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摘 要] 作為“職前教師”,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盎ヂ?lián)網+”時代下,自由、開放、多元的資源環(huán)境為師范生教研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同時也產生了危機。通過互聯(lián)網對師范生自我監(jiān)控的考驗、信息素養(yǎng)的挑戰(zhàn)、思維訓練的沖擊和自我效能的威脅的深入分析,從相對應的方面出發(fā),構建立體的系統(tǒng)的策略體系,以應對時代危機,促進師范生教研素質的良好發(fā)展。
[關鍵詞]教研素質; “互聯(lián)網+”; 師范生;危機;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8)02-009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2.017
教研素質,即教育教學研究素質,是教育工作者運用所學的教研理論和已掌握的教研方法,在對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反思總結的基礎上,探尋教學規(guī)律、改進教學工作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和新課改提倡的探究性教學等,都要求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教研素質。 “互聯(lián)網+”時代下,自由、開放、多元的網絡資源為師范生獲取教育教學資源提供了便利,為師范生開展個性化的教育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師范生在利用互聯(lián)網發(fā)展自身教研素質的過程中,如何把握自我與網絡資源的關系,避免對網絡資源的依賴;如何充分選擇和利用有價值的網絡資源進行深度思考、訓練思維能力,以更好地促進自身教研素質的發(fā)展,是當今師范教育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研素質內涵的發(fā)展
師范生的教研素質由教研意識、教研知識和教研能力三個部分構成,教研素質結構中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輔相成、緊密聯(lián)系的。作為學生,師范生最初對教育教學研究是比較模糊的。只有當師范生通過不斷學習,積累了一定的教研知識以后,才能夠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產生研究的想法,表現(xiàn)出強烈的教研意識。在具備強烈的教研意識和豐富的教研知識的基礎上,教研能力才能夠不斷地提升。因此,教研知識的儲備對于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相當重要。教研知識指教師進行教研活動所需的各種知識,包括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專業(yè)知識,其積累需建立在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基礎之上。在“互聯(lián)網+”時代出現(xiàn)以前,師范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單一,大部分知識從紙質資源上獲取,少部分知識來源于網絡。紙質資源相比于電子資源,受時間、空間和成本的限制更大,師范生的各方面條件有限,所獲取的教研知識也是有限的。
在當今“互聯(lián)網+”的背景下,各種資源充斥網絡,信息高速膨脹,其增長與更新速度驚人。互聯(lián)網上的海量信息向大眾開放,各種資源唾手可得。通過電子終端設備,師范生能夠獲取想要的各種資源,但太豐富的資源對發(fā)展師范生的教研素質而言也并非完全是好事?!奥逶嗽浾f過,信息太多反而會排擠觀念,使人在空洞零散的事實面前六神無主。”[1]在過去,師范生面對有限的資源,反而有更多自己的思考空間,能夠積極地調動大腦思考問題,深入研究、挖掘信息。然而,面對著“互聯(lián)網+”時代魚龍混雜的無限資源,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和自我監(jiān)控能力,對信息有清晰的認識,避免無關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引誘與誤導?!白鳛橐环N基本而綜合的能力,信息素養(yǎng)包括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因此,“互聯(lián)網+”時代師范生教研素質的內涵有了新的發(fā)展:一是在互聯(lián)網提供的海量信息面前,信息素養(yǎng)成為師范生教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師范生需要學會怎樣去辨別、選擇、利用有價值的信息,避免被信息牽著鼻子走;二是為了避免無關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引誘與誤導,提高自我監(jiān)控能力成為師范生教研素質發(fā)展的必要舉措;三是在碎片化信息面前,深度學習成為師范生教研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所以,在“互聯(lián)網+”時代,師范生教研素質的內涵有了新的發(fā)展,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與完善自身的教研素質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師范生教研素質發(fā)展的危機
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依賴于教研意識、教研知識和教研能力的共同發(fā)展,此三者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教育教學資源的支撐。“互聯(lián)網+”時代讓信息唾手可得,開放的資源環(huán)境為師范生獲取教育教學資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教育教學資源的匱乏必然制約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但是過量鋪陳的教育教學資源也給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帶來了危機。
(一)資源共享背景下對自我監(jiān)控的考驗
網絡資源無限,師范生投身于網絡尋找教育教學資源時,不可避免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但在特定的時間內,大腦對事物的注意力和知識的吸收量都是有限的。面對呈現(xiàn)在眼前的海量信息,師范生需要對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源予以重視,將其他的無關信息剔除。然而,互聯(lián)網上的各種游戲、視頻、小說等資源,對師范生來說極具吸引力,僅僅將注意力維持在教育教學資源上,而不被其他無關信息干擾是不容易的。師范生在對無關信息關注過多后,對教育教學資源的注意力必然會被分散或轉移到無關信息上面,導致對教育教學資源的注意力減退或消失,影響教育教學資源的吸收和教研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網絡資源的共享為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但也真正考驗著師范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自我監(jiān)控是對自身的思想、行為等進行控制與管理,使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面對網絡中的諸多誘惑,怎樣提高自身的監(jiān)控能力,不被無關信息分散與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而是集中和維持在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源上面,是發(fā)展師范生的教研素質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自由選擇條件下對信息素養(yǎng)的挑戰(zhàn)
