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由于歷史原因,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正因為歷史的發(fā)展,兩國的文化在相似的同時逐漸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就“動物文化”,以“馬”和“虎”為例來分析漢韓文化的異同,以及該文化對漢韓兩國語言的影響,并在最后提出一些對于動物文化與動物詞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中韓文化;動物文化;對比分析;漢語教學
中國的歷史文化悠久,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對周邊的國家也有很大的影響,韓國也是受影響的國家之一。但由于之后的發(fā)展,韓國在一些文化領域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也使得兩國的文化有相似也有不同。在平時的漢語教學時我們不難發(fā)現,漢語中都有許多詞語是由帶有動物名字的字構成的,尤其是在熟語中。當然,在韓語中也存在著許多這樣的動物詞?,F以“虎”和“馬”為例,對中韓兩國的動物文化進行介紹與分析,希望借此能使大家在更加了解兩國動物文化的同時也能夠知道其中的異同,并對韓漢語教學中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中韓“虎”文化
中韓兩國的“虎”文化都較為豐富,且在兩國的文化中,虎都有著正面和負面的形象,下面來分別介紹分析一下兩國的“虎”文化。
(一)中國“虎”文化
虎的形象無處不在,中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所以在很早的楚文化中就出現了虎的圖騰。當今流傳的神話故事、兒歌、文學作品中也都有虎的身影,如廣泛流傳的民間童話《老虎學藝》,還有我們熟讀的《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等。
首先,虎在中國是一個被神化的動物?;⒕哂邢颀堃粯颖簧窕男蜗?,它們時常一起出現,象征著具有與自然相互感應的神秘力量,如“風虎云龍”,說的是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又如“龍驤虎步”是說像龍馬昂首、老虎邁步,形容氣概威武雄壯。民間又有白虎一說,認為白虎是老虎通過五百年演變成的,神仙們往往也是乘著虎上天入地的。
虎象征著勇敢堅強。由于虎霸氣的形象,所以經常出現在古代的軍隊當中,如橫掃千軍、驍勇善戰(zhàn)的將領被稱為“虎將”,沖鋒在前的武士被稱為“虎賁”,忠勇剛烈的大臣被稱為“虎子”。同時虎也是統(tǒng)治者、權利的化身。君王傳達軍事命令、征調兵將的兵符上面也刻著金老虎,此為“虎符”,《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這是得取了此物,才能夠命令他國的兵將,從而連續(xù)的去了三座城池。
虎也象征著吉祥。這體現在各地的風俗中,如陜西的送滿月孩子布老虎、陜西的送過生日的小孩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陜西華縣一帶“掛老虎饃”的婚姻風俗。這些風俗中,人們都是希望老虎能給他人帶來吉祥。
最后,虎還有作為一種猛獸的兇猛形象。如:“虎毒不食子”、“苛政猛于虎”等?!翱琳陀诨ⅰ惫适轮?,孔子路過泰山時遇見的在墳前哭泣的婦女,即便由于當地的虎患自己的家人全部都被虎咬死,也因當地沒有苛刻的暴政不愿離開。雖然故事旨在說明苛政對人們的殘害,但還是可見老虎兇猛的形象。
(二)韓國“虎”文化
在韓國的神話中,有這樣一個關于虎的傳說,虎和熊都很想化成人,太陽神之子為了考驗他們,讓他們只能靠吃大蒜在洞穴里度過100天,最后老虎因為沒有耐心,未能實現化為人的心愿,而熊如愿變成了人。所以對于韓國人而言,虎可以說是像祖先一樣的存在,受到了高度的尊崇。
虎是正義的化身。如俗語“???????????(直譯:老虎只是做了把狗叼走的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像老虎把遭人恨的狗叼走了一樣爽快,比喻心里變得舒暢了,大快人心。從此可以看出老虎正義的形象,為人們帶走不喜歡的東西。
虎也象征著吉祥。韓國百年名校高麗大學的?;帐腔㈩^,校方解釋說,虎是朝鮮民族的神靈,借著它的吉祥之意,希望學子們都可以成為人才?;⒁彩羌槲镌停?988年在韓國舉行的夏季奧運會的吉祥物就是名為“???”的小老虎。同樣,今年在韓國舉行的冬季奧運會的吉祥物也是老虎,是一只可愛的小白虎。關于白虎,韓國有白虎年是吉祥年說法,在這一年中,適合做出人生大決定,白虎年降生的男孩將來會有大作為,適合涉足政治界和軍事界,而白虎年降生的女孩將來則可以做老師或是法官。
虎有時也被比喻為有威信的人。如熟語“??????????????????”,直接翻譯這句話的意思是老虎餓的話連念在鼻子上的飯粒都會舔。韓語中用這句話來比喻有威信和愛面子的人肚子餓的話,會放下自己的身段,什么東西都會亂吃。這里就將老虎比作了有威信的人。
最后,老虎在韓國也有兇猛的形象。如下面的韓語熟語:
?????????.(直譯:老虎會打自己的幼崽。)
?????????????.(直譯:老虎餓的話連宦官都會吃。)
?????????.(直譯:抓著老虎尾巴的后果。)
前兩句可以很直觀地看出老虎的兇猛。第三句的意思是抓著老虎的尾巴會逐漸變得體力不足,但放開的話又會被老虎咬傷。比喻陷于難堪的處境,這樣做也不行,那樣做也不行。從這幾句中可以看出老虎的兇猛。
