱恣行魚肉,眾僧受害,莫敢申言”“索要硃價及衙門使費,役肥囊眾僧苦累”“賄囑衙門強賣貨物,貨則以粗為細,利則以子過母,逼令脅從”“無賴棍徒不務正業(yè),開場聚賭,壞人心術,廢人家產(chǎn),擾佛地、蕩民業(yè)”等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同九華山佛教名山的形象有著巨大的沖突。因此,自明代起,歷代地方官吏為了維護九華山佛教名山形象,革除陋習,強化地方社會的治理,發(fā)布文告并在九華山化城寺勒石,刻諭禁碑10余方,以官府文告形式或由官府在民間組織配合下,訂立條規(guī),鐫石公布,起公告警示和規(guī)約作用[8],以達到加強地方管理、震懾地方惡勢力、強化基層吏制之目的。

這些發(fā)布文告、勒刻禁諭碑的有明代巡按直隸監(jiān)察使司、徽安道,清代江南布政使、藩臺府憲、池州府、池寧太道、青陽縣等地方官員。筆者不揣淺陋,試圖從禁諭碑的歷史背景看明清時期地方官府對九華山的管理以及基層吏治的狀況。

2 九華山“禁諭碑”禁示的主要內(nèi)容

化城寺現(xiàn)存明成化四年(1468)紀事碑1通,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禁諭碑2通,清康熙三年(1664)禁諭碑1通,康熙二十年(1681)禁諭碑1通,康熙五十一年(1712)禁諭碑2通,清道光七年(1828)禁諭碑1通,道光十二年(1832)禁諭碑2通,光緒十二年(1886)禁諭碑2通,光緒二十三年(1897)龍印碑1通,光緒二十九年(1904)禁諭碑1通,其他碑刻10余通。現(xiàn)錄其中3通碑文如下:

《察院明文禁約》(明萬歷四十七年十月)(圖3)

巡按直隸監(jiān)察御史田生金

欽差整飭徽安等處兵備兼理錢糧驛傳江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張孝

池州知府胡芳桂,前任知府金本高

推官周汝璣,查盤池州府事安慶府推官王孫昌,文林郎知青陽縣事李如桂,儒學教諭徐鳴皋,訓導陳堯道、戴光郯

直隸池州府青陽縣為清弊剔蠹事奉 本府理刑廳紙單 蒙

巡按直隸監(jiān)察御史田 批據(jù)本廳呈詳,犯人熊兆等蒙批 熊兆等逢迎縣令,魚肉山僧,陋規(guī)種種大抵始于近日,法宜坐贓,徒創(chuàng)僅止杖懲尚似過縱,姑各依擬贖決革役,該廳羅列多款,勒碑申禁,如有故違,許僧人赴院陳告,吏究革官另議等因,行廳轉行到縣,合行勒碑遵守施行。

計開

一本山每年舉保住持乃祝延圣壽,供奉香火之類,近因衙蠹聳稟本縣勒令住持給貼納銀①以此積苦難堪,當從禁革。

一上司經(jīng)臨,其上山自有夫馬應付,該縣毋許擅起鄉(xiāng)夫致累眾僧雇募,如違申報定行嚴究。

一王陽明先生春秋貳祭始因縣官臨山本寺出辦祭品,騷擾繁苦,先年眾僧公派價銀五十兩買田壹則,聽縣收租致祭,壹契存山向無異說,近因租被侵克,仍擾本山,除前不究外,以后止許收租辦祭,毋得累及眾僧,其跟隨人役,不得需索常例②,如違,許被害僧人告發(fā),坐贓究革。

一各上司經(jīng)臨本山,該縣照常辦送下程,近來動輒出票,如春取茶、如冬取筍,但本山不產(chǎn),屢累住持,賠苦難堪,當以禁革。如有仍前,衙棍指稱詐騙者,許眾僧赴院陳告,以憑究遣。

一本山佛殿原系清凈之處,近來諸民搭蓬宰豬賣酒,鋪攤貿(mào)易,竟將佛殿前淤塞,穢污甚是不堪,業(yè)經(jīng)詳查,當以禁革,蓬舍盡行拆毀搬移,毋許仍前違抗,如有不遵,聽眾僧赴院陳告,以憑重處。

一本山毋許容留四路面生可疑之人在山背包賣貨,誠恐乘機混搶香客衣囊,如有此等,盡行驅逐,不許僧家容留在山及將空房空地招人開張造酒養(yǎng)牲,如有此等,以犯清規(guī)論罪。

賜進士第北京兵科都給事中 吳文梓

賜進士第北京河南道御史 劉光復

賜進士第文林郎 羅尚忠

皇明萬歷四十七年十月

《池太安道劉老爺嚴禁弊害碑》(清康熙三年六月)(圖4)

