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升濤 李春耕
(河北省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肛周膿腫是肛周急性化膿性疾病,屬于肛腸科常見的急癥,占肛腸類疾病的7%~26%,其發(fā)病是多種因素致肛門腺感染后形成的[1-2]。根據臨床特點及發(fā)病階段,肛周膿腫可分為4期,即未成膿期、成膿期、潰膿期及收口期。未成膿期屬于肛周膿腫的早期,臨床表現為肛周紅腫硬結,疼痛明顯,尚未化膿,多采用抗生素治療,但治療效果欠佳,易進入成膿期[3-4]。為提高治療未成膿期低位肛周膿腫的臨床療效,筆者采用自擬清解消癰飲進行治療,獲得了較滿意療效?,F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依據《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確定未成膿期低位肛周膿腫診斷標準。依據《中醫(yī)外科學》[6]確定肛癰及熱毒熾盛證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未成膿期低位肛周膿腫、肛癰及熱毒熾盛證診斷標準;經超聲證實肛周腫塊尚未化膿、無瘺管[7];年齡18~70歲;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肛周膿腫病史者;合并心、腦、腎等臟器嚴重疾病者;合并老年癡呆或精神障礙性疾病者;合并肛周濕疹、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肛腸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預期對試驗方案依從性較差。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未成膿期低位肛周膿腫患者6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兩組各34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齡18~62歲,平均(38.59±10.72)歲;病程 1~7 d,平均(3.13±0.96) d。 治療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20~67歲,平均(39.26±11.05)歲;病程 1~6 d,平均(3.20±0.91) d。 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口服左氧氟沙星膠囊(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0.2 g,每日3次;甲硝唑片(唐山集川藥業(yè)利康制藥有限公司)0.2 g,每日3次。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清解消癰方:金銀花20 g,連翹15 g,蒲公英 15 g,紫花地丁 15 g,瓜蔞 15 g,川芎 12 g,路路通 12 g,赤芍 12 g,當歸 12 g,陳皮 12 g,浙貝母12 g,白芍 20 g,蘆根 15 g,白芷 6 g,甘草 6 g。 每日 1劑,水煎至400mL,早晚分服。兩組療程均為14 d。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評分[8],主要癥狀肛周疼痛依據無、輕、中、重程度,依次評0分、2分、4分、6分;次要癥狀全身癥狀及體征腫塊大小、腫塊質地,依據無、輕、中、重程度,依次評 0分、1分、2分、3分。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白細胞計數(WBC)、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
1.5 療效標準 依據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擬定。療效標準:癥狀、體征消失,炎癥因子水平恢復正常為治愈;癥狀、體征及炎癥因子水平明顯改善為顯效;癥狀、體征及炎癥因子水平有所好轉為有效;癥狀、體征及炎癥因子水平無明顯改善,或進入成膿期需手術治療為無效。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各癥狀體征評分比較 見表1。兩組治療后各癥狀體征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 (均P<0.05),且治療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均P<0.05),且治療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癥狀體征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癥狀體征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時 間 肛門疼痛 全身癥狀 腫塊大小 腫塊質地治療組 治療前(n=34) 治療后對照組 治療前4.87±0.95 1.33±0.24 2.49±0.44 1.65±0.57 0.83±0.56*△ 0.12±0.10*△ 0.43±0.35*△ 0.31±0.28*△4.93±0.90 1.37±0.21 2.52±0.48 1.69±0.53(n=34) 治療后1.79±0.81* 0.25±0.16* 0.96±0.39* 0.57±0.30*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組 別 時 間WBC(×109/L)hs-CRP(mg/L)TNF-α(ng/mL)IL-6(pg/mL)治療組 治療前(n=34) 治療后對照組 治療前16.93±5.37 47.30±9.82 29.46±6.64 65.30±10.49 5.45±2.13*△ 8.06±1.74*△ 6.52±1.33*△ 13.26±4.70*△17.07±5.42 48.23±9.59 29.95±6.12 64.88±11.53(n=34) 治療后10.63±3.25* 15.77±2.80* 11.68±2.07* 25.43±6.2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3。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肛周膿腫的發(fā)病與肛門直腸特殊結構及各種因素所致感染有關,具體發(fā)病機制存在多種學說[9]。肛周膿腫屬于中醫(yī)學“肛癰”范疇,其發(fā)病因素與外感六淫、飲食不節(jié)、濕熱蘊結、火毒內盛等因素有關[10]。未成膿期低位肛周膿腫臨床多表現為肛門皮溫增高,局部紅腫熱痛。《靈樞·癰瘍篇》云“營衛(wèi)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不行,不行則衛(wèi)氣從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盛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故命曰癰”。根據肛周膿腫局部辨證,結合既往臨床經驗,筆者認為未成膿期低位肛周膿腫以熱毒熾盛證最為常見,臨床當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活血止痛為主要治法。因此,采用自擬清解消癰飲進行積極干預,截斷病勢,促進疾病康復。
