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書畫家鄧芬的鈐印和墨跡
——澳門大學庋置五省官書局合刻本二十四史考察(中)

2018-04-28 01:55:11
學術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藕絲鈐印大局

李 憑 姜 霄

澳門大學圖書館庋置局刻本二十四史(以下簡稱澳大局刻本)中有朱色鈐印6枚14處、墨跡23處26條(批注19條,題簽7條),以及圈點32頁、補佚51頁。本文旨在證明,這些遺跡均屬書畫家鄧芬所為。鄭春霆為其做傳云:“鄧芬(1894—1964),字誦先,號曇殊,又號從心先生、二不居士、老檀、蹇翁、泳人。別署尤多,曰水明樓、還佩樓、阿賴耶室、守藝堂、藕絲孔居、觀世音琴齋、夢覺齋、阿毗庵,隨在移易,不泥一時。南海人也,生清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少師事董一夔起庾,張世恩澤農(nóng),習繪事,于袁寒云在師友之間,胸懷高澹,自詡不凡?!覟槿巳葜股醵?,巧詞令,狂傲落拓。于畫最工仕女人物,豐神卓絕,無與倫比。所作羅漢,法相莊嚴,世罕其儔?;B在白陽復堂之間,得其神髓。山水魚蟲走獸,則間作而已。又以三筆雀著,三筆者,極言其簡,而神情韻味,自然流露楮筆間,非盡三筆也?!視ㄗ诿缀T?,尤得力于《方圓庵記》,恣肆秀拔,極跌宕蕭爽之致。工詩,才調(diào)縱橫,超軼而遠塵俗。三絕萃于一身,真曠代之奇才也?!盿由此可知,鄧芬不僅以繪人物、花鳥稱著畫壇,而且書法頗佳,擅長詩文,是詩、書、畫“三絕萃于一身”的“曠代之奇才”。他曾被張大千推崇為“現(xiàn)代嶺南唯一國畫家”,a陳繼春:《鄧芬的生平和藝術》,朱萬章、郭燕冰主編:《廣東“國畫研究會”研究》,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第127頁。亦被張發(fā)奎譽為“一代宗師”,b劉季編錄:《南海鄧芬藝術年表》,鄧芬藝術基金會主編:《南海鄧芬藝術全集》,澳門:澳門基金會,2015年,第356頁。近年朱浩云撰文稱他為“20世紀藝壇多面手”。c朱浩云:《20世紀藝壇多面手鄧芬》,《美術報》(浙江日報報業(yè)集團)2015年9月5日第14版。其書畫作品至今依舊蜚聲海內(nèi)外,在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于2017年秋季舉行的拍賣會上,其國畫《春風白馬訪瓊樓》與唐伯虎、文徵明、張大千、李可染、吳冠中、徐悲鴻、傅抱石等人的作品同列,拍出了巨額。d參見騰訊新聞http://new.qq.com/cmsn/20171009021918。

一、名章與閑章相映

在澳大局刻本中一共出現(xiàn)六枚不同的朱色鈐印,詳細信息如表1所示。以上六枚鈐印形態(tài)各異,除第五枚“心太平居”為大篆外,其余皆為小篆。

表1 鈐印信息表

由表1可知,朱文方形名章“鄧芬”在澳大局刻本中僅出現(xiàn)一次。在《鄧芬百年藝術回顧》中收有鄧芬的國畫作品《梅花》(1923年繪,題詞系1959年補)(圖1)、《斜陽古道圖》(1957年)、《水仙》(1957年)e江連浩總監(jiān):《鄧芬百年藝術回顧》圖版2、圖版40、圖版47,澳門:澳門市政廳,1997年。三幅,其題詞落款處均蓋有同樣的鈐印。

