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 劉玲
【摘要】紅軍在長征時期所開展的體育活動,不僅在增強紅軍戰(zhàn)士體質、強化紅軍戰(zhàn)士意志、豐富紅軍戰(zhàn)士生活當中發(fā)揮出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彰顯出了我國革命先烈在艱苦環(huán)境中堅強、樂觀的精神。本文對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長征時期所開展的體育活動作出論述的基礎上,對紅軍長征時期體育活動的開展特點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紅軍;長征;體育活動;特點
【中圖分類號】G275.1 【文獻標識碼】A
紅軍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后開展的戰(zhàn)略轉移,在長征之路中,紅軍因地制宜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這些體育活動為長征的勝利發(fā)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為此,通過梳理與歸納紅軍長征時期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對于深化對紅軍長征歷史的了解、看到紅軍在艱苦環(huán)境中的優(yōu)良品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紅軍長征時期所開展的體育活動
(一)紅一方面軍體育活動
1930年6月,紅三軍、紅四軍、紅十二軍整編為紅軍第一軍團,同年8月,紅軍第一軍團與紅軍第三軍團勝利會師,并共同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簡稱為紅一方面軍,也被稱為中央紅軍。在江西中央蘇區(qū),紅一方面軍曾四次取得反“圍剿”勝利。1933年9月,受到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并開始長征。
1935年1月,紅一方面軍成功攻下遵義,遵義擴大會議對第五次反“圍剿”的教訓進行了總結,并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在這一時期,紅一方面軍所開展的體育活動與綜合運動會展現出了很大的差異,體育活動內容多是圍繞一個項目開展甚至僅僅是一場比賽,這樣的體育活動,不僅能夠讓紅軍戰(zhàn)士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而且能夠在部隊文化建設以及構建群眾基礎等工作中發(fā)揮出不容忽視的作用。具體而言,紅一方面軍在長征時期所開展的體育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在遵義會議成功召開之后,紅一方面軍組織了一場軍民共同參與的籃球運動會。當日,朱德同志發(fā)表講話期間,籃球場邊就已經人山人海?;@球比賽雙方為蘇區(qū)籃球隊和遵義三中籃球隊。雖然籃球賽場環(huán)境艱苦,但是比賽雙方仍舊在極高的參賽熱情中展現出了各自所具有的籃球技戰(zhàn)術素養(yǎng),最終比賽結果為12:30,蘇區(qū)籃球隊獲得勝利。相對于比賽成績而言,這場軍民友誼賽本身所具有的現實意義更為重大,即通過這一軍民友誼賽,紅一方面軍戰(zhàn)士的負面情緒得到了釋放、軍心得到了鼓舞;與此同時,紅一方面軍與當地社會群眾構建起了和諧的關系,形成了軍民一心的局面。在紅一方面軍停留于川西這一時期,籃球運動一直是紅軍戰(zhàn)士十分喜愛的運動,如司令部與政治部之間開展的籃球比賽、紅五軍團與紅九軍團開展的籃球比賽等,都是紅一方面軍內部開展的體育活動。1935年11月,紅一方面軍對國民黨軍開展主動攻擊,并在直羅鎮(zhèn)消滅國民黨軍一師一團,這場戰(zhàn)役不僅使陜甘革命根據地得到了鞏固,而且令紅一方面軍軍心大振。在此背景下,紅一方面軍于12月舉行了以慶祝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勝利為目的的綜合運動會。這場運動會中的比賽項目包括各類田徑項目,也包括投擲手榴彈等軍事項目。1936年,紅一方面軍成功搶渡金沙江,并與紅四方面軍駐懋功部隊勝利會師,在開展慶祝大會之后,兩軍之間開展了籃球友誼賽。雖然受到長期行軍、艱苦作戰(zhàn)的影響,雙方在籃球技術方面都略顯生疏,但并不妨礙兩軍戰(zhàn)士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活躍的氛圍。這場籃球友誼賽對于鼓舞兩軍斗志、增強兩軍備戰(zhàn)信心、彰顯兩軍英雄氣概具有重要意義。
(二)紅二方面軍體育活動
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第二軍團、第六軍團與第三十二軍團組成了紅二軍團。1933年,紅軍第八軍團、第十六軍團與第十八軍團勝利會師并統(tǒng)一行動,1934年,紅六軍團番號正式使用。1935年,紅二方面軍與紅六方面軍勝利會師并統(tǒng)一行動,其后,兩個軍團與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在長征期間,紅二方面軍所受到的損失相對較少,也正因為如此,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紅二方面軍所開展的體育活動也十分豐富。
