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寧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遼寧 沈陽 110001)
冠心病是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本病是由冠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腔狹窄、閉塞,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壞死性疾病[1]。冠心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且近年來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本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及復發(fā)率,會對患者的生理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穴位貼敷和耳穴埋豆是較為常用的中醫(yī)外治療法,常被用于胸痹、真心痛等證的治療。本院對冠心病患者聯(lián)合應用穴位敷貼、耳穴埋豆及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內科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各36例):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50~75歲,平均 (59.3±3.6) 歲;病程1~11(4.1±0.8) 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7例,Ⅲ級19例。研究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47~74歲,平均 (60.2±4.4)歲;病程2~13(5.0±1.1) 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8例,Ⅲ級18例。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 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3],并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意識清醒;溝通、理解能力正常;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肝腎功能障礙者;腦血管意外者;合并其他嚴重基礎疾病者;心源性休克者;心臟瓣膜疾病者;意識障礙者;精神疾病者;哺乳或妊娠期患者。1.4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具體包括病情觀察、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等。
研究組加用穴位貼敷與耳穴埋豆療法,并聯(lián)合綜合護理干預。即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以下護理措施:
(1)穴位貼敷護理。穴位貼敷中藥組成包括:當歸、柴胡、生地黃各30 g,五靈脂、郁金各15 g,蒲黃10 g。將上述中藥研磨成粉,加適量白酒制成藥膏。取神闕穴、內關穴(雙側)、膻中穴,先對穴位局部進行清洗消毒,然后取適量膏藥貼敷于穴位處,以紗布包扎固定,貼敷2h后取下,1~2次/d,持續(xù)用藥3 d。在穴位貼敷期間,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局部有無瘙癢、紅腫、水皰等情況,出現(xiàn)水皰者,囑患者不得撓抓,可配合使用燙傷膏,以減輕不適感。如果患者在貼敷期間有胃腸道或發(fā)熱癥狀,則要及時采取對癥處理措施,通常無需停藥。
(2)耳穴埋豆護理。取肝、皮質下、神門、交感、心等俞穴,對穴位進行局部消毒。在方形醫(yī)用膠布上粘貼生王不留行籽,然后將膠布貼在耳部相關穴位,再對穴位按壓片刻,每貼保留3 d,中途停用2 d,再開始使用另外一貼,兩耳穴位輪流貼壓。貼壓后,要求患者每天自行按壓3次以免王不留行籽脫落。若貼壓期間有過敏癥狀出現(xiàn),要及時采取對癥處理措施。
(3)健康宣教。結合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接受能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冠心病相關知識,如發(fā)病原因、臨床表現(xiàn)、并發(fā)癥以及保健措施等,并教會患者及家屬在突然發(fā)病時正確自救的方法。囑患者家屬在出院后監(jiān)督患者用藥,提醒患者定期復診。1.5觀察指標 (1)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變化,中醫(yī)證候評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4],包括胸痛、胸悶、氣短、心悸、神疲乏力、心煩失眠、自汗、口干等證候。(2) 運用SF-36量表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量表主要包括生活滿意度、健康指數(shù)、情感分值、一般感情指數(shù)4個維度,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用SPSS 20.0軟件,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2組干預前中醫(yī)證候評分接近,干預后,2組中醫(yī)證候評分均明顯降低,并且研究組干預后的中醫(yī)證候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分)
表1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分)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36 17.25±5.36 7.57±5.08對照組 36 16.79±5.20 10.08±4.12 t值 0.370 2.303 P值 〉0.05 <0.05
2.2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2組干預前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干預后的健康指數(shù)、情感分值、生活滿意度、一般情感指數(shù)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組別 例數(shù)健康指數(shù)干預前 干預后情感分值干預前 干預后生活滿意度干預前 干預后一般情感指數(shù)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36 5.8±2.1 9.2±1.3 35.5±4.3 48.5±5.26.3±1.1 9.4±1.3 5.6±1.1 7.9±1.3對照組 36 6.0±1.8 7.6±1.4 36.1±3.8 40.8±4.16.4±0.9 7.9±1.1 5.5±1.3 6.1±1.2 t值 0.434 5.025 0.627 6.977 0.422 5.285 0.352 6.10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冠心病在中醫(yī)學中屬“心悸”范疇,本病的發(fā)生主要與體內臟腑及氣血功能失調有關。冠心病的臨床特征以氣短、胸悶、胸痛為主,勞倦內傷、情志失調、飲食不節(jié)、寒邪入侵等均是冠心病的常見病因,其病位在心,是本虛標實之證[5-6]。
穴位貼敷是中醫(yī)常用的外治之法,其將藥物貼敷于人體各穴位,藥物可刺激穴位,激發(fā)經(jīng)絡之氣,疏通經(jīng)絡,同時藥物又能調和陰陽平衡,從而減輕心痛癥狀?,F(xiàn)代研究也顯示,穴位貼敷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絞痛的發(fā)作頻率,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耳穴埋豆也是中醫(yī)外治療法之一,中醫(yī)學認為耳穴通四肢百骸、五臟六腑,耳穴能夠一一對應各臟器,按壓耳穴可起到疏通經(jīng)絡、調節(jié)臟腑的作用。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看,耳穴埋豆在刺激耳穴的同時,能夠調節(jié)大腦皮質功能,從而改善自主神經(jīng)功能活動。有文獻報道[7],冠心病患者進行耳穴埋豆后,患者的負性情緒、睡眠質量均得到了顯著改善。本研究對冠心病患者聯(lián)合應用了穴位貼敷、耳穴埋豆療法,并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的中醫(yī)證候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埋豆治療冠心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胸悶、氣短、胸痛、心悸、神疲乏力、心煩失眠等癥狀。結果還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的健康指數(shù)、情感分值、生活滿意度、一般情感指數(shù)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穴位貼敷與耳穴埋豆療法的運用,能夠從生理健康、心理狀態(tài)、生活滿意度等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這與徐湘燕[8]的文獻報道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聯(lián)合應用穴位敷貼、耳穴埋豆及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優(yōu)勢顯著,值得推廣。
[1]張麗君,孫勝振,李雪梅,等.穴位貼敷療法治療冠心病研究現(xiàn)狀[J].西部中醫(yī)藥,2014,(7):141-142,143.
[2]宋婷婷,武躍華,劉頤,等.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觀察1)[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7):816-817.
[3]侯咪紅,宋紅娜.耳穴壓豆聯(lián)合穴位貼敷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7,16(7):766-769.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89-191.
[5]姜美華.中藥穴位貼敷療法對冠心病胸悶患者臨床癥狀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7):151-152.
[6]黃雁明,楊帆.穴位貼敷配合耳穴貼壓治療冠心病心絞痛65例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5,37(3):411-412,446.
[7]寧余音,鐘美容,韋麗華,等.中醫(yī)護理方案對預防冠心病介入術后并發(fā)癥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4):1839-1842.
[8]徐湘燕.分析中醫(yī)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35(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