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鳳津
開放性教學是當前的教育形勢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開放性教學就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既是整個課堂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也是課后檢驗評價的總結者和主持人,學生在整個課堂活動中擔任主角角色,教師在旁觀察和指導,實現(xiàn)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學生可以體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興奮和滿足,在快樂中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教育質(zhì)量。
開放性教學改變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打破了教師不斷灌輸知識給學生的教學模式。在固有的授課模式中,教師都是按照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一板一眼機械地教學,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完全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發(fā)揮學生活躍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例如在學習大一統(tǒng)的秦漢帝國時,教師可以做簡單介紹分析,指導學生一個整體思路,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學要求的重要知識點和難理解的部分來提出問題,如秦朝統(tǒng)一的背景因素是什么,秦朝統(tǒng)一的意義,知名的“楚漢之爭”的詳細過程,而秦朝又是以什么事件為導火索引發(fā)了它的滅亡等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生處理不當或遇到難以理解的方面時,教師要及時講解和輔助處理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如果在課堂上有一些涉及到超綱或引申到課外的話題,可以留幾分鐘自由討論時間讓學生們利用自身所學知識展開思路自由討論,教師也可以鼓勵大家在課下通過網(wǎng)絡搜索或查找資料的途徑解決。開放性教學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大膽的想象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開放性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變被動為主動,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和學習,能促使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加上在課堂中師生之間一起探討,一起研究,互動大大增加,師生之間拉近了距離,更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和學好歷史的斗志。
在學習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影視資料中的片段,向?qū)W生發(fā)問“你們對西安事變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是張學良你會怎么做?”答案肯定是不盡相同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踴躍回答,這種以換位思考為出發(fā)點的開放性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教師在這種熱烈的討論中可以加上自己的見解:“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樣怎樣”,師生之間親密互動,共同探討和研究,更能激發(fā)學生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在開放性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逐步變化自己的角色,教師的變化會促進學生的改變,教師的正確引導和與學生之間的親密互動,也會使學生很欣然地接受學習方式的改變,體會到與他人合作互動的樂趣,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氛圍和學習效率。
我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中也蘊含著豐富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要想學好歷史并不是靠單純的死記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帶著問題學習。通過開放性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逐步學會總結學習中的不足和經(jīng)驗教訓,促進學生的全面學習和發(fā)展。
高效的歷史教學活動往往是由學生初步了解歷史知識、理解歷史規(guī)律、鞏固歷史知識、靈活運用歷史知識等幾個階段構成。實踐出真知,紙上談兵的歷史教學方式已經(jīng)成為過去,面對面提出疑問、加以判斷、進行分析、得出總結,在加上多種觀點的火花碰撞、不斷交流而得出的歷史結論是學習歷史的完整有效的過程,而開放性教學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和完善這個過程。例如在學習馬關條約的簽訂時,可以結合日本篡改教科書否認侵略我國的現(xiàn)實問題,指導學生正確加深認識馬關條約和甲午戰(zhàn)爭對我國產(chǎn)生的危害,指出戰(zhàn)爭給我國帶來的災難和影響,當今世界應是和平的世界,激發(fā)學生們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感。教師在這時適時引導,讓學生在開放性歷史教學中不斷運用所學知識現(xiàn)場分析問題、總結課堂學習中的優(yōu)劣和本課的歷史結論,逐步學會用歷史的觀點去分析現(xiàn)實中的問題,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開放性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和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實施開放式教學,也要求廣大的歷史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和充電,緊跟時代的步伐,豐富和完善自我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資源整合能力和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開拓創(chuàng)新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以不斷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慶秀.淺探初中歷史教學中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J].山東教育,2017(18):36-37.
[2]羅木明.初中歷史探究式教學引導實踐探析[J].教師,2013(3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