朱文雜形名章“鄧芬”在澳大局刻本中共出現(xiàn)五次。在鄧芬的畫作中也有較多使用此枚鈐印之例,如《駿馬》(1946年)、f廣東小雅齋拍賣有限公司201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70270642/?!稐魅~荻花秋瑟瑟》(1947年)(圖2)、g《鄧芬百年藝術回顧》圖版24?!蹲蹐D》(1947年)、h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8年夏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3840751/?!峨p鸝》(1949年)(圖3)、a《鄧芬百年藝術回顧》圖版26。《對鏡簪花》(1949年)、b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香港2014秋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57430326/?!侗偈膛罚?951年)、《布袋和尚》(1954年)c《鄧芬百年藝術回顧》圖版32、圖版31。等,鈐印所抑位置皆為題詞落款處。 通過網(wǎng)絡檢索,發(fā)現(xiàn)此枚鈐印還出現(xiàn)在一部曾為鄧芬所藏的清抄本《太倉稊米集》卷末跋語的落款處。d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2015春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74560472/。此外,張大千曾為鄧芬繪制一幅《高士圖》,此圖于1951年被鄧芬加以題辭后轉贈給一位友人,e畫作落款為“曇殊學長兄博教,大千弟張爰”。鄧芬題詞為“辛卯夏日,以此奉呈仙洲吾兄嚴先生雅存,曇殊芬識在藕絲孔居”,見上海恒利拍賣有限公司201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73190543/。嚴仙洲是澳門愛國人士,其生平不詳。在落款處亦抑有此枚鈐印。由上述繪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份可知,這枚鈐印為鄧芬在1946年至1954年期間常用。

圖1 梅花

圖2 楓葉荻花秋瑟瑟

圖3 雙鸝

白文橢圓形名章“泳人”在澳大局刻本中共出現(xiàn)五次。鈐印的文字“泳人”是鄧芬的別號。該名章應該刻于1945年之后,此時日寇雖已投降,但廣州淪陷期間的屈辱景況成為人們心中久久揮之不去的陰影。鄧芬于是請人刻下此枚名章,以喻自身不幸落水的窘迫狀態(tài)。f參見李烈聲:《我所知道的鄧芬先生》,鄧芬藝術基金會主編:《南海鄧芬藝術全集》,第435頁。除澳大局刻本外,在鄧芬的詩集《水明樓憶事》第11首《丙戌九月初三》(1946年)(圖4)g《鄧芬百年藝術回顧》圖版9。的標題下方亦蓋有此枚鈐印。該詩描述的“顧我八年淪賤日,未曾魂魄夢歸來”,正是鄧芬淪為“泳人”時心境的寫照。

朱文方形閑章“藕絲孔居”出現(xiàn)在澳大局刻本全書的首頁。鄧芬的書畫作品中也屢見此鈐印,如《楓葉荻花秋瑟瑟》(1947年)(圖2)、楷書七言聯(lián)“鴛鴦獨宿何曾慣,鸚鵡前頭不敢言”(1948年)、h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2014年秋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64070537/。《雙鸝》(1949年)(圖 3)、《柳蔭垂釣圖》(1950年)(圖 5)、i《鄧芬百年藝術回顧》圖版27?!额櫽白詰z》(1950年)、j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2015年秋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0050041307/。《玫瑰白頭》(1950年)(圖 6)、k中國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94940107/。《浣女圖》(1952年)、l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1冬季藝術品拍賣會(原廣州嘉德),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12480178/?!稏|方朔》(1953年)、m敦煌拍賣有限公司2012年首屆大型藝術品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23400035/。行書對屏(1953年)(圖7)、a廣東精誠所至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2016秋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96950136/。《彌勒》(1957年)、b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0冬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71780422/?!蹲蹐D》(1957年)、c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5廣州夏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32530528/?!哆_摩渡江》(1957年)d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2001秋季拍賣會,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16150148/。等。該鈐印在繪畫作品中均位于畫面的左下角,在行書對屏中抑于右扇的左下角,在楷書七言聯(lián)中則抑于上聯(lián)右側的中下部。