欽差整飭池太蕪管安慶兼錢糧驛傳江南布政司恭議管按察使副使事劉 為 嚴禁詐害,匡安僧眾,以護名山事。

照得九華山素稱勝境,為天下士民所瞻仰,四方登謁者多,住持僧眾邀其飯值,香資衣食頗裕,無籍棍徒以及府縣奸胥蠹役垂涎肆騙,遇事生波,間有不宵縣令亦俱恣行魚肉,眾僧受害,莫敢申言。本道監(jiān)司茲至今已三年,訪聞最確,恨未告發(fā),姑不深求,所有廉訪害弊七款,勒石嚴禁,敢有違犯,許僧人據(jù)實赴道陳告,定行嚴拿,追賊重懲,慎勿以身命嘗試也。特示。

一該山七十二庵每年立東西住持僧二名總理公事,從無給貼之例,今該縣蠹胥每年于十月初一拘赴該縣給貼,索要硃價及衙門使費不下百金,役肥囊眾僧苦累,示后永行禁革。

一上司間或登山謁游,僧獻茶果尚且給以香資,豈有責其供應,今該縣胥役每借端索要僧家牲禮,下程圍屏鋪設等項折乾 已是,上司登覽一次反為胥役需索之階,示后永行禁革。

一名山隸在境內(nèi),官斯至者所當加議護持,今反恣行作踐,或有遠來游玩士夫,望縣投刺,倂官帶來熟識托散貨物及無籍棍徒賄囑衙門強賣貨物,貨則以粗為細,利則以子過母,逼令脅從,大為僧害,示后永行禁革。

一該山舊有李太白王陽明二先生祠,設有祭田,每歲收賣田租以備祭物,今查胥役將租侵漁,每逢祭時,應用祭品押令住持買辦,且不祭于其祠,乃將木主搬移佛堂受祭,勿謂祭非其所,神佛來享,而豬羊腥膻污穢佛殿亦非所宜,示后永行禁革。

一春茶冬筍歲次獻新,出自僧人誠意,受之猶可,今查該縣官胥沿為成例,每歲于筍不抽芽、茶不吐嘴之時,先期需索,竟將敬上之誼視為噬下之端,示后永行禁革。

一該山海內(nèi)勝境,清靜禪林,斷酒戒葷屢有禁示,今查有無籍棍徒交結胥役,依仗衙門勢焰,于山中要道,開張酒肆鋪面,穢污山場,大非所宜,示后永行禁革。

一青陽縣額僅食鹽數(shù)千,九華一山勒令領鹽三千,不為不多,何以又貼銀貳拾肆兩于鹽店經(jīng)紀,嗣后即令食鹽上價,而幫貼之貳拾肆兩永行禁革。

以上七款皆該山切害,以前姑免不究,禁后犯者法在必行,更祈后之分鹽司至者嚴加稽查,有犯必懲,永為禁絕,供□眾僧安堵而名山勝境可護持于無替矣。

大清康熙三年六月

當年住持僧廣成融理同眾遵立

《禁革夫草碑記》(清康熙五十一年五月)

本府江防府攝縣事王 為 叩飭嚴查,賞示禁革,迅據(jù)轉詳,以惠窮黎,事?lián)哦监l(xiāng)約眾姓等狀

稟前來詞稱,情緣九華名魁天下,聲重江南,凡上司名宦朝上進香,車塵馬足,絡繹不絕,每次經(jīng)臨,迎送夫役紛紛差遣,不一而足,身等居住九華山腳,實當朝謁通衢,寥寥數(shù)丁,無非佃種,即今朝夕耕作,尚且衣食凍餓備嘗,更向能逐戶起派人夫沿門備辦草料,以供無窮差遣,欣逢太老爺即府憲馬太爺蒞任,洞悉民間疾苦,每逢用夫役草料俱屬于縣發(fā)價,深恩厚澤,窮黎均感二天,奈官高帝遠,下民疾苦,難以盡達,兼之書差作弊,無論發(fā)價與未發(fā)價,祗憑空票差遣。私派威勒,愁苦萬狀,情出無奈,懇賞示禁,夫役草料永免空派,窮黎均感等情,據(jù)此,查凡遇上憲經(jīng)臨需用夫役草料,俱令給價雇辦,不許私派里閭,開空票索取,擾害窮黎,歷經(jīng)飭禁在案,但遵行日久,玩法書差故智復萌,仍滋空票索取情弊,除將前令任內(nèi)空票索取草束差役嚴究追給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九都鄉(xiāng)約民人知悉,嗣后,凡遇上憲經(jīng)臨九華,一切需用夫役草料本防府俱給現(xiàn)價雇備(辦),不差役派取鄉(xiāng)約民人供應,倘有不□差役敢仍前空票索取擾害者,許爾等立即指名赴縣呈稟,以憑嚴拿重究,枷發(fā)該都地方示眾,斷不輕恕,慎毋畏縮隱忍,自干擾累

