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金晶銀
【摘 要】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從語言流暢度的角度出發(fā),詞匯能力對外語溝通水平的提高至關(guān)重要。語言學習者需要有充足的詞匯儲備才能充分理解話語或文章內(nèi)容,并且正確地使用所學語言。課堂互動是解決課題和任務導向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可以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和合作意識激發(fā)內(nèi)在潛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在發(fā)音、初級、中級、高級等各個朝鮮語學習階段,學習者有不同的需求,也就要求教師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詞匯教學。本文就朝鮮語詞匯教育的課堂互動進行了探討,并且闡述和分析了各個學習階段的互動類型,旨在提出朝鮮語詞匯教育中可采用的具體互動類型和實踐方案。
【關(guān)鍵詞】交互式;教學模式;朝鮮語;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5-0146-02
一、導語
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從語言流暢度的角度出發(fā),詞匯能力對外語溝通水平的提高至關(guān)重要。語言學習者需要有充足的詞匯儲備才能充分理解話語或文章內(nèi)容,并且正確地使用所學語言。
外語學習的初級階段中詞匯教育占較高比重。朝鮮語教育初級階段任務是掌握基礎(chǔ)朝鮮語詞匯2000個左右,掌握這些詞匯量就能讀懂80%左右的文章。因此,外語學習初級階段,詞匯能力不僅是交流的工具,也對能否學好該語言起著重要作用。調(diào)查顯示,學生更愿意在學習詞匯時直接參與到課堂當中,且希望所學內(nèi)容是自身感興趣并實用性強的知識,而不只是聽教師講解詞語的含義。這強調(diào)了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轉(zhuǎn)變?yōu)橐苑e極參與課程的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與其它教育一樣,詞匯教育也不應該把教育方式局限在被動理解和機械記憶上,而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從而實現(xiàn)“意義學習”,這樣所學詞匯才會被長久記憶。在這種“意義學習”的互動中,學生會因為競爭意識而積極參與課堂,而且能長久記憶以愉悅的氛圍學到的內(nèi)容,增強自信心。因此,本文旨在提出詞匯教育中可采用的具體互動類型和實踐方案。
從教育的角度講,互動旨在互相合作、互相競爭的過程中樂在其中且積極主動地達成目標?;幼鳛樵~匯教育互動的一種方式,可以通過把教學目標集中在詞匯上提高教學效率,也能增強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但是,詞匯教育中的互動必須為保證自由競爭、愉悅學習、反復記憶、整合詞匯以及激發(fā)學生相應潛能服務。教師解釋詞匯、學生被動記憶的教學方法不僅難以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也難以引起學生興趣,對教學不利。解決此類詞匯學習問題的常用方法是玩詞語互動,而這些互動往往能把教學目標集中在詞匯上,對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很大幫助。
二、針對不同階段學生開展的詞匯教育互動類型
(一)發(fā)音階段課堂互動類型
1.首字接龍。首字接龍互動指教師展示一個詞語,學生說出與該詞語頭音相同的詞。學生與教師互動結(jié)束后,學生們也可以3-4名組成一組進行互動,答出詞語最多者獲勝。該方法可用于學生初識朝鮮語階段。因為該互動并不以詞匯的含義為重點,所以能激起初識朝鮮語階段學生對發(fā)音的興趣,提高自信心,從而提高識讀能力。由于初識朝鮮語階段的學生詞匯量有限,需要教師找出頭音相同且與學生現(xiàn)階段能力相符的詞匯,并在課前以目錄形式告知學生,讓學生有準備地參加互動,課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掌握詞義。
2.找頭音。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之后,可以通過“找頭音”互動辨別易混淆的詞匯。以頭音“?”為例,可以把學生易混淆的合乎頭音規(guī)則的漢字詞和非頭音規(guī)則的詞放在一起,讓學生自己區(qū)分頭音是“?”還是“?”。首先,教師向?qū)W生展示頭音圖卡,最先說出“?”的學生獲得此卡,獲得卡片多者獲勝。以寫有“?”的卡片為例,最先說出以“?”為初聲的詞語的學生會得到卡片。之后可按韓文字母順序類推。該互動可增強學生對輔音的形態(tài)、發(fā)音的學習。雖說互動中展示的輔音由教師根據(jù)學生水平所出,且適用于朝鮮語入門階段的學生,但只有擁有一定詞匯量的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互動的趣味性。隨著互動的進行,從第二輪開始可以逐步刪掉一些較難的輔音。但刪除時教師需要考慮發(fā)音教育階段輔音出現(xiàn)的頻度,并按順序?qū)λ鶆h輔音進行整理。教師只有在掌握學生詞匯范圍的情況下才能增加活動趣味。
(二)初級階段課堂互動類型
朝鮮語初級階段學生應具備自我介紹、購物、點餐等日常所需的語言能力,以及介紹自己、家庭、興趣、天氣等常見話題的能力。朝鮮語初學者以這種基準學習時,很容易把學習目標局限在教材內(nèi)容上。加之初級階段學生水平較低,并非所有課堂互動方式都適用于初級學生,所以在選擇互動時要慎重。只有將所學單元的詞語充分利用到互動中,教學效果才會顯著,所以不必拘泥于一種互動。
1.補全詞語。補全詞語的方式可結(jié)合前面所學的詞匯展開,教師指定一個主題并提示每個音節(jié)的初聲,讓學生補全詞語。補全詞語中出現(xiàn)的詞匯與學生所學單元主題相關(guān),自然能達到復習和鞏固的教學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此互動是依托學生對所學詞匯的記憶來完成,只有應用于已學的知識才能增強學生的信心和提高互動效率。以主題“教室”為例,如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回答“??”;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回答“??”;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回答“???”。