圖4 丙戌九月初三

圖5 柳蔭垂釣圖

圖6 玫瑰白頭

圖7 行書對屏

《南海鄧芬藝術年表》記載:1940年,(鄧芬)輾轉居停于媽閣隱秀園、盧煊仲的盧家花園竹廳、李氏兄弟民雨民欣之亦緣閣、吳偉佳彝齋及沈仲強于荷蘭園之霜杰樓畫室……1941年,移居澳門清平直街“寄閑俱樂部”,并命名其作畫小廳為“藕絲孔居”。e劉季編錄:《南海鄧芬藝術年表》,鄧芬藝術基金會主編:《南海鄧芬藝術全集》,第345-346頁。據(jù)此可知,1940年至1941年期間,鄧芬曾在澳門輾轉移居多地,其畫室也隨之屢有變化,最后的居所是位于清平直街的寄閑俱樂部,該處的畫室名曰“藕絲孔居”。澳門畫家黃蘊玉曾解釋過藕絲孔居的由來,稱:名畫人鄧芬(曇殊)自辟畫室于寄閑公司后,榜其居曰“藕絲孔居”,有以此名稱之意為疑者,則實取義于梵語,含避兵之意,而富有禪意者也。f黃蘊玉:《鄧芬佳畫祝天宮》,《華僑報》1941年2月24日第8版。可見,朱文方形閑章“藕絲孔居”正是鄧芬的一枚齋號章。

白文方形閑章“心太平居”在澳大局刻本中僅出現(xiàn)一次。在鄧芬自制的印譜《還佩樓私印存影》中輯有此枚鈐印,并附說明道“紅壽山無鈕張作齋刻”。g鄧芬:《還佩樓私印存影》,鄧芬藝術基金會主編:《南海鄧芬藝術全集》,第270頁。張作齋即印章篆刻名家張祥凝,號作齋居士,曾為張大千、黃賓虹、高劍父等治印多枚。h張祥凝生平參見周斌編著:《中國近現(xiàn)代書法家辭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8頁。張祥凝與鄧芬是至交好友,曾一同組建天池畫社,鄧芬的許多藏章出自張祥凝手。但是,在《鄧芬百年藝術回顧》、《南海鄧芬藝術全集》收錄的百余件鄧芬作品內(nèi),不見使用此章之例,可知這是鄧芬藏印中一枚罕見的閑章。

白文方形閑章“從心得來”在澳大局刻本中僅出現(xiàn)一次。從心是鄧芬較為常用的別號,此枚印章也為張祥凝所刻,并收錄于鄧芬《還佩樓私印存影》中,其下注“祥凝刻石見貺小獅鈕”。i鄧芬:《還佩樓私印存影》,鄧芬藝術基金會主編:《南海鄧芬藝術全集》,第267頁。鄧芬的書畫作品中未見此枚鈐印。不過,香港佳士得公司在2012年秋季拍賣過一幅書法對聯(lián),在上聯(lián)的右下角抑有此枚鈐印。該對聯(lián)的上款為“曇殊居士雅屬”,下款為“八十五翁樊山樊增祥書”。j聯(lián)文為“蠟屐來時托興在山花山鳥,畫船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見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26791448/。樊增祥(1846—1931),近代藏書家、文學家,累官至陜西布政使、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其生平參見程翔章、劉?。骸斗鱿槟曜V》,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曇殊居士也是鄧芬的別號,表明此幅對聯(lián)是樊增祥贈予鄧芬的。則此枚閑章應為鄧芬的鑒藏章。