在信息資源極其豐富的“互聯(lián)網+”時代,既為師范生獲得教育教學資源提供了便利,也對師范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源共享背景下,海量資源充斥于互聯(lián)網,但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師范生的知識儲備有限,對教育教學方面的資源理解不透徹,很難準確地辨別和剔除劣質資源,導致所獲取的教育教學資源存在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影響教研素質的發(fā)展,在魚龍混雜的網絡資源面前如何選擇有價值的教育教學資源是師范生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
互聯(lián)網是資源共享的平臺,師范生能夠在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中自由選擇。但如果只是隨意從互聯(lián)網上選擇教育教學資源是不可取的,師范生應當對其中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資源予以關注,篩除其中的劣質資源,這一過程也挑戰(zhàn)著師范生的信息素養(yǎng)。師范生所獲取的教育教學資源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研知識的質量和教研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情況。由于師范生自身信息素養(yǎng)水平的不同,所獲取的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的情況也會存在差距,導致新的數(shù)字鴻溝的出現(xiàn),拉大師范生之間教研素質的差距。
(三)網絡資源依賴下對思維訓練的沖擊
“互聯(lián)網+”背景下,自由、開放的資源為師范生獲取教育教學資源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容易使師范生對網絡資源產生依賴,削弱對思維的訓練。當師范生遇到教育教學問題,并產生想要解決問題的動機時,本應該經過自己的深入思考后想出問題的解決辦法。然而,在互聯(lián)網的影響下,學生往往將網絡作為解決問題的捷徑,直接通過上網搜索答案。通過查找后,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已清晰呈現(xiàn)在眼前,自己對問題已沒有任何疑問,隨即中止對問題的思考,打斷繼續(xù)研究問題的念頭,思考過程也隨即中斷,思維并未得到相應的訓練。
網絡信息紛繁復雜,大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現(xiàn)。信息海量化、碎片化的特點,使用不當,凌亂而表淺的知識點并不能促進學習者構建起完整的知識結構,導致學習缺乏深度[3]。師范生在獲取碎片化信息時,很難對信息進行深入思考,亦很難保持深刻記憶。閱讀完的碎片化信息,在師范生的頭腦中已是過往云煙,沒留下太多有價值的觀點,更不用說在已有信息基礎上深入思考與研究。在碎片化信息的影響下,師范生對教育教學的思考愈加膚淺,思維很難深入,如蜻蜓點水般停留在表面。久而久之,師范生在問題面前難以深入思考,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下降,教研素質的發(fā)展受阻。
(四)資源獲取便捷對自我效能的威脅
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效能感表現(xiàn)為學習者在學習中所獲得的滿足感。在互聯(lián)網的學習環(huán)境中,師范生對教育教學資源的獲取更加便捷,選擇更加多樣,在海量的資源中自由選擇,能夠給師范生帶來一種獲取資源的滿足感。學習者在學習中的滿足感,會直接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從而顯著地影響學習效果[4]。因此,網絡學習能夠提升師范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學習效果也自然更好。然而,有研究指出,“在網絡學習中,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反而很低”[5]?!盎ヂ?lián)網+”時代,資源的便捷獲取也威脅著師范生教研素質發(fā)展的自我效能感。
師范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從其中的某些內容中受到啟發(fā),在此基礎上產生一些新的想法。對于自己提出的新穎觀點,想要一探究竟,希望能將這一觀點進行深入研究,緊接著查找相關資料。互聯(lián)網作為師范生查找資源的主要途徑,其資源更新速度驚人,各種適時信息隨即可知,關于教育教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亦是如此。師范生興致勃勃地查找資料以研究自己的新穎觀點時,才發(fā)現(xiàn)別人對于同一觀點早已有了豐碩成果,自己在此研究成果上根本無從下手。原本是懷著滿腔熱情想要對教學內容開展深入研究,對這一研究過程充滿了期待。然而,互聯(lián)網上已有的相關研究早已存在,心中頓時產生較大的落差,充滿了失落。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從查找資料前的高水平,隨即下降到較低水平。長此以往,容易降低師范生開展教研的積極性,不利于教研素質的發(fā)展。
三、師范生教研素質發(fā)展的時代應對
發(fā)展師范生的教研素質是教師職業(yè)特點和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對師范生的成長相當重要,影響著師范生的整體發(fā)展。面對當前“互聯(lián)網+”時代對師范生教研素質發(fā)展帶來的危機,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以應對新時代的變化,可以從自我監(jiān)控、信息素養(yǎng)、思維訓練和自我效能四個方面著手,構建立體系統(tǒng)的策略體系,促進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
(一)加強自我監(jiān)控,拒絕無關信息
“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資源呈現(xiàn)出開放、多元的特征。師范生通過網絡,能夠接觸并獲取各種資源。在利用互聯(lián)網尋找教育教學資源開展教研的過程中,游戲、小說等無關信息挑戰(zhàn)著師范生的意志。為了將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教學資源的搜集上,排除其他無關信息的干擾,師范生需要有較好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加強自我監(jiān)控能力,這是保證師范生網絡學習效率、積累教研知識的重要條件,為教研素質的發(fā)展提供可能。
1.明確查找資源的意識
置身于互聯(lián)網,師范生必須明確自身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的,才不至于在網絡中迷失自我。因此,師范生在利用網絡獲取教育教學資源之前,應當明確查找資源的意識,確保上網的目的性。教育教學資源的獲取是積累教研知識的必備條件,而教研知識是師范生教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獲取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教研知識的積累才成為可能,師范生教研素質才能得到更好地發(fā)展。對于教育教學資源的查找,師范生應予以高度重視,在網絡中始終帶著尋找教育教學資源這一信念,自身的注意力很容易維持在教育教學資源上面,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維持較高的自我監(jiān)控水平。自我監(jiān)控水平提高,對網絡上無關信息的抵抗力自然就提升了,教育教學資源的獲取也更加具有效率。
