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華
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運用語言文字的實際能力,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責任就是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挖掘學生潛能,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學習潛力,鍛煉自學能力,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時下,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更注重于灌輸語文知識,卻忽略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
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學,不能把學生當“收音機”,一味地讓他們被動接受知識,而是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和靈活性。
首先,要提高講課吸引力。教師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充滿激情,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在教學過程中,要講究技巧,不斷提高講課水平,用高超的語言去征服學生,緊緊攫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沉浸在教師的藝術創(chuàng)造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適當穿插介紹文史名家名作以及相關的名人軼事,擴大學生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其次,要活用教學工具??梢岳秒娀虒W工具,化靜為動,影音并茂,通過演示把傳統(tǒng)的板書文字變成栩栩如生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些詩歌、抒情散文,可融表演音樂等多種藝術于課堂之中,有些小說、童話,可讓學生嘗試著改編成課本劇,由學生在課堂上模擬表演。
再次,要豐富學生的學習平臺。平時可以通過舉辦各種競賽,如主題征文比賽、語文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等,來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創(chuàng)作,鼓勵他們大膽投稿。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為學生施展才華提供廣闊的平臺,也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加強指導,讓學生有效學習。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 教師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過程,實際上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當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后,就可以沿著自學、會學的道路主動前進。
第一,指導學生如何自學課文。學習新課時,教師要提出明確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同時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先動筆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和句,讀完全文后,簡要記錄下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引導學生有效利用工具書。工具書是現(xiàn)成的“百事通”,不但可以隨時查閱有關知識幫助解決疑難問題,而且可以作為一般閱讀材料來閱讀。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詞,可以通過查閱工具書來增長見識,解開疑團。最常用的工具書如《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好助手。
第三,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除了教科書,教師應教會學生從不同的渠道去獲取信息:閱讀課外書本、期刊、雜志,搜索互聯(lián)網(wǎng)、電子書籍等等,都是擴大學生視野的好方法。平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視聽媒體獲取信息,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會信息,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從而擴大知識面,拓寬思路、活躍思維。通過大量閱讀,學生學會分析和鑒賞,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還可增加寫作的“源頭活水”。
第四,培養(yǎng)學生多進行感性思考。平時注意多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日常生活、感悟人生點滴,堅持多動筆,有感而發(fā)的寫日記和隨筆,有選擇、有重點地記錄平日所見、所聞、所想、所感。不要強調形式和內(nèi)容,可以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如此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悟性和寫作能力就會逐漸提高,寫作時就不會再出現(xiàn)“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
三、培養(yǎng)習慣,讓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要達到主動學習的目標,就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習慣是促使學生自主、自覺、自我學習的動力,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關鍵。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在學習新課之前,可以讓學生借助學習工具先掃清字詞障礙,再依托課后思考與練習理清課文思路,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讓學生做好記錄,在老師的幫助下尋求解決的方法。課后,要指導學生總結在學習新課中采用的方法,歸納出來運用到往后新課程的學習中。堅持這樣的引導監(jiān)督,就能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是使學生獲得自學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一方面,引導學生提問題,可以有效啟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學生敢于提問,起碼可以證明他在主動思考。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學得積極、主動,這樣一來,學生就由被動接受的“容器”變?yōu)橹鲃荧@取的“探索者”,持之以恒,就能形成受用終生的好習慣。
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善用語言的習慣。語文雖然是一門基礎學科,但是要學好語文,僅僅依賴教材上那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在于平時的積累與實際運用。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要多讀多看多積累,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較好的語感,運用語文就得心應手了。少年正是讀書時,學生如果能養(yǎng)成每天用相對固定時間進行閱讀的習慣,閱讀一些經(jīng)典名篇,在經(jīng)典著作中浸潤,學習大師們的語言技巧,就能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四、敢于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
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教學中,要敢于放手,多給學生一些空間,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把握大的方向不出錯的前提下,放手讓學生去聽去看、去說去寫,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獨立思考,多角度思考。
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或獨立思考、或分組討論,讓他們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取知識的營養(yǎng),學會在眾多的資料中去粗取精,淘沙見金。課堂外,可以指導學生編手抄報、參加演講辯論、撰寫讀書筆記、學寫小評論;也可以將語文學習延伸到社會生活中去,結合校內(nèi)外各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有感而發(fā),或做詩或成文,并適時組織作品交流,促使學生走近社會、用心感悟生活。
總之,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