綜上所知,澳大局刻本中之六枚朱色鈐印均為鄧芬所抑。但遺憾的是,除可知“心太平居”和“從心得來”二印為張祥凝所刻外,其余四枚的刻章者已難考得。筆者有幸聯(lián)系到遠在加拿大的鄧芬外孫劉季先生,盼他能提供線索,劉先生于2017年2月25日回復電子郵件云:“其他四枚在我存之印譜(和平前鄧氏親制)沒有記錄,因泳人是和平后才用的,可能此等印章是和平后刻制的??陶抡呖赡苁青囀侠嫌讶珩T康侯、張祥凝、簡琴齋和羅叔重等諸老輩?!贝颂帯昂推健奔粗溉湛芡督怠⑾壬J為刻章者可能為馮康侯、張祥凝、簡琴齋和羅叔重等人,他們均為嶺南篆刻名家,鄧芬與他們交往的情形載于《南海鄧芬藝術全集》,文中稱:“(鄧芬)常與金石書畫名家研究切磋,如鄧爾雅、張祥凝、李銘柯、易孺、余仲嘉、馮康侯、簡經(jīng)綸、林近及羅叔重等?!嚪耶嬛兴娪⊥兀艦榍笆雒宜?,琳瑯大觀,如入名家印林。當中亦有鄧氏自刻,規(guī)矩緊密,功力非凡。他每能把印章鈐在畫面合襯的位置,融入寓意,從而提升畫面的效果。畫幅上的名號或閑文印,更能顯示其作畫時的心境及年代?!盿鄧芬藝術基金會主編:《南海鄧芬藝術全集》,第258頁。這段文字還提及鄧芬不僅善于刻印,更善于用印,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心境下使用的印章都各有寓意,如前文考察之“泳人”印即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后寄寓心境所用。

根據(jù)《南海鄧芬藝術年表》的記載,鄧芬于1939年從廣州經(jīng)香港前往澳門避難,因糧荒于1943年返回廣州,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他再次寓居澳門,直到1959年遷居香港。鄧芬在澳門生活的時間長達近20年。b參見劉季編錄:《南海鄧芬藝術年表》,鄧芬藝術基金會主編:《南海鄧芬藝術全集》,第345-346頁。本文列舉的使用上述六枚鈐印之作品的落款時間均在1946年至1959年間,所以這些鈐印應屬鄧芬再度寓居澳門時常用的印章所抑。

二、行書與楷書同輝

在澳大局刻本中,除鈐印外尚有圈點、批注,還有題簽、補佚,以下分別列表加以說明并略作考據(jù)。

由表2可知,澳大局刻本中的《史記》和《舊唐書》內(nèi)有圈點痕跡,分別為朱、墨二色,合計32頁,均位于列傳部分。c其中《刺客列傳第26》之第2-3頁屬《豫讓傳》,第 5-10頁屬《荊軻傳》;《扁鵲倉公列傳第45》之第3頁屬《扁鵲傳》?!妒酚洝分械摹段汗恿袀鞯?7》、《扁鵲倉公列傳第45》、《貨殖列傳第69》與《舊唐書》中的《列傳第三李密》等四篇不僅有圈點,還寫有相應的批注,而且批注就在圈點附近,這說明圈點與批注出自同一人之手。

除上述四篇列傳有批注外,《舊唐書》卷53《列傳第四王世充竇建德》雖無圈點,但有兩條眉批。現(xiàn)將所有批注的具體信息列表如下(見表3)。表3所列19條批注中,《史記》卷77《魏公子列傳第17》卷末尾批的落款為“泳人曇殊芬”,并抑有“泳人”鈐印,此條批注的書寫者顯然是鄧芬。其余18條批注雖未署名,也無鈐印,但都與本表第一條在筆跡、語氣上相一致,也應是鄧芬書寫。此外,這套局刻本中還有7條題簽,分別見于《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明史》,具體信息可見表4。

統(tǒng)計表3和表4可知,這套局刻本中有批注19條、題簽7條,合計1055字。上述批注和題簽均以行書寫就,落款時間或?qū)懽鳌凹撼蟆被驅(qū)懽鳌爸腥A民國三十八年”,即為公歷1949年。其地點在鄧芬于澳門最后居所的畫室藕絲孔居,與前文考察之六枚鈐印的使用時代與場合一致。上述可以印證這套局刻本曾被鄧芬收藏于澳門,而其上所有墨跡均系鄧芬一人所書,別無他人點滴墨跡。

