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 成都 610064]
古代漢語中,基本是一字一詞的特點,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大都是由古代漢語的詞組凝固而成的,副詞的形成多與實詞的虛化有密切的關系,現(xiàn)代漢語表“必然,必定”義的副詞“一定”是由松散的在古代漢語中表“一經確定/制定”①之義的副動偏正組合演變而來的,對于其歷時形成過程及原因,尚無學者進行系統(tǒng)探討,本文擬就“一定”由表示實際意義的組合演變?yōu)檎Z法成分這一語法化現(xiàn)象作一淺探。
若想追溯副詞“一定”的形成過程,當首先從“一”的意義泛化和功能轉化入手?!耙弧弊郑ㄒ酁樵~)在《說文解字·一部》中釋義為:“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薄队衿ひ徊俊罚骸耙?,王弼曰:一者,數(shù)之始也。”本意是表示最小整數(shù)一,也可以表示序數(shù),指第一。例如:
(1)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書·洪范》)
(2)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以上例中“一”表示數(shù)量一以及序數(shù)詞第一,隨著詞義的泛化,“一”的使用范圍擴大,由表示具體數(shù)量的“一”引申為“全部”之義。例如:
(3)一國之人皆若狂,賜(子貢)未知其樂也。(《禮記·雜記下》)
(4)謀人,人亦謀己;一國謀之,何以不亡?(《左傳·宣公十四年》)
隨著進一步使用,其用法也逐漸擴展,可作副詞,表示“一旦”的意思,《古代漢語字典》[1]中“一”的義項(8)為:“<副>一旦,一經?!盵1]例如:
(5)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呂不韋《呂氏春秋·貴公》)
(6)彼一見秦王,秦王必相之。(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二》)
即在先秦時期,“一”已經產生表示副詞“一旦”的義項,動詞“定”表示“確定”之義,如《王力古代漢語字典》中“定”的義項(3)為:“規(guī)定,制定。”例如:
(7)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尚書·堯典》)
因此,作為副詞的“一”作為動詞的“定”連用就組成一個副動偏正組合,“一定”作為一個組合表示“一經確定/制定”之義的用法從先秦至唐宋散見于各類文獻材料中。如:
(8)夫權衡規(guī)矩,一定而不易,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留。(戰(zhàn)國辛钘《文子·下德》)
(9)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奸吏無所弄矣。(漢班固《漢書·刑法志第三》)
(10)地制一定,則帝道還明,而臣心還正。(漢賈誼《新書·五美》)
(11)經制一定,宗室子孫慮莫不王。(漢賈誼《新書·五美》)
(12)五經一定,爭者用息,趙佑博學,多覽著作。(南朝范曄《后漢書·宦者列傳·呂強傳》)
(13)陛下即位以來,海內職員一定而天下選人漸多。(五代劉昫《舊唐書·列傳·徐有功》)
(14)同聲相應謂之韻,韻氣一定,故余聲易遣。(南北朝劉勰《文心雕龍·聲律》)
如上所列,諸例之中,“一定”皆為短語性質,是兩個詞的組合,表“一旦確定/制定,”或“一經確定/制定”之義,置于句中謂語位置,是偏正短語組合,充當謂語,此即為“一定”在演化為副詞之前的基礎語義與原始句法環(huán)境。
詞匯化是指一個組合凝固為一個固定的詞,詞匯化的過程是一個組合逐漸“詞化”為一個詞的過程,一個組合,在其使用過程中逐漸產生一個專指的意思,并經過不斷地使用時,就極有可能發(fā)生固化。
“一定”的詞匯化就是表示“一經確定/制定”之義的偏正組合演化為一個固定的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短語組合義不斷虛化,詞匯義不斷加強,最終固化,其從組合固化為詞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一”作為副詞后面帶上動詞“定”,而“定”后又出現(xiàn)其他體詞或者獨立動詞的時候,“一”和“定”就會出現(xiàn)并存連用的現(xiàn)象。例如:
(15)此業(yè)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漢賈誼《新書·俗激》)
(16)若經制一定,則官才有次。(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夏侯尚傳》)
在共現(xiàn)語境中,“一”和“定”雖然并存連用,但并不是句法上的一個獨立單位,尚屬松散的組合,“定”是主要謂語成分,“一”是作為將謂語動詞與后面的結構聯(lián)系在一起的橋梁,這種共現(xiàn)模式也是從先秦至唐宋“一定”作為短語組合的典型模式。到唐末,“一定”作為一個詞的性質開始萌芽,表現(xiàn)之一就是可以進行語義雙解,即可以按照組合義“一經制定”進行句意解釋,也可以按照現(xiàn)代漢語中“一定”作為副詞的“必然”義進行句意解釋。例如:
(17)量式制宜遂為常式,法既一定不得違之。(五代劉昫《舊唐書·列傳·呂才》)
(18)蕭何云:“人情一定不可復動?!保ㄎ宕鷦d《舊唐書·列傳·崔融》)
以上例句中,“一定”已經趨向于表示副詞“必然”義,介于表示“一經確定”的詞組義與表示“必然”的副詞義之間,若對例句進行兩解,語義皆通。以(18)為例,若作“人情一定|不可復動”解釋,即表示“人情一旦確定,就容不得再變”,若作“人情|一定不可復動”解釋,句意亦通,可釋為“人情必然(堅決)不容許再改變”,但是相比之下,第一種解釋似乎更符合句法語義關系,也即雖然“一定”開始出現(xiàn)詞化的萌芽,但是整體性質仍然偏向于短語而非詞,其演化過程才剛剛開始,性質尚未轉變。需要指出的是,此時,“一定”的組合義開始減弱,作為詞的意義開始占據(jù)一席之地。隨著語言的發(fā)展,“一定”作為“必然”的副詞義在宋元時期初步形成,鐘兆華主編的《近代漢語虛詞詞典》中,“一定”義項為:“副詞。表示推度判斷的語氣。必定,必然。一、定,義同?!盵2]所示例句為:
(19)員外道:“我是他公公,怎么好說他……”媽媽道:“他見你一定不敢調嘴?!保ā肚迤缴教迷挶尽た熳炖畲渖徲洝罚?/p>
(20)明明望見楊六兒走到五臺山下,怎么就不見了,一定躲在這寺里。(元朱凱《昊天塔孟良盜骨雜劇》)
例(19)引摘于《清平山堂話本》,一般認為其中所錄內容跨宋元明三代,據(jù)《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是書收集宋元明三代話本……刊刻時改動潤色不多,……可由此窺見宋元明話本舊貌”[3]由此,作者認為,“一定”作為副詞在宋元時期已經形成。白維國主編《近代漢語詞典》中,“一定”義項(1)為:“必然;確切無疑。表示肯定判斷?!盵4]所示例句為:
(21)他是龍宮之女,他父親十分狠惡,怎肯與我為妻?這婚姻之事,一定無成了。(《元曲選張生煮?!范郏?/p>
(22)我想這校尉一定是魏太監(jiān)差來的,必然來拿與魏家作對鄉(xiāng)宦。(清李玉《清忠譜》一0折)
因此,對于副詞“一定”的形成年代,鐘兆華認為應該成于宋元,白維國認為始成于元,即最晚在元代,“一定”的副詞用法已經形成,但是我們在宋代文獻中可檢索到將“一定”當作副詞的其他用例,如:
(23)夫小人豈一定為惡耶?能遷就善則君子矣;君子豈一定為善耶?茍造次為惡則小人矣。(南宋陳顯微《關伊子文始真經注·一宇篇》)
(24)故善學者充其巧而遺其跡,乃欲操一定不移之勢而無顧于敵者之情,則亦敗而已矣。(南宋陳亮《蘇門六君子文粹·宛丘文粹·審戰(zhàn)篇》)
(25)謂其錯綜互見不可論類而又有截然一定不可易者。(南宋章如愚《山堂考索》)
(26)這椿事須不是你一人婦人家做的,一定有奸夫幫你謀財害命。(《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
以上例句中,“一定”只能作為副詞理解,其后都跟了動詞或者動賓短語,其中的“為善”“不移之勢”“不可易者”“有奸夫”都是動賓短語,置于動賓短語之前作狀語,是副詞的典型用法。此時,“一定”已經完全凝固為一個詞,不再承載表示“一經確定”之義,表示“確定/制定”的“定”的實義在“一定”這個詞中已經作為隱性含義融入新義中,此過程也就是“一定”由松散的組合向凝固的詞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心理上的組塊過程使得原來分立的單位變得互相依賴,相應地,原結構的較為清晰的理據(jù)性逐漸變得模糊甚至最終消失”[5],最終促成短語凝固成詞。因此,確切地說,我們認為,“一定”當始成于宋元。