總結起來,虎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韓國都有著很高的地位,從各地風俗上可以看出虎在中國人的重要性,從韓國兩次奧運會的吉祥物也可以看出韓國人對虎的喜愛。因為是民族的象征,所以總體上韓國人對虎崇敬是高于中國人的。而且對于虎兇猛的形象也只是單純地體現于語言上,歷史上的真實故事較少。
二、中韓“馬”文化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韓國,馬都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為人類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下兩國的“馬”文化。
(一)中國“馬”文化
馬作為古代交通出行、馳騁沙場的重要工具,在中國人心中占據著很高的地位。歷史上也有許多名馬,帶著落入檀溪的劉備脫離險境的的盧馬,陪著呂布數十騎破萬余精兵的赤兔馬,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一全國的昭陵六駿。其中昭陵六駿由于伴李世民出生入死,為了紀念,李世民下令對這六匹戰(zhàn)馬的颯爽英姿用浮雕手法進行描繪,其作品現今看來也是十分宏偉。從這幾匹隨主人征戰(zhàn)名馬就可以看出馬忠誠的形象。
馬又是能力、人才的象征。如“千金買骨”的故事,說的是君王愿意花千金去換取一匹千里馬,最終大家看出了君王的誠意,紛紛帶著千里馬前來給君王挑選。又如“伯樂相馬”的故事,受楚王委托尋千里馬的伯樂去到多個國家,最后在返回的途中發(fā)現一匹拉鹽車的瘦馬,帶回后經過精心飼養(yǎng),果真是一匹良馬。兩個故事都是君王想要尋得一匹良馬,現分別比喻對人才的渴望與重視和善于識別與愛惜人才。
(二)韓國“馬”文化
在韓國,馬是吉祥的象征。馬是新王出現的預兆,也是與太陽有關的神物。在古代的婚姻風俗之中,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時要騎著白馬,因為白馬象征著純潔和光明。馬日也是非常吉祥的日子,在這一天制作出的韓國傳統(tǒng)大醬,味道會特別的醇香。
雖然馬在韓國也是很好的象征,但通過一些帶有“馬”的熟語,我們還是可以看出馬的另一種形象,如:
?????.(直譯:對著馬耳朵念經)
??????.(直譯:牛去了馬去的地方)
??????????.(直譯:馬和牛去的地方都去過了)
???????????.(直譯:蒼蠅因為在馬尾巴上而行千里)
這幾句韓語熟語中,第一句的意思與漢語中的“對牛彈琴”意思相對應。第二句是去了不該去的地方的意思。第三句是走遍天下。第四句則是比喻仗著別人的勢力施展自己力氣,仗勢欺人,與成語“狐假虎威”類似。雖然幾句話各有引申義,但是通過這些直譯,我們不難看出,馬只是單純地作為一種家畜,帶著擅長走路、愚笨的動物形象。
總結來說,中韓兩國文化中“馬”都具有美好的象征。在中國文化中“馬”的形象更加豐富具體,有更多的韻味在里面,馬的精神也在影響著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而在韓國,“馬”的形象除了吉祥之外,本身動物的形象比較多一些。
三、漢語動物文化和動物詞的教學
在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注意兩國文化的異同,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們能夠正確掌握中國的動物文化和動物詞。
對于兩國文化的相同點,教師可以不用過分的強調,但是就算是同樣的動物在兩國有著相似的形象,在漢語使用方面,也許會出現不同的情況。如“????????????????”,這句話直接翻譯是進老虎的洞穴才能抓到老虎幼崽,而在漢語中我們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樣的帶有文言色彩的詞來表達相同的意思。表達形式不同時,教師應該注意提醒學生在使用時不要直接翻譯,而是把對應的漢語表達方式教給他們。又如“?????????????????”,這句話的直接翻譯是“虎生虎,狗生狗”。這句話漢語和韓語在表達形式上雖然類似,但是使用了不同的動物。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區(qū)別,盡量避免學生因為母語的影響而使用了錯誤的動物進行表達。
對于兩國文化的不同點,教師應該更加注意地去引導學生們進行區(qū)分,然后將中國特有的文化講授給學生。如“馬”的形象,在中國文化中就比韓國文化中多了“忠實”、“人才”的形象,教師在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可以通過講授一些相關的詞語和歷史故事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去領悟“馬”的形象。同時,文化的不同就會導致一些語言的用法不同。由于在中國文化中“馬”的形象一般都非常正面,所以與韓國不同,很少會將它作為愚笨的象征,不會出現韓語中“?????”對馬念經的用法,所以這時與上文提到的一樣,教師要注意學生由于母語引發(fā)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有振.漢韓動物詞“虎”象征義對比研究[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2(07):150-153.
[2]馮敏.中韓虎文化淵源考論[J].韶關學院學報,2011,32(09):119-122.
[3]宋蓮娉.中韓俗語中“馬”的形象對比[J].才智,2012 (23):138.
[4]權娥麟.中韓語言中“馬”的象征意味與文化背景初探——以中國成語與韓國俗語為中心[J].理論界,2010(02):172-174.
[5]李有振(LEE YU JIN).漢韓動物詞象征義對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