表2 圈點信息表

前文節(jié)錄的《從心先生傳略》稱“芬書法宗米海岳,尤得力于《方圓庵記》,恣肆秀拔,極跌宕蕭爽之致”。米海岳即北宋書法家米芾,他的書法承襲帖學一路,有二王之風,《方圓庵記》是他最著名的行書作品。a參見羅勇來:《米芾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70頁。鄧芬的行書多見于繪畫作品中的題識,不僅具有米芾的神韻,瀟灑俊逸,結構古雅,而且轉折間多見方筆,自成一家。b關于鄧芬書法的特點參見莫家良:《鄧芬書法略論》,鄧芬藝術基金會主編:《南海鄧芬藝術全集》,第169頁;朱浩云:《20世紀藝壇多面手鄧芬》,《美術報》(浙江日報報業(yè)集團)2015年9月5日第14版。澳大局刻本中的批注和題簽均為行書小字,與前文所舉之畫作中的行書對照,屢見間架結構上的相通之處。例如,《楓葉荻花秋瑟瑟》和《玫瑰白頭》的題識中均有“藕絲孔居”四字,而這套局刻本中亦有兩條落款為“藕絲孔居”,雖然這四處“藕絲孔居”的行書或為略偏楷者,或為略偏草者,但結字的形態(tài)與筆鋒的走勢都高度一致,尤其是在轉折時均表現(xiàn)為明顯的方筆,故而理應出自鄧芬一人之手。(圖13)

表3 批注信息表

表4 題簽信息表

圖8 《史記?魏公子列傳第17》卷末尾批

圖9 《舊唐書?列傳第三李密》第9頁眉批

圖10 《后漢書》第1冊末頁及封底內(nèi)題簽

圖11 《三國志》書名頁題簽

圖12 《明史》末冊書后所附宣紙第1頁題簽

除行書墨跡外,澳大局刻本中還有鄧芬所寫楷書補佚。鄧芬在《明史》末頁所附之題簽中寫道:“四省合刻廿四史a實為五省合刻。此五省指五省官書局,為金陵書局、浙江書局、湖北書局、江蘇書局、淮南書局的合稱。一書系同治年至光緒所刊,咸距今六十余歲幾。裝成六百二十六冊,紙白,字畫俱妙,新,亦難得之書。惟檢閱《宋史》第四百七十九卷中,列傳第二百三十八《世家第二西蜀孟昶傳》至第《世家第三吳越錢俶傳》,以存藏或為屋漏,雨痕濕敗,乃咸斷頁三十余張,而當鈔采補入之文字多有遺忘,故至為可惜也?!卑脆嚪易允觯拇缶挚瘫倦m卷冊完備,但因雨水滲漏,遭致斷頁30余張,所缺文字由他鈔采補入。澳大局刻本中的補佚雖無批注或鈐印,且以楷書寫就,但與鄧芬的行書墨跡風格相同,兩者轉折間的方筆如出一轍,可以確認為鄧芬抄寫。經(jīng)過筆者核對,鄧芬所做補佚實際為51頁,每頁佚文多則百余字,少則兩三字,均以楷書補抄(具體信息見表5)。

相對而言,目前流傳的鄧芬作品并不多見,其存世書法更是鳳毛麟角。澳大局刻本中竟有23處26條行書及51頁楷書,實在令人喜出望外。這些珍貴的書法真跡不僅表明澳大局刻本中蘊藏著藝術瑰寶,也相應提升了它的文物價值。

圖13 四處“藕絲孔居”的排比

表5 補佚信息表

三、文物價值與藝術價值疊加

澳大局刻本自刊刻至鄧芬購藏之時已歷經(jīng)70余年(鄧芬誤算為60余年),但如鄧芬所述,此書“紙白,字畫俱妙,新,亦難得之書”;自鄧芬閱讀此書至今,又歷近70年,但其紙張仍然潔白,墨色依舊清晰,全書保持著良好的品相。何況,鄧芬在書中留下的鈐印和墨跡又組合成為諸多書法珍品,為澳大局刻本增添了藝術價值。