明清之際,隨著“一定”在通俗小說及其他文學作品重的大量使用,作為副詞的用法逐漸增強,最終固化成現(xiàn)在的副詞用法。白維國主編《近代漢語詞典》與鐘兆華主編《近代漢語虛詞詞典》中都列舉了明清用例,再如:
(27)如果不答應,一定還要纏之不休。(《官場現(xiàn)形記》五六回)[4]
(28)既是達摩祖師的詩,一定就是達摩祖師的鞋了。(明羅懋登《西洋記通俗演義》二十回)
(29)忽然想起當初鹽商告他打官司縣里出的原差姓柳,一定是這差人要來找錢。(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九回)[2]
學界一般認為,造成詞匯化的動因主要是頻率因素、認知上的轉喻因素和外來語的影響因素等。頻率因素即在線性順序上鄰接的兩個成分在經過高頻使用的情況下會凝固成詞,而頻率和認知上的因素可視為詞匯化動因的內部因素,外來語的影響可視為詞匯化動因的外部因素?;谇拔膶Α耙欢ā痹~匯化過程的分析,我們認為,頻率因素和認知因素是促成“一定”這個動詞性組合詞匯化的主要因素?!耙欢ā北硎镜摹耙唤洿_定/制定”之義與“必然”之義存在認知上的聯(lián)系,“一經確定”即內含確定之后就不可更改之義,在此基礎上逐漸引申出“必然”義,這個演變過程是一個隱喻抽象化的過程,即語義由表示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的“一經確定/制定”不可更改到抽象的一切事物的確定之后不可更改之義,是從個別的具體的感知域引申到全部的抽象的感知域,這種演變與人們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模式相契合。因此,表示“必然、堅決”之義的“一定”的詞義就是在“一經確定/制定”這組語義的中衍生出來的新義,然后,在后世典章文獻中此類組合不斷使用,衍生出的新義被不斷加強,逐漸固化,最終形成現(xiàn)在的固定詞義。
表示“一經確定/制定”之義的“一定”在唐末五代開始衍生出表“必然”之義,處于萌芽狀態(tài),形成于宋元時期,然后在此基礎上經過在明清通俗小說及其他文學作品中的高頻使用,其句法功能和語義特征進一步發(fā)展,最終性質發(fā)生轉變,完成語法化,演化為副詞。
詞匯語法化可以有多種演變類型,可以是組合凝固成詞,也可以是實詞演化為虛詞,也有可能是從有實際意義的語言成分演化為無實際意義的虛詞成分?!耙欢ā庇梢粋€動詞性質的組合演變成副詞就是由一個詞組結構演變成一個詞的過程,也是由一個有實際意義的語言成分演變?yōu)橐粋€較虛的語言成分的過程,“一定”的語法化經歷了一個漸變的過程。根據(jù)文獻記載,“一定”在最初用作表示“一經確定/制定”之義時,用在主語之后,位于兩個分句之間,分句之間是一種假設關系,即“一經確定/制定”,就不可更改之義,后一分句的謂語與“一定”分屬不同的主語。例如:
(30)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奸吏無所弄矣。(漢班固《漢書·刑法志第三》)
(31)經制一定,宗室子孫慮莫不王。(漢賈誼《新書·五美》)
(32)天下一定,萬事無風塵。(南北朝沈約《宋書·卷二十二志第十二》)
以上例句中,“一定”皆為松散性組合,作謂語成分,與其前面的主語構成主謂關系,是一個有實義的短語組合。這里,前后兩個句子都是這一整句的小分句,其后的分句卻有屬于自己的主謂成分,兩分句各自完備,在結構上相互獨立,互不影響,這是“一定”作為有實義的組合最初所處的句法環(huán)境,在這樣的句法環(huán)境限制下,“一定”很難虛化為副詞,因為在此句法中,句子表達的意義是“A一經制定/確定,B就必須(必定)……”,如例(25)中,表示的是“法律政令一經制定,百姓就知道什么地方該躲避”之義,前后兩個分句都有各自的主語,“一定”與后句的動詞之間被名詞隔離,因此無法連用,也就缺乏觸發(fā)“一定”語法化的句法環(huán)境。唐宋之際,這種情況發(fā)生了改變,“一定”雖然仍表示“一經確定/固定”之義,但是其所處的句法環(huán)境開始改變,即其后的分句與之共享同一主語,如下例:
(33)此禮一定,常行不改,故云常也。(唐賈公彥《周禮疏》)
