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娟
骨科臨床上,靜脈血栓栓塞(VTE)是一種常見并發(fā)癥,高發(fā)于術后晚期,多由血流緩慢、靜脈損傷、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因素引起[1-3],老年患者更易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4]。受VTE影響,患者康復進展將受到阻礙,嚴重時甚至可引起死亡?;谶@一并發(fā)癥可防控型,臨床上特針對如何的預防VTE的護理手段進行了研究,本研究立足于我院實際病例資料,對護理干預在VTE中的預防作用展開了分析探究,總結如下。
以2016年3月—2017年9月為時間范圍,隨機選取此期間于我院骨科就診的28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140為觀察組,男女比例為78:62;平均年齡為(69.37±11.48)歲。140為對照組,男女比例為79:61;平均年齡為(69.44±11.51)歲。兩組患者組間資料均無明顯差異,可比較(P>0.05)。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按時為患者更換藥物,實施監(jiān)測體征,如有異常則立即告知醫(yī)生予以處理。
觀察組。行護理干預。(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做好VTE相關知識告知工作,使患者充分了解VTE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其可預防性,針對理解能力偏弱的老年患者,護理人員給以耐心的態(tài)度、通俗的語言進行講解,使患者和家屬在了解危害的同時主動配合預防護理,以提高后續(xù)護理的依從性;(2)抗凝藥物預防。護理人員遵醫(yī)囑采用抗凝藥物為患者做好VTE預防,通常情況下可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鈣(0.4 ml)以皮下注射的方式進行用藥,用藥療程通常為7~10 d,如有特殊情況出現則適當延長2~3周。同時,針對使用引流管的患者,還應對引流液的性狀及速度保持密切觀察,并防止用藥后不良反應的出現;(3)物理預防。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術后進行適當的床上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如下肢由下至上、由遠至近的被動活動,或通過下肢關節(jié)活動器進行下肢被動功能鍛煉,根據患者恢復進展來決定活動強度,術后2~3 d起,便可逐漸由被動運動向主動運動轉變。
對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VTE發(fā)生率進行觀察與記錄,并作為相關指標進行比較。
本研究中,所有數據的分析均通過SPSS 15.0進行處理。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處理,同時以P<0.05表示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的VTE發(fā)生率明顯較低,與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VTE發(fā)生率
從VTE的發(fā)病機制來看,其多由血管表皮或組織受損、凝血成分改變、血流速度降低所引起,與肺栓塞有著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關系,嚴重時可引起患者死亡[5-6]。而骨科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通常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肌肉活動減少,血流速度減慢,加上手術影響,極易導致血小板凝集現象的出現,在沒有加以預防的情況下容易引起靜脈血栓栓塞。尤其對于受到骨科創(chuàng)傷的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受到免疫力下降、體質較弱的影響,實施手術后極易由于不耐受、缺乏肢體活動而導致VTE風險成倍增加,加劇治療過程中的危險性。另外,由于VTE發(fā)生初期癥狀相對隱蔽,不易引起重視,在此期間如不慎進行不恰當的肢體功能鍛煉,便極易進一步誘發(fā)肺栓塞等并發(fā)癥,嚴重時可直接導致患者死亡。因此,針對骨科老年床上患者的護理工作便顯得至關重要,在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同時,還需結合老年患者的實際年齡特點,將VTE的預防工作作為護理目的的重中之重,以對患者治療期間的良性恢復提供可靠的護理條件。針對上述現狀,護理干預特針對骨科患者長期臥床的特征,可通過宣教、藥物預防及物理預防等多種方式的結合,使患者在藥物作用、血液循環(huán)的基礎上實現VTE的預防作用,具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7-8]。相關臨床研究表明,通過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實施,骨科老年創(chuàng)傷患者術后出現VTE癥狀的幾率可出現顯著下降,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及康復進展將得到顯著推動。本次研究取得的結果也對這一理論作出了論證。
本次研究中,行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VTE發(fā)生率為3.33%,與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兩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針對骨科老年創(chuàng)傷患者,應用護理干預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VTE的發(fā)生率,對于患者后期的康復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可見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應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及需求,從針對性角度為患者提供可靠的護理支持,對于患者術后的康復及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1] 羅敬.創(chuàng)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6,25(7):728-730.
[2] 馮瑞萍,占娟娟,隋莎莎,等.預見性護理在高齡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3):55-57.
[3] 劉娟.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chuàng)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7(1):263-266.
[4] 張麗,馬萬山,石曉紅,等.D-二聚體在診斷老年人群靜脈血栓栓塞癥臨界值中的探討[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6,22(6):401-403.
[5] 陶怡.護理分級模式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護理分級合格率的影響的橫斷面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2018,25(3):33-35.
[6] 陳孝英,郭秋紅,黎國玲.急性創(chuàng)傷骨科老年患者創(chuàng)面感染發(fā)生情況的調查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6,15(9):23-25.
[7] 文啟軍.疼痛護理管理在骨科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醫(yī)藥前沿,2017,7(33):306.
[8] 黃健.集束化護理在骨科多發(fā)創(chuàng)傷合并鮑曼不動桿菌病人中的應用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4):50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