2.重視元認知策略的掌握
學習策略中的元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對自我行為的計劃、監(jiān)控和調節(jié),是自我監(jiān)控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徑。自我監(jiān)控學習能力的核心是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即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饋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6]。基于師范生的特點,應采取措施對具有針對性的元認知策略進行培養(yǎng),以提升師范生在網絡環(huán)境學習中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師范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抵御網絡學習中無關信息的干擾,將注意力維持在對教育教學資源的學習上,提升學習效率,促進教研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選擇優(yōu)質資源
海量的網絡資源為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但資源質量的良莠不齊在一定程度上也考驗著師范生的信息素養(yǎng)。師范生在發(fā)展教研素質的過程中,想要從網絡中獲取有價值的教育教學資源,需要具備較好的信息素養(yǎng),能夠辨別資源的優(yōu)劣,并篩選出所需要的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優(yōu)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是積累優(yōu)質教研知識的前提,對資料的搜集與處理能力也是教研能力的體現(xiàn),它們對于教研素質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1.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
面對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師范生如何從中辨別和篩選出有價值的教育教學資源,有賴于較好的信息素養(yǎng)。提升師范生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是師范生積累優(yōu)質教研知識的重要途徑。2.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
“互聯(lián)網+”背景下,較之于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師范生對教育教學資源的學習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對教育教學資源的選擇和利用亦更具自主性。然而,師范生的能力有限,對教育教學方面的資源了解不全面,在資源的辨別和篩選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從網絡上自主獲取的教育教學資源質量可能不高,影響教研素質的發(fā)展。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師范生選擇資源,能夠讓師范生更好地獲取優(yōu)質資源,提高資源的質量,減少與劣質資源的接觸和吸收劣質資源的機會。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師范生對教育教學方面的權威期刊、書籍和視頻等的關注;根據(jù)師范生教研素質發(fā)展的需要,適時向學生推薦不同類別的優(yōu)秀教研成果等。另外,學校的信息檢索課程也是教師引導學生辨別和篩選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教師的長期引導過程中,一方面師范生擁有更多與優(yōu)質資源接觸的機會;另一方面,師范生的信息素養(yǎng)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yǎng),對教育教學資源的辨別和篩選能力也隨之提升。師范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能夠幫助其更好地自主選擇優(yōu)質資源。
(三)強化思維訓練,重視深度思考
師范生要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單純地依靠搜集和吸收教育教學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此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深入加工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對網絡上已有的教研成果,可以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在不同的視角下開展教研。面對網絡中充斥的碎片化信息,應注重思考問題的深層意義,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
1.變換思考角度
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師范生常常通過互聯(lián)網一探究竟。原本在頭腦中不斷思考的問題,發(fā)現(xiàn)網絡上早已存在解決辦法,對問題的思考頓時停止,思維活動就此中斷,這極不利于師范生教研能力的提升。師范生由于對教育教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較局限,出現(xiàn)上述情況是非常正常的。如果由于問題已經有了答案就停止思考,那教研能力是很難提升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從已有的成果中探尋新的視角。這樣一來,既訓練了自己的思維,又能夠錘煉自己的教研能力,推動自身教研素質的發(fā)展。
2.注重思維教育
發(fā)展師范生的教研素質,重點在“研”上,需要思維的深入。互聯(lián)網上的碎片化信息,對師范生思維的深入是一個不小的沖擊。碎片化信息并不必然導致碎片化認知,當學習者能夠思考問題背后的原因,將信息與信息進行關聯(lián),就可以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網絡[7]。在碎片化信息面前,應當通過思維教育保持思考的深度。思維教育是相對于知識教育而言,不僅關注知識本身的學習,更加注重思維訓練。師范生已有較強的知識學習能力,但思維能力還較薄弱,需要加強思維教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可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即課前確立教學目標,學生課下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課上匯報交流學習成果,教師評價總結。另外,課例研究也是很好的思維教育。課例研究是教師以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fā)點設計教案,上課和觀課以及對整個過程進行評價反思。“與傳統(tǒng)教研活動相比,課例研究最大的不同體現(xiàn)在其研究性上?!?sup>[8]傳統(tǒng)的教研活動多是一人上課、多人評課,重點在“教”而非“研”。課例研究則要求大家共同參與到研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教與研的結合,提升師范生的教研能力。
