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的兩個英譯版本(“涂譯”和“李譯”)出版至今已逾40載。由于時代及譯者自身的局限性,部分詩、詞的譯文存在若干問題,為讓譯文更加符合現(xiàn)代人的閱讀習慣,對存在爭議的譯文進行??本妥兊糜葹槠惹??!度碎g詞話》以詞評為主,也兼詩評。在詩詞評論中,王國維大量選取詩詞原句闡釋和佐證自己的詩詞評議理論。若上述詩詞的翻譯有失精準,則勢必會影響英文讀者對王國維詞評理論的理解。中國古典詩詞重在“寫意造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 “境界說”,并將其作為詩詞評議的核心標準。本文擬借助靜安先生的“境界說”理論,對《人間詞話》中部分存在爭議的詩、詞譯文進行分析,并提出新的翻譯方式。
【關(guān)鍵詞】《人間詞話》;“境界說”;???/p>
【作者簡介】楊菲(1986.12- ),女,漢族,山東泰安人,浙江財經(jīng)大學(xué)東方學(xué)院大學(xué)英語教學(xué)部,翻譯碩士,助教,從事翻譯、大學(xué)英語教學(xué)研究。
【基金項目】《王國維《人間詞話》英譯本校勘》,2017年海寧市社科聯(lián)規(guī)劃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提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建設(shè)文化中國、擴大國學(xué)的海外影響力,已成為加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nèi)容。王國維作為國學(xué)大師,其思想和著作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xué)者,王國維用西方哲學(xué)的理念去審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以此為思想綱領(lǐng),寫就《人間詞話》。這一詞話巨著從中西結(jié)合的獨特視角點詞評詩,在海外文學(xué)理論批評界引發(fā)了廣泛關(guān)注。故而,對《人間詞話》現(xiàn)有英譯本的校勘顯得尤為重要。
一、文獻綜述
目前,《人間詞話》的英譯本主要有兩種:1970年出版的“涂經(jīng)怡版”(以下簡稱“涂版”)和1977年出版的“李又安版”
(以下簡稱“李版”)?!巴堪妗焙汀袄畎妗钡淖髡叻謩e是臺灣人和美國人,從知識結(jié)構(gòu)和話語方式來說,她們對于《人間詞話》的理解存有偏差。王曉農(nóng)認為,“涂版”僅以英文譯注了出刊于《國粹學(xué)報》的64則,有失全面;“李版”的英譯本更加完整,且李又安的母語是英語,因此在表達上更符合英文讀者的閱讀習慣。但學(xué)界對于“李版”的褒貶不一,劉若愚(1979)認為,該譯本的譯文往往不太準確或誤導(dǎo)讀者之處較多;彭玉平(2012)雖認為“李版”比“涂版”在英語語法上更為合適,但“李版”也存在諸多誤譯的情況。
《人間詞話》以詞評為主,也兼詩評。在詩、詞評論中,王國維大量選取詩、詞原句闡釋、佐證自己的詩詞評議理論。中國古典詩詞的特點決定了詩詞英譯需克服中英詩詞間的文化差異、形式差異和結(jié)構(gòu)差異。
中國古典詩詞十分重視“寫意造境”,針對這一點,王國維提煉出了 “境界說”,作為詩詞創(chuàng)作的主要原則和詩詞評議的核心標準。為實現(xiàn)詩詞的平等式或超越式英譯,本文擬借“境界說”理論,對《人間詞話》存在爭議的部分詩、詞譯文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更加契合英文讀者需求的翻譯方式和譯文。
二、“境界說”概述
“境界說”作為《人間詞話》的思想核心,溝通王國維之全部主張。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分角度對境界進行了闡釋:詞話第六則提出了“有境界”和“無境界”的理念;第三、四兩則闡明了“境界”的兩種類型——“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第三十五至四十一則對詩詞創(chuàng)作的“隔”與“不隔”進行了詳細說明。
三、“境界說”標準下的《人間詞話》詩、詞英譯
基于王國維“境界說”的二個層面——“有境界”和“無境界”及“隔”與“不隔”,下文將對涂譯本和李譯本差異較大的詩、詞譯文進行篩選,并結(jié)合許淵沖的譯文進行分析、嘗試提出??苯ㄗh。
1.詩詞英譯之“有境界”和“無境界”。王國維引用宋祁《玉滿樓》中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來闡釋何為“有境界”:單憑一個“鬧”字便賦予整幅圖畫以生氣,灌注詩中各個意象以精神。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此處“鬧”字堪稱雋永?!盁捵帧背鼍辰绲姆绞剑瑯舆m用于詩、詞英譯。只有將漢語詩、詞中的點睛之筆譯為神似的英文,方可賦予譯文以飽滿精神。以下為涂、李、許三人譯文:
The spring bustles at the red blossoms of the apricot trees. (涂譯)
Red apricot blossoms along the branch, spring feelings stir. (李譯)
On the pink apricot branches spring is running wild. (許譯)
上述三則譯文就“鬧”、“紅杏”、“春意”三個語言點提供了不同的譯文。根據(jù)前文所述,“鬧”字為全文點睛之筆,賦予全詩以蓬勃的生命力?!癰ustle”一詞本意為“noisy or excited activity”,含貶義色彩,有悖于春意盎然的全景構(gòu)圖。“stir”意為“agitation and disturbance; mixing liquid”,譯為中文時與“攪動、攪拌”更為接近,與詩人意圖卻有出入。許譯“run wild”有“crazy, out of control”之意,能夠生動地體現(xiàn)出盎然春意“調(diào)皮、不受約束”的特質(zhì),頗具“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之意境。故本文以為許譯更佳。