本研究方中金銀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熱解毒療瘡,前人稱之謂“瘡瘍圣藥”,配以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能夠顯著增強清熱解毒之功。單純清熱解毒,氣滯血瘀難消,腫結不散,故以當歸、赤芍、川芎、路路通、陳皮行氣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未成膿期,邪多羈留于肌膚腠理之間,以辛散之白芷通滯而散其結,使熱毒從外透解。氣機阻滯每可致液聚成痰,以浙貝母、瓜蔞清熱化痰散結,可使膿未成即消。蘆根清熱涼血,兼能養(yǎng)陰生津。白芍緩急止痛,與蘆根相合以防止火熱太盛耗傷陰津。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能夠抑制致炎劑的產生,降低炎癥介質釋放,發(fā)揮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同時其含有的金絲桃苷具有顯著的局部鎮(zhèn)痛作用[11]。連翹能夠抑制炎癥因子TNF-α及IL-6的生成,進而發(fā)揮較強的抗炎作用[12]。紫花地丁不同部位均表現出較強的抑菌活性,對多種病原微生物具有較好抑制作用,能夠降低炎癥因子TNF-α及IL-1水平,同時能增強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功效[13]。當歸具有較強抗炎、鎮(zhèn)痛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14]。川芎能夠發(fā)揮較好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及解熱作用,尚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IL-6等炎癥因子水平[15]。赤芍可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等上調,降低炎癥因子水平,發(fā)揮抗炎作用[16]。白芷具有顯著的鎮(zhèn)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17]。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活血止痛之功。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的基礎上聯(lián)合清解消癰飲祛癰方能夠顯著改善未成膿期低位肛周膿腫的癥狀與體征,降低機體炎癥因子水平,減輕炎性反應,提高臨床療效。但本研究存在單中心、樣本量小、觀察周期短等局限性,研究結果有待深入探討。
[1]張巍,汪慶明,蘆亞峰,等.肛癰方治療肛周膿腫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研究,2012,4(5):231-233.
[2]雷燕.肛周膿腫急癥患者應用中藥仙方活命飲進行治療的機制研究[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2):34-36.
[3]趙元辰,蘇婷,賈建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會陰、肛周化膿性大汗腺炎[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0(1):84-85.
[4]劉振生,呂立群.祛癰方治療肛周膿腫早期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6,25(10):1958-1960.
[5]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94.
[6]李曰慶.中醫(y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241-245.
[7]蔡尚黨,徐輝,程傳耀,等.肛周膿腫應用超聲診斷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8):1813-1815.
[8]周洋洋.消癰方治療肛癰火毒蘊結證的臨床觀察[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
[9]毛紅.肛周膿腫發(fā)病的中西醫(yī)認識[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4):138-140.
[10]陳偉紅.中醫(yī)治療肛周膿腫的臨床研究進展[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15(2):69-71.
[11]鐘曉鳳.金銀花藥用成分及現代臨床藥理分析[J].光明中醫(yī),2016,31(6):887-888.
[12]全云云,袁岸,龔小紅,等.連翹抗炎藥效物質基礎篩選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17,29(3):435-438.
[13]李永生,何希瑞,楊燕,等.紫花地丁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新進展[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6(4):313-318.
[14]劉如秀,劉宇,汪艷麗,等.當歸的藥理作用[J].西部中醫(yī)藥,2014,27(11):153-156.
[15]杜旌暢,謝曉芳,熊亮,等.川芎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23):4328-4333.
[16]陸小華,馬驍,王建,等.赤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5,46(4):595-602.
[17]朱藝欣,李寶莉,馬宏勝,等.白芷的有效成分提取、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31):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