特示 奉

本府正堂加四級太老爺馬

江防府太老爺兼攝青陽縣事王

捕聽李老爺

眾姓鄉(xiāng)約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 日給 勒石

3 九華山“禁諭碑”禁示的主要作用

從以上諭禁碑碑文可以看出,這些碑刻勒石公示諭禁,其作用主要在于維護佛教僧眾利益、建立“和諧共生”的信仰環(huán)境、強化治安、保持社會穩(wěn)定,以達鞏固封建統(tǒng)治之目的和佛教名山應有的佛教信仰氛圍和文化氣息。體現(xiàn)在對佛教的管理上,僅限于對佛教一般事務的管理,作為維護皇權與封建統(tǒng)治的重要思想工具,地方官府并不干涉宗教信仰的基本內(nèi)核,且扶持多于抑制。同時還可以看到,傳統(tǒng)社會中的地方官員們,在對佛教名山的社會管理和對佛教的管理以及對基層官吏的管理上是有所作為的,其間不乏人性化決策。

3.1 對官員巧奪豪取的示禁和基層吏治

自進入奴隸社會時期以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存在官民矛盾關系問題,這其中就有許許多多官員利用職權巧奪豪取的現(xiàn)象。明代起,九華山作為佛教名山,香客游人絡繹不絕,寺廟香火旺盛,“積銀甚多”,致使一些貪官污吏乘機向寺廟伸出了勒索之手。明萬歷時期青陽縣“虎吏熊兆復鉆禮書串黨孫祚等,丈(倚仗)去任張縣主寵愛,冤設新例住持,官尊登山索取常例……”[《察院明文禁約》明萬歷四十七年十月(1619)]這段話的意思是青陽縣衙門有一個叫熊兆的曾經(jīng)被處理過的禮房衙役,串通孫祚等人,依仗縣令的寵愛,每年向化城寺住持索要擔任寺廟住持職務的費用,并將其作為“常例”每年索取?!把皿悸柗A本縣勒令住持給貼納銀以此積苦難堪”“上司經(jīng)臨,擅起鄉(xiāng)夫致累眾僧雇募”“上司經(jīng)臨本山,該縣照常辦送下程,近來動輒出票,如春取茶如冬取筍,但本山不產(chǎn),屢累住持賠苦難堪”。[《察院明文禁約》明萬歷四十七年十月(1619)]針對青陽縣禮房衙役熊兆利用職權大肆侵害僧人利益的行為,巡按直隸監(jiān)察御史田生金、欽差整飭徽安等處兵備兼理錢糧驛傳江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張孝、池州知府胡芳桂等地方官吏接到僧人告狀陳述后,本著維護社會安定的前提,對這些現(xiàn)象加以禁諭,同時對嚴重違法的污吏進行從嚴處理?!芭鷵?jù)本廳呈詳,犯人熊兆等蒙批,熊兆等逢迎縣令,魚肉山僧,陋規(guī)種種大抵始于近日法宜坐贓徒創(chuàng)僅止杖懲尚似過縱,姑各依擬贖決革役,該廳羅列多款,勒碑申禁,如有故違,吏究革官………”對索賄的腐敗衙蠹以“革職”的處分,并且允許“許僧人赴院陳告”。在《察院明文禁諭》[明萬歷四十七年十月(1619)]碑記中,按察院周爺?shù)呐袥Q在充分體現(xiàn)人性化的前提下,亦體現(xiàn)有對基層污吏的保護,“審得熊兆以革吏而復充禮書(禮房書辦。作者注),其盤踞公門久矣,糾黨孫祚等憑城肆害殆非一日”“諸僧不過丐十方之施以充供養(yǎng),而在諸設一寺之積以充囊余,禿廝何辜,而堪此重困乎?固宜赴憲伸鳴,以求為山靈作主耳。然弊非始于一朝,而害已流于多日,兆等今且踵之為眾僧發(fā)端之籍,而實非兆等作俑創(chuàng)始,庶猶可從末減也”。從以上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自宋代理學家二程、朱熹儒佛之辯以后[9],其理學思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占有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佛教和僧尼處于儒家倫理思想的支配之下。在地方官員眼里,佛教的社會地位并不高,地方官府對佛教僧人的態(tài)度是居高臨下的,對腐敗蠹吏的處理也是“從末減也”。