此外,“紅杏”一詞,三位譯者也有不同譯法。其中涂譯與李譯相似,都將“紅杏”按照字面意思直接譯為“red apricot”或“red blossoms”,只有許淵沖將其譯為“pink apricot”?!稄V譜群芳》有關(guān)于杏花的描述:“花二月開,未開色純紅,開時色白,微帶紅,至落則純白矣?!被仡櫵纹畹摹队駶M樓》,“紅杏”一句的上闕為“綠楊煙外曉寒輕”,說明此時為輕寒初春。再結(jié)合“春意鬧”,推斷此時紅杏已初開。因此,此時杏花應(yīng)為花瓣初開時的粉紅色,所以“pink”一詞更為恰當。
王國維還征引張先《天仙子》中的名句“云破月來花弄影”。這一“弄”字“將靜物動態(tài)化,賦予無情之物以情思意緒,體現(xiàn)出煉字的精工巧妙?!保ā度碎g詞話鑒賞辭典,第22頁》)。三位譯者的譯文如下:
The moon arises through the clouds as the flowers joyfully play with their shadows. (涂譯)
As the moon breaks through the clouds, flowers play with their shadows. (李譯)
The moon breaks through the clouds; with shadows flowers play. (許譯)
三種譯法分別對“破”和“云破月來”的時間順序做了不同處理。此處“破”字賦予“云”以被動、無奈的情感,表達詞人對人生無法掌控的無力感。因此,“破”字的翻譯應(yīng)注重力度的表達。涂譯將“破”譯為介詞“through”,而李、許二家則譯為動詞詞組“break through”。相比之下,動詞 “break”與張先的意圖更為接近。
此外,“云破月來花弄影”看似隨意堆砌,實則包含著合乎真實自然規(guī)律的時間順序。
英譯時同樣要恪守這一標準,將原文隱含的時間順序如實傳譯。對于銜接詞的補譯,涂、李兩位譯者選用了“as”而許淵沖選用了“with”,都表達“同時”。不同的是,許譯在句中添加了“;”,雖表并列,但形式上卻有分隔的感覺,因此本文認為此處李譯更符合境界說的標準。
2.詩詞英譯之“隔”與“不隔”。受叔本華“直觀說”影響,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評價“境界”的一對概念:“隔”與“不隔”,并認為“不隔”的精髓在于“直觀”,;而“隔”則指摻雜了人物情感的狀態(tài)。
歐陽修所作《少年游》上闕“欄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北煌鯂S推崇為典型的“不隔”之作,而下闕“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卻被王國維詬病為“隔”。先看涂、李二人對上闕部分內(nèi)容的翻譯:
A thousand miles, ten thousand miles…. (涂譯)
A thousand li, ten thousand li….(李譯)
關(guān)于“里”的翻譯,涂譯為“miles”,而李譯為“l(fā)i”。眾所周知,“miles”為“英里”,并非原文之“里”。因此,此處李譯更佳。
再看下闕中一小句“謝家池上,江淹浦畔?!贝司湟驓W陽修套用典故而被王國維詬病。此句的譯文如下:
On the pond of the Xie family, Jiang Yan (444-505) by the bank of the river. (涂譯)
Beside the pond of Mr Hsieh
On Chiang Yens banks and shores. (李譯)
此處“謝家”是指謝靈運,“江淹”為江淹本人。秉承“不隔”的原則,譯文應(yīng)極大限度地再現(xiàn)原文的形韻,因此上述兩個人物直接用拼音譯出,并輔以解釋。建議翻譯如下:
Beside the pond of Xie Lingyun (385-433, great poet, litterateur and traveler, here “the pond of Xie Lingyun” refers to a poem created by Xie Lingyun “Grass grows along the pond” to express the sadness of departure),
On Jiang Yans (444-505, statesman and litterateur) banks and shores (here this sentence relates to the poem composed by Jiang Yan “walk you to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river to send you afar, how sad I am”).
如上,特殊名詞英譯時,若英文中無對應(yīng)詞匯,當采用譯釋并舉的方式對原文加以翻譯和解釋,如此方能保持譯文與原文“不隔”。
四、結(jié)語
本文在根據(jù)王國維的“境界說”理論對《人間詞話》部分詩詞英譯進行具體研究的過程中,雖然嘗試借王國維詞評理論的核心“境界說”為標準,對現(xiàn)有的涂譯、李譯和許譯三種代表性譯文加以對比、???,但僅僅停留在個別字詞等微觀層面,且受涂譯篇章限制,譯文對比、校勘范圍也僅僅局限在前六十四則中的極少數(shù)詩詞。因此,研究成果較為淺陋。如果能從更加宏闊的層面對《人間詞話》全部詩詞進行整體把握,或許能進一步探索王國維詞評理論對中國古典詩詞英譯的啟發(fā)和指導(dǎo)。
參考文獻:
[1]王國維.涂經(jīng)治,譯.人間詞話(Poetic Remarks in the Human World)[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xué)出版社,2016.10.
[2]許淵沖,編譯.宋詞.上:漢英對照[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3.
[3]黃霜,郞國平,周興陸.人間詞話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4]LIU,James J.Y.The Art of Chinese Poetr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
[5]傅惠生,李林.典籍英譯應(yīng)注意有意味形式的研究[J].中國外語,2007(5).
[6]李雪豐.《人間詞話》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5.
[7]沈文凡,張德恒,王國維.人間詞話百年研究史綜論[J].中外文化與文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