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深厚
摘 要: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因此,加強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化為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就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學活動;經驗;有效途徑;數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2-0076-01
數學知識不是被動接受而獲得的,是需要學生通過多樣的數學活動再創(chuàng)造的。而巧設情境,可以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數學活動。例如,教學“認識體積”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實驗觀察,感悟“體積”。教師取來兩杯同樣的牛奶倒入兩個相同的玻璃杯中,讓學生仔細觀察兩個杯子有什么變化。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玻璃杯里的牛奶出現(xiàn)了一杯多一杯少的怪現(xiàn)象。大家面面相覷,個個目瞪口呆,驚奇地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師邀請兩位學生上來把兩杯牛奶一飲而盡,秘密終于浮現(xiàn)在學生面前:原來,其中一個杯子里放有一塊冰糖。終于,學生對“體積”有了深入的理解:牛奶裝入玻璃杯,在玻璃杯里占有一定的空間,這是體積;玻璃杯裝有一塊冰糖,占有一定的空間是冰糖的體積,所以有冰糖的一杯牛奶較多,沒冰糖的一杯牛奶較少。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們親身感悟了體積的初步概念,既體驗出了體積大小的空間觀念,又提高了空間想象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問題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積累經驗。例如,不能準確把握什么時候用“估算”,什么時候用“精確算”是學生學習“估算”最難的部分。學生在購物細節(jié)中進行推理、思辨,是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可出示課件:小東去超市要購買五種商品,其中牛奶46元每盒、果汁25元每盒、巧克力69元每盒、餅干17元每盒、水杯32元每個。小東想:“我?guī)Я?00元錢,到底夠不夠?”收銀員想:“我怎么把數據輸入收銀機里?”師:同學們,下面哪種情況估算比精確計算有意義?1)當小東想確認200元錢是不是夠用時,2)當收銀員將每種食品價格輸入收銀機時,3)當小東被告知應付多少錢時。師:大部分同學選擇第一種,可是小東卻選擇第三種,為什么選擇第三種呢?師:輸入收銀機和付錢時一定是精確數。而小東在想夠不夠付錢的時候,用估算還是用精確算?生:估算。通過預估買商品的錢和收銀員實際收銀活動,學生們體會到什么情況下該用估算,什么情況下該用準確計算,既培養(yǎng)了估算意識、估算能力,又感受到估算與精確計算的價值。
活動經驗是在做中積累起來的。教學“認識面積單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畫一畫、撕一撕、找一找、估一估”等多種動手活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深入地認識面積單位。教師先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圖片。“看一看”:仔細觀察,它是什么形狀?“量一量”:它有多大?動手測量它的邊長有多長?師: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摸一摸:打開學具盒,拿出大約1平方厘米的學具。想一想:看清楚,在腦子里回想1平方厘米面積是多大的正方形?畫一畫、比一比:不用尺子,憑感知畫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老師給的正方形紙片來比較。撕一撕:動手在白紙右角上撕下一個1平方厘米的小紙片,撕完后與標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比較,以此類推,看誰撕得最接近。找一找:生活中接近1平方厘米的物品。估一估:用1平方厘米估一估身邊的物品表面大約是幾平方厘米。學生在動手操作體驗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從而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把適當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學生的游戲學習活動,在反思與建構中把知識教得生動和有生命力,這樣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愉快的體驗。例如,在教學“正比例”時,教師創(chuàng)設“剪刀石頭布”游戲活動。學生先玩游戲“剪刀石頭布”活動,再匯報“贏的次數”。思辨交流:生1:從左向右,贏的次數依次增加1,得分依次增加5。反之,贏的次數依次減少1,得分依次減少5。生2:得分/對應贏的次數=每贏一次得5分。贏的次數越多,得分就越高。 生3:每贏一次得5分,是一個不變的比值。師:數學上把“贏的次數”叫作一種量,“得分”叫作另一種量。從左向右,贏的次數依次增加1,得分依次增加5。反之,贏的次數依次減少1,得分依次減少5。即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數學上這兩種量稱為“相關聯(lián)的量”。變化的是兩個量,而兩個相對應的量的商是不變的,即為“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
總之,數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經歷探究、思考、抽象、預測、推理、反思等過程,逐步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意會、感悟,并能積累解決和分析問題的基本經驗。因此,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在親歷中體驗,在體驗中積累,才能使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實現(xiàn)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王夢青.小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15(13).
[2]朱貴璽.小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J].教學與管理,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