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堅定理想信念、崇高思想境界、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氣為基本內涵的紅巖精神,是我們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當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材。通過推動紅巖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網絡宣傳、進社會實踐等途徑,使其融入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并內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紅巖精神;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紅巖精神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它是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以周恩來為首的革命先輩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中,用熱血和生命寫就的崇高的革命精神。紅巖精神作為價值導航,可以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指明方向;作為人生坐標,可以為升華大學生的真善美思想提供鮮活教材;作為內在追求,可以為促進大學生成英才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將紅巖精神融入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意義重大,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尋求弘揚紅巖精神的有效路徑,綜合采取多種教育手段,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切實把紅巖精神融入到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
一、 融入大學精神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校園文化是陶冶式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渠道,將紅巖精神融入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應著力發(fā)掘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提升校園文化品位。首先,要將紅巖精神提煉到大學精神中,大學精神作為大學的靈魂和思想核心,雖然不是真實的存在體,但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校園每個個體的精神品質和道德情操。其次,要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借助重要節(jié)日和革命事件開展與紅巖精神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加深大學生對紅巖精神內涵的理解。再次,要發(fā)掘校園文化資源,精心設計與紅巖精神有關的路牌、雕塑等,把紅巖精神的魅力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最后,要將紅巖精神融入大學生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中,在日常的管理服務中,使他們增強對紅巖精神的共識,并內化成大學生日常的行為準則。
二、 融入課堂教學過程,學深學透,入腦入心
弘揚紅巖精神,將其融入到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首要前提就是深刻理解其豐富的精神內涵。這就要求教師通過“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把紅巖精神的思想內涵、精神實質向大學生分析透徹,全面闡述,力求使當代大學生學深學透,入腦入心。具體來說:一要革新教育觀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教師要努力將紅巖精神與大學生的生活世界有機聯(lián)系,講清楚紅巖精神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對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升華”,達到“自我實現(xiàn)”。二要重構教學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要深入研究與紅巖精神相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并結合課程設置和內容特點,采取必修和選修課程相結合,將介紹紅巖精神的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突出紅巖精神主題內容的教學模塊。三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的用大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授課,激發(fā)他們自覺學習和踐行紅巖精神的積極性。如成立大學生紅巖精神宣講團、進行紅巖精神專題講座等。這樣就可以有效的貼近大學生生活,扎實推進弘揚紅巖精神深入課堂,深入大學生的內心。
三、 融入網絡思想宣傳,引導學生網絡輿論
在新媒體時代,通過網絡進行思想宣傳工作,將紅巖精神的弘揚與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有機結合,無疑是一種嶄新的教育方式,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是使用互聯(lián)網較多的群體,上網成為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的一部分,但網絡監(jiān)管措施的缺失,致使很多不良信息在網上廣泛傳播,并通過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信息進行滲透,從而對廣大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針對網絡環(huán)境的復雜性,為將紅巖精神融入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有機整合網絡教育資源,建立多樣化的網絡教育平臺,例如學??梢栽谛染W站設立“紅巖精神”專題網站,對紅巖精神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現(xiàn)。同時,可以把反映紅巖精神的歷史遺跡、文藝作品、模范人物等進行宣傳,抓好網絡思想宣傳建設,搶占網絡教育陣地,加強正面引導,大力宣傳正確價值觀念,引導高校學生成長成才。
四、 融入社會生活實踐,塑造正確價值認同
社會生活實踐是傳承紅巖精神至關重要的途徑,將紅巖精神融入到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必須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的“第二課堂”作用。讓大學生在生活實踐的親身體驗中,產生情感共鳴。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第一,歷史考察,充分利用紅巖資源,組織大學生參觀渣滓洞、白公館、紅巖村等紅色地域,讓他們真切感受紅巖印跡,形成對紅巖精神的再認識。第二,開展實踐活動,在歷史考察的基礎上,鼓勵大學生深入社會、深入群眾,拍攝以“紅巖精神”為主題的微電影,用大學生的視野去解讀紅巖精神的科學內涵。第三,組織社會服務活動,例如志愿者服務活動、愛心傳遞活動等,引導當代大學生在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增強他們對紅巖精神的認同和理解,塑造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認同,進而讓紅巖精神傳遞的科學價值觀成為當代大學生價值的坐標、精神的追求和思想的指引。
參考文獻:
[1]楊業(yè)華.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N].光明日報,2014-1-15(3).
[2]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五四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3]周勇.論“紅巖精神”[J].探索,2009(3).
作者簡介:劉家存,江蘇省連云港市,淮海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