第一,這部局刻本中的六枚鈐印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鄧芬寓居澳門時常用的印章所抑,不僅具有相應的文物價值,而且是特定的時代印記。尤其是“心太平居”大篆白文印,雖然見于《還佩樓私印存影》中,但是在鄧芬的書畫中卻罕有使用,因此如雪泥鴻爪般珍貴。細觀這六枚鈐印,章法或平衡端正,或生動自然;印文字體則優(yōu)雅古樸,白文飽滿且線條老辣,朱文纖細而不顯枯槁。它們都甚為美觀,又各具姿態(tài),富有情趣。如此眾多的鈐印集合在一部古籍之內(nèi),而非單幅的畫作之上,它們與鄧芬手書的批注、題簽結合成一體,顯示出相得益彰的形態(tài),構成絕佳圖案。即便部分印文與墨跡或有重疊交合之處,但也清晰可鑒,絕無作偽之嫌,因此可以將這些鈐印視為鑒定鄧芬作品的標準。

圖14 《宋史?列傳第225宦者一》補佚

圖15 《宋史?列傳第237世家一南唐李氏》補佚

第二,澳大局刻本中的行書小字批注及題簽23處26條均系鄧芬于1949年在澳門寫下。鄧芬時年55周歲,正值書畫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鄧芬的書法以行書小字最具功力和特色,目前可見的作品主要有對聯(lián)、扇面書法和自書文學作品三種形式。其中對聯(lián)多為大字行書,風格與小字不盡相同。而前文提及之《水明樓憶事》第11首《丙戌九月初三》是鄧芬最典型的日常行書小字,恰好與澳大局刻本中諸條書法寫于同一時期,正可以互為比照。不過,《水明樓憶事》是鄧芬為懷念側室楊娟而自制的詩集,冊中詩句略顯傷懷,因此落筆鄭重,運筆規(guī)矩偏楷,故而墨跡工整清秀。而澳大局刻本中的行書系鄧芬閱讀過程中率性而書,因此略微偏草,但卻更能體現(xiàn)鄧芬的書法風格。這些行書章法布局和諧統(tǒng)一,內(nèi)容無論長短均能因紙定字,且四周留白,行間透氣,顯得黑白相映,疏密相稱。其中篇幅長者的左下角常能空出幾字,使得書法整體布局虛實相生,甚為美觀。即使細節(jié)之處,鄧芬也絕不馬虎,能夠做到結字搭配得當,筆跡靈動瀟灑。其起筆轉折間所用的方筆仍能保持俊立挺拔,依然體現(xiàn)出鄧芬書法的真實水平。因此這套局刻本不僅是珍貴的文物,更是研究鄧芬書法藝術的樣品。

第三,澳大局刻本中有51頁破損,后經(jīng)鄧芬以楷書補佚完好?!都t樓夢》有“晴雯補裘”故事,據(jù)稱,賈寶玉有一件珍貴的“雀金呢”大氅,不慎遭火星燒出一處小洞,后經(jīng)晴雯巧手補綴,使大氅幾乎修復如初。此事經(jīng)過曹雪芹的妙筆渲染,竟使大氅的價值反而較前更勝(若這件大氅確實存在)。a參見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二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703-716頁。如同賈寶玉的這件雀金裘,澳大局刻本也略有瑕疵,但經(jīng)補佚之后,缺憾得以挽救。何況,彌補之人是書畫家鄧芬,所以其價值不減反增。