2.描述人物/事物。該互動在學生學習描述人物或動物、事物的動詞、形容詞時適用。對人物/事物的描述,為學生提供了學以致用的機會,學生在求勝心理的驅(qū)使下會積極發(fā)揮所長、充分利用所學,從而極大提高學習效果。互動如下進行。
首先,教師和學生在一張大紙上畫一條長長的蛇形線,4-8名同學一組。根據(jù)所畫線的長度點50個左右的黑點,每隔7個點畫一紅點。每位學生都在起點放一個棋子,且給各小組分配20-30個人物卡片和事物卡片,這些卡片可以是雜志照片或網(wǎng)上圖片。學生按順序擲骰子,根據(jù)骰子顯示的點數(shù)移動棋子,到達紅點者抓卡片,并把卡片內(nèi)容向全班公示后就卡片內(nèi)容進行描述。每說對一個句子就可前進一步,一張卡片最多可說五個句子;說錯句子后退一步。最先到達終點者獲勝,互動也隨之結(jié)束。
因為要想贏得互動就得積極構(gòu)思,所以對外向的學生來說這是練習口語的大好機會。但是對于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來說這是在被強迫說話,可能會使他們更加消極地對待學習。因此,為了照顧內(nèi)向的學生或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在給學生們充分的詞匯練習時間之后再進行互動比較好。而且,由于互動耗時較長,應提前合理安排時間。
(三)中級階段課堂互動類型
1.編故事。“編故事”適用于學生可以自主作文階段,它可以促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有趣的句子或文章。互動開始前要將學生進行分組,并且每組發(fā)放6個插圖。組員們自行商議后決定插圖順序,然后各自編故事,最后當眾把故事講出來,最有趣組獲勝。該互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運用所學語法和詞匯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興致滿滿地積極參與其中。但該互動需在準確掌握學生水平的基礎(chǔ)上出題,而且教師應提前就圖片或照片內(nèi)容編故事,并將以學生現(xiàn)有水平可能用到的詞匯進行匯總后在課堂展示。
2.音樂互動。對于學習第二語言的學生來說,音樂是有趣又有意義的學習資料,而且通過音樂習得的知識不易忘卻。特別是對于中級以上學生來說,可以通過聽歌詞掌握詞匯的色彩。課堂的音樂互動不僅可以活躍氣氛,明確學習目的,在復習詞匯的同時還能提高聽力水平。接下來就中級以上學生運用音樂強化詞匯學習的幾種互動方式進行介紹并展示。以下是互動演示和互動方法。
預測詞匯:指在聽完對音樂的主題、題目、背景知識介紹后,寫下可能在歌詞中出現(xiàn)的詞匯的互動,可以獨自進行或分組進行。
歌詞排列:指將歌詞順序打亂,按句分給各組學生,并讓學生在聽歌前就歌詞的正確排列順序進行預測,并解釋原因,最后再給學生播放歌曲,公布正確順序。
聽歌畫圖:指將歌詞中可用畫勾勒出的、具有視覺效果的詞空出,學生在聽過數(shù)遍歌詞后,將空格部分以畫畫形式描出,并將詞寫在圖畫下方。但應注意,在空格中所填之詞應為學生已學詞匯,未學詞匯應在黑板上以圖文形式提前告知。
為避免歌詞太簡單使課程無聊或歌詞太難使課程無法進行下去,上課時所選歌曲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因為曲子很難時,學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旋律上,而忽略歌詞,所以選歌時找旋律輕快、節(jié)奏重復的比較合適。
(四)高級階段課堂互動類型——發(fā)表紀錄片/視頻觀后感
發(fā)表觀后感是為學習實事詞匯、學術(shù)詞匯、專業(yè)詞匯以及提高個人能力而進行的。當今社會,人們可以利用網(wǎng)絡搜集各種資料,也可以接觸到比在課堂所學更廣的知識。網(wǎng)絡使學生課堂所學得以延伸并被有意義地使用。學生可從與“未來世界的預測”、“未來規(guī)劃”、“實事主題”、“學術(shù)內(nèi)容”等有關(guān)的紀錄片或演講視頻中選定感興趣的視頻,在課前觀看完畢,并將內(nèi)容進行概括,在課堂發(fā)表。其他學生可就發(fā)表內(nèi)容中自己感興趣的進行記錄和提問,從中學習到另一演講的知識。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時,教師只需幫助其理解內(nèi)容即可;課堂答疑時教師只要起到維持秩序的作用即可。但是,教師應在課前觀看學生選擇的視頻,并在學生發(fā)表結(jié)束后,告知并糾正發(fā)表中出現(xiàn)的錯誤。
三、結(jié)語
本文就朝鮮語教育中的詞匯教育方面可用的課堂互動類型進行了分析。課堂互動作為以解決課題和任務導向為中心的詞匯學習方法,可以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和合作意識激發(fā)其內(nèi)在潛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本文也就各學習階段分別適合學生的各種互動進行了闡述。目前韓國語教育還需要對詞匯教育開展進一步研究,課堂上與詞匯教育相關(guān)的互動也需要深入探討。希望本文中提到的幾種互動方式可以對教師和學生有實質(zhì)性幫助。另外,筆者認為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各種課堂互動是教師們從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中得出的,希望以后朝鮮語教師們可以共享各種實用有效的互動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文秋芳.二語習得重點問題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3]錢旭琪.淺談我國韓國語詞匯的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J].外語研究,2012(11):305-307.
[4]趙娟,楊維東.基于建構(gòu)主義理論的“任務型、互動式”詞匯教學模式[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3(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