清康熙五十一年《禁革夫草碑記》記載,九華山“名魁天下,聲重江南”。朝山者不僅是平民百姓,也迎來眾多大小官宦?!吧纤久鲁竭M香,車塵馬足,絡繹不絕”,官員們朝山敬香,“每次經(jīng)臨迎送,夫役紛紛差遣,不一而足”,官吏“逐戶派人夫沿門備辦草料”。鄉(xiāng)民“寥寥數(shù)丁,無非佃種”,衣食難保,如此“無窮差遣”,真是苦不堪言。清代中后期,青陽縣官府的官吏經(jīng)常以各種理由勒索九華山寺廟僧眾,《府憲嚴禁弊害碑記》[光緒十二年十一月廿五日示(1886)]載:“該山被差役泛兵地方土棍以查山為由,假公濟私,索取陋規(guī)等情。如果屬實,大干例禁。”官府污吏的貪腐行為嚴重損害了寺廟僧人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嚴重影響社會安定的行為,當時江防府兼署青陽縣事王姓官員“洞悉民間疾苦”,規(guī)定游覽、朝覲九華山的大小官員,一切需用夫役草料,官府具給現(xiàn)價雇備,不許私派里閭,開空票索取。另碑文以立“眾姓鄉(xiāng)約”的形式明示九都鄉(xiāng)民(即現(xiàn)在的九華鄉(xiāng)一帶),凡遇官員“敢仍前空票索取擾害者,許民指名赴縣呈稟,以憑嚴拿重究,枷發(fā)該都地方示眾,斷不輕恕,慎毋畏縮”。(圖5)

3.2 對危害社會治安的黑惡勢力、流民和“無籍棍徒”的示禁

九華佛教名山是一個流動人口較多的地區(qū),在這些眾多的流動人口中,魚龍混雜,拜佛敬香者有之,伺機坑騙者有之。《察院明文禁諭》(明萬歷四十七年十月)載:“背包賣貨面生人等,不論早晚,突入僧房臥室,強搬臺桌,擁攤貨物,逼勒交易,施主買貨,乘機混搶香客衣服僧室物件,以致僧眾賠償,苦莫堪言?!钡胤健盁o籍棍徒”聚眾設局賭博,坑騙香客錢財是另一個重要的不安定的因素,《奉示碑記》[道光七年(1827)]載:“近有無賴棍徒不務正業(yè),開場聚賭,壞人心術,廢人家產(chǎn),擾佛地、蕩民業(yè)”。“雖斂以潛蹤,但恐日久廢弛”。為此,青陽縣正堂(縣令)葛老爺批示,“據(jù)此查,賭博最為民害,久經(jīng)本縣出示嚴禁在案,況九華乃名勝之區(qū),膽敢肆行開場賭寶,擾害勝地,實屬可惡。除飭差查拿究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仰該山約保軍民人等一體知悉,嗣后如有不法棍徒在山開場聚賭,許該約保人等指名赴縣具稟,以憑嚴拿,從重究治,如有徇情容隱,一經(jīng)察出或被告發(fā)并干究處各宜凜遵毋違,仍將此示勒石永禁,特示”?!冻鍪纠帐澜掳浮穂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1903)]碑記載:“該山綠云庵,近有外來齋使霸住,勾結游民,窩藏匪類,時事兇橫。觀音殿前隙地并被棍徒架造草屋,開設飯鋪,招致流娼,出賣洋煙以及局誘賭博,僧人香客均受其害?!睆囊陨媳浛梢钥闯?,由于流動人員極多,成分龐雜,按現(xiàn)時說法,在基層社會面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任其發(fā)展,必然會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為切實制止這些弊害的發(fā)生,明清時期的地方官府有所作為,采取一些興利避害的措施,加強對社會基本面的管理與治理?!冻鍪纠帐澜掳浮穂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1903)]“外來流娼,冶游飯鋪煙館,窩匪聚賭,均責成該山約保隨時查禁,驅逐稟究。倘敢徇庇窩頓,房產(chǎn)入官,并提屋主該約保等重辦”?!斗钍颈洝穂清道光七年(1827)]“自禁以后,各窩開場壓寶一經(jīng)查出從重處責。恃頑不遵送官究治”。

猜你喜歡
吏治明清碑刻
明顯陵碑刻圖式元素的藝術特征探析
出土秦簡所見秦的君臣奏對
丁村民居磚雕藝術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況研究
簡述明清封建君主專制的加強
簡述明清封建君主專制的加強
孫中山的吏治思想與實踐
明清商業(yè)與帝制體系關系論綱
欲訪漢碑游齊魯 致尚寬厚遺緒新
秦漢魏晉時期的吏治與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