從紅二方面軍所開展的體育活動來看,1934年,紅二軍團與紅六軍團會師后,在龍家寨設伏并成功殲滅國民黨軍新編第三十四師先頭兩個旅大部,并重新占領永順。紅二軍團的薄復禮曾對1935年紅軍在龍家寨舉行的體育娛樂活動進行了回憶。1935年3月,紅二軍團經常會在傍晚舉行多種文藝活動,被點名唱歌而不會唱歌的戰(zhàn)士則需要進行摔跤比賽。另外,紅軍戰(zhàn)士還會開展如丟手絹、“抓豬”以及報數等游戲,籃球運動、擊劍運動等也是戰(zhàn)士們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只是這些體育活動并沒有專業(yè)比賽中那些復雜的規(guī)則和要求嚴格的場地。1935年,紅二軍團與洪流軍團在賀龍與任弼時的領導下,使用唱歌、演講等多樣化的宣傳形式,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方針開展了廣泛的宣傳,其中,舞蹈、演戲等宣傳方式中包含了許多體育運動元素。據西安體院教授王增明論述,1936年9月,紅二方面軍在哈達鋪司令指揮部,并在哈達鋪舉辦了豐富的體育活動,這些體育活動不僅包括球類活動,而且包括田徑運動以及山地越野運動。球類活動以籃球為主。由于賽場上沒有籃筐,所以戰(zhàn)士們能搶斷、傳球和運球,但無法投籃。田徑運動則主要是使用自制單杠、自制跳高、跳遠器械開展相應運動,而山地越野運動則是就近選擇山地開展比賽。由此可見,在哈達鋪期間,紅二方面軍戰(zhàn)士在開展體育運動項目中的條件十分艱苦,但是戰(zhàn)士們卻展現出了極高的熱情。1936年,紅二軍團、紅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會師之后紅軍戰(zhàn)士組織了由各類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組成的聯(lián)歡會。這些體育運動的開展,不僅讓紅軍戰(zhàn)士的生活更為豐富多彩,而且在鼓舞紅軍將士雄心壯志的基礎上標志著紅二方面軍所開展的長征以取得偉大勝利而告終。
(三)紅四方面軍體育活動
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正式成立,這一軍團與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共同被稱作中國工農紅軍三大助力部隊。1932年,紅四方面軍以4.5萬人迎戰(zhàn)國名黨軍30余萬人,迫于雙方兵力的明顯差距,紅四方面軍開始西進。
在川陜根據地,紅四方面軍就已經在體育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如紅四方面軍成立了赤色體育會,這為紅四方面軍內部體育活動的開展以及軍民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與此同時,紅四方面軍建立了紅場,這為紅四方面軍內部體育活動的開展以及軍民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場地。1936年,在朱德同志的倡議下,紅四方面軍在爐霍舉辦了體育運動會。在此期間,紅四方面軍修建了簡易的運動場,為這場誓師運動會做了較多的準備。紅四方面軍戰(zhàn)士也熱情飽滿,針對運動會中的體育項目做出了較多的訓練。這場運動會的內容包括球類運動、田徑運動、軍事體育等多樣化的體育項目,同時還有搭帳篷、識別軍隊番號、燒牛糞等既具趣味性又具實用性的體育比賽。在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受制于艱苦的條件,許多體育設施都是由紅四方面軍戰(zhàn)士自行制作,如籃球比賽的比賽用球,是使用獸皮和干草制作完成,籃球架則是木桿綁定鐵圈制作完成。同時,為了讓紅軍戰(zhàn)士們在過草地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生存能力,燒牛糞比賽也成為了這場運動會中重要的項目,比賽評判標準則是以先點燃牛糞的參賽者獲勝。
二、紅軍長征體育活動開展的特點
紅軍所開展的長征總行程在65000里以上,紅軍戰(zhàn)士不僅要面臨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而且需要不斷經歷遭遇戰(zhàn)和修整。在此背景下,紅軍長征體育活動呈現出了開展地點不確定,開展時間短,項目單一以及體育設施受限等特征。另外,紅軍長征體育活動開展的特點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民參與性。即紅軍長征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激發(fā)了紅軍戰(zhàn)士的參與熱情,而且也促使許多群眾參與到體育項目當中。如蘇區(qū)籃球隊和遵義三中籃球隊進行的友誼賽,在提升軍隊凝聚力、構建良好軍民關系方面發(fā)揮出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因地制宜性。即根據體育活動開展環(huán)境,盡量選用沒有復雜賽制、沒有場地要求的體育項目,如紅二方面軍所開展的山地越野比賽,就是利用既有的環(huán)境與條件開展的體育活動。三是政治色彩性。即在體育活動中不忘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方針,同時也充分發(fā)揮出體育運動凝聚軍心的作用。如紅二方面軍曾使用唱歌、演講等多樣化的宣傳形式,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方針開展了廣泛的宣傳。四是戰(zhàn)爭需求性。紅軍長征體育活動中包含許多軍事項目,如投擲手榴彈、搭帳篷等。與此同時,紅軍所開展的體育活動對于提高紅軍戰(zhàn)士的生存能力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通過開展燒牛糞比賽提高紅軍戰(zhàn)士對草原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三、結語
紅軍在長征時期所開展的體育活動受到環(huán)境、設備等多樣化因素的限制,這不僅讓紅軍在長期時期開展的體育活動顯得更為彌足珍貴,而且也彰顯出了紅軍戰(zhàn)士在艱苦條件下可貴的精神。他們不僅沒有因困難而屈服,反而意志更加堅強,革命精神更加樂觀,在我國體育文化發(fā)展歷史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筆。
參考文獻:
[1]黃正廩.長征時期體育活動的開展及啟示[J].蘭臺世界,2016(21):119-122.
[2]劉德佩.紅軍長征途中的體育運動[J].軍事體育學報,2016,35(3):1-3.
[3]洪圣達,王子菊.歷史視角下的紅軍長征體育文化活動[J].蘭臺世界,2015(10):36-37.
作者簡介:丁勇(1980-),男,漢族,內蒙古巴彥淖爾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