(四)提升自我效能,積極參與教研
自我效能感能夠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學習取得更大的成功。網絡學習的特點威脅著師范生發(fā)展教研素質的自我效能感,通過師范生自身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和教師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以提升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為后續(xù)教育教學研究的開展提供動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能夠使師范生在發(fā)展教研素質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愉悅的體驗,增強滿足感,促進教研素質的不斷發(fā)展。
1.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
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網絡學習資源極為豐富,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亦呈現(xiàn)出新和多的特點,師范生自認為新穎的觀點已經有了研究成果屬正?,F(xiàn)象。在發(fā)展自身的教研素質中,師范生應當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學習,結合自身的實際水平,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在最初階段,不要求作出研究成果,只要積極參與教研的過程即算完成學習任務;隨著教研的深入,可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作出自己的一些小成果。在各個階段設置適當?shù)膶W習目標,既有難度但也能夠通過努力去完成,時常擁有成功的體驗,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對教研具有更大的積極性。
2.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
師范生對于教育教學中的某一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期待能夠對此觀點深入研究,做出一番成績。通過互聯(lián)網查找相關資源后,發(fā)現(xiàn)這一觀點早已有研究成果,自己的想法沒有任何閃光點,心中頓生失落感,削弱自我效能感,影響對后續(xù)教研的信心和動力。過去的教學注重結果評價,只是從僅有的幾次考試中對學生進行評價,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教研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當根據(jù)師范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全面評價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既關注師范生平時的學習過程以及所取得的進步,也關注其階段性的成果。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關注師范生教研的全過程,提升教研的自我效能感,促進其教研素質的不斷發(fā)展。
總之,互聯(lián)網是一把雙刃劍,既為師范生教研素質的發(fā)展帶來機遇,也充滿著危機。師范生應當在把握機遇的同時學會應對危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fā)展自身的教研素質。
參考文獻:
[1]羅清,張靜.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者自我監(jiān)控能力培養(yǎng)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9(23):248-249.
[2]孫寬寧.“互聯(lián)網+”時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危機與應對[J].教育研究,2016(06):16-17.
[3]顧小清,馮園園,胡思暢.超越碎片化學習:語義圖示與深度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15(03):39-48.
[4][7]曾琦,秦怡萌.對“互聯(lián)網+”時代下數(shù)字化學習的審視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7(05):65-70.
[5]白曉旭.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網絡學習效果影響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6]羅清,張靜.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者自我監(jiān)控能力培養(yǎng)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9(23):246-247.
[8]趙德成.教師成為研究者:基于課例研究的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4(01):75-80.
Crisis and Response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HUANG Min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China)
Abstract: As a “pre-service teacher”, the qual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Under the era of “Internet+”, a free, open and diverse resource environment has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literacy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has also created a crisi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test of self-monitoring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challeng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impact of thinking training and the threat of self-efficacy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begin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aspects, constructs a systematic and systematic strategy system to cope with the crisis of the times and promotes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quality develop well.
Key words: teaching and research quality; "Internet+";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risis;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