(34)此命一定,終不變改也。(唐孔穎達《毛詩注疏》)
(35)素分一定,更無改易。(唐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
以上例句中,“一定”與其后的句子在結構上共享同一個主語,整個結構所表示的意義是“A一經制定/確定,(A)就必須(必定)……”,如例(28),表示“這種禮法一經制定,(這種禮法)就要作為一種常理施行下去”之義,在這個句子中,只有一個共同的主語“禮”,“一定”和“常行不改”皆為“禮”之謂語成分,并列其后。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與動詞便有了接觸的機會,也就有了使其語法化的句法環(huán)境,進而在不斷使用的過程中便開始從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組合單位向虛詞過度。由此也可看出,“一定”承載副詞功能特點的用法在唐宋之際已經基本開始萌芽,但是此時的副詞功能還不能占據(jù)上風,“一定”整體上依然是作為一個組合出現(xiàn)在文中,它的語義有待進一步虛化,其句法功能也需要進一步轉化,直至宋元,這一功能轉化最終完成。
例句(19)、(20)、(24)~(26)中“一定”已經不再是謂詞性成分,在句法上,已經完全處于狀語位置,這是典型的副詞的句法功能和句法位置。因此,與之前相比,此時的“一定”不止在語義上有所變化,在句法功能上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句法功能上由作謂語發(fā)展為作狀語,表明動詞性組合“一定”的句法功能已經轉化完成。
此后,“一定”作為副詞在明清通俗小說及其他文學作品中大量使用,句法功能不斷強化,最終成熟,用法沿用至今。如例:
(36)男子漢須比不得婦人,只是出得人前罷了,一定要選個陳平潘安不成?(明抱甕老人《古今奇觀》)
(37)徐軍師才識高遠,他歸順的一定是真命天子。(明諸圣鄰《大唐秦王詞話》)
(38)我也都記得這事一定有些蹊蹺,我卻怕鄰舍聽得。(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
(39)我曉得不是你殺的,一定是你心上人殺的。(明馮夢龍《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
(40)劉家翠翠小娘子心里一定要嫁小官人,幾番啼哭不食。(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六》)
(41)這還沒有送完呢,你今兒來一定有什么事情。(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
(42)太夫人若將消息通王府,一定要京天動地奏圣君。(清陳端生《再生緣全傳》卷十二)
(43)這等說來,一定是云亭山人了。(清《桃花扇傳奇》)
(44)如此說來,一定要兄弟吃酒斗局的了。(清《官場現(xiàn)形記》)
詞匯化和語法化在漢語發(fā)展歷史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這種語言現(xiàn)象的形成背后有很多原因。在詞匯化過程中,一個結構的語義變化可以說是其主要變化,“一定”的短語義與副詞義的共同之處在于都具有強制與不可改變之義,“一經制定/確定”內含確定之后就不可更改之義,因此最后成為“一定”的副詞義“必然”的直接語義來源,這個演變過程是一個隱喻抽象化的過程;語法化過程中,語法功能的變化是其主要變化,由于“一定”被不斷地用在動詞前,在語義和句法環(huán)境地雙重影響下,句法功能發(fā)生了根本轉變,最終演變?yōu)楦痹~。詞匯化和語法化往往是幾百年乃至上千年逐漸演變的一個復雜過程,漢語中極大一部分虛詞是經由詞匯化和語法化產生地,“一定”由一個動詞性短語組合最終演變?yōu)楸硎尽氨厝弧绷x的副詞的過程就是一個組合詞匯化語法化的過程。
注釋
① “一定”同時還有表示“(一種)固定的/確定的……”之義,作為修飾性成分置于名詞之前,但是由于其詞性為形容詞性,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副詞“一定”的語義以及詞性來源,所以在本文中暫不討論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