歸納上述三點可知,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形成固然基于創(chuàng)作者的技藝,但更與創(chuàng)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和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意境密切相關。正如唐代書法家張懷瓘所言:“文則數(shù)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可謂簡易之道。欲知其妙,初觀莫測,久視彌珍。雖書已緘藏,而心追目極,情猶眷眷者,是為妙矣。然須考其法意所由,從心者為上,從眼者為下?!眀張懷瓘:《文字論》,《文津閣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第82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246頁上欄。此段文字闡明了書為心畫的道理,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能夠反映創(chuàng)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體現(xiàn)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意境,而非僅僅為單純的炫技之作。對此鄧芬是深有體會的,他曾經(jīng)論述道:“惟讀書而能文者,研究畫學,或能事半功倍,惟通曉理論用筆,亦未必不學習而能之。蓋讀書之人為畫,其表現(xiàn)題材較多而或且深刻?!眂劉季輯錄:《鄧芬書畫論》,《南海鄧芬藝術全集》,第296頁。鄧芬在這段文字中談論的是畫學,其實從事書法創(chuàng)作的道理也與此相通。正是由于備受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鄧芬才會練成超群的書法技藝;也正是由于刻意用心地感悟,鄧芬才能在藝術領域臻于化境。鄧芬對張懷瓘所云“從心者為上,從眼者為下”是深刻理解的,所以他自號為從心;友人鄭春霆對鄧芬的用意也頗為理解,所以他為追憶鄧芬而作的文章題名為“從心先生傳略”。讀書為了有所感悟,書法因感悟而發(fā)揮,在閱讀二十四史的過程中,鄧芬于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作了一幅又一幅書法佳作。這些佳作使得澳大局刻本在原有的文物價值上疊加了藝術價值。

四、余語

鄧芬出生于廣州,活躍于澳門,終老于香港,而這部珍貴的澳大局刻本也如同鄧芬的人生經(jīng)歷一樣具有不斷輾轉的過程。鄧芬在《后漢書》第1冊末頁寫道:“此部二十四史一書,原為廖桐史后人出賣在羊城。余因盧達文君販書店新收到,乃以低價購來,轉與何賢兄,時值約可五千強也。己丑四月,芬?!睋?jù)此可知,此部局刻本先后被廖桐史、盧達文、鄧芬、何賢等收藏過。廖桐史是清末廣東陸軍武備學堂第一期學員,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據(jù)稱粵軍將領多出其門下;d參見許衍董編纂:《廣東文征續(xù)編(第2冊)》卷5,廣州:廣東文征編印委員會,1987年,第75頁。盧達文為民國時期嶺南著名書商和修補圖書專家,據(jù)稱他的修書技藝為廣州最佳;e參見林子雄:《清末民國廣州的書店業(yè)》,《羊城晚報》2013年11月9日第B06版;韋力:《王貴忱可居室:藏研并重,化私為公》,《上書房行走》,北京:海豚出版社,2017年,第310頁。何賢是澳門近現(xiàn)代工商實業(yè)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曾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xié)常委、全國工商聯(lián)常委、澳門東亞大學校董事會主席等職。f參見馬洪武等主編:《中國近現(xiàn)代史名人辭典》,北京:檔案出版社,1993年,第301頁。在歷經(jīng)軍政界、文化界、工商界諸要人之手后,這套局刻本二十四史最終落戶于澳門大學伍宜孫圖書館,它的輾轉過程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向澳門傳播的一例典型。

猜你喜歡
藕絲鈐印大局
胸懷大局
中華魂(2022年6期)2022-06-15 00:20:15
學黨史和把握政治大局
夏昶作品欣賞
擔當
中國書畫(2020年10期)2020-03-09 06:27:44
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家常熗炒藕絲
清 李觶 花草蟲鳥冊頁
收藏與投資(2017年4期)2017-05-30 05:19:17
藏在泥中的蓮藕
水墨名家
傳記文學(2015年5期)2015-03-29 03:02:03
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
浑源县| 区。| 陇西县| 安顺市| 南昌县| 汉阴县| 海伦市| 信宜市| 广河县| 娄烦县| 六安市| 定南县| 肇庆市| 达州市| 浮梁县| 本溪市| 台南市| 江达县| 广元市| 安西县| 饶平县| 齐河县| 太仆寺旗| 斗六市| 东安县| 太湖县| 宜宾县| 新乡市| 木里| 方正县| 巴青县| 临猗县| 元谋县| 大同县| 义乌市| 井研县| 静宁县| 成安县| 安西县| 常宁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