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彬彬
摘 要:本文以廣西農村公共體育供給和需求為研究對象,并以農村居民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為導向,總結了出現(xiàn)在廣西農村地區(qū)最為普遍和尖銳的三對公共體育服務的供需矛盾,同時為解決此類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舉措。研究農村公共體育供給矛盾問題,對城鄉(xiāng)均衡協(xié)同發(fā)展的實現(xiàn)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充分發(fā)揮體育的強身健體功能,和娛樂、休閑、社交等精神文化功能。
關鍵詞:廣西農村 公共體育服務 供需矛盾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8(a)-0153-02
1 公共體育服務概念
公共體育服務是為滿足公眾的公共體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種體育服務和活動的總稱。從當前我國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實踐看,其內容主要包括體育活動、體育組織、體育設施三個方面。
2 構建以農民需求為導向的現(xiàn)實意義
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容易被忽視的短板部分,重視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發(fā)在,是促進城鄉(xiāng)均衡發(fā)展的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農村物質經濟基礎較薄弱,和以農業(yè)生活為主的生活方式決定了農民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與城市市民有所不同。由此可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必須是以農民的需求為出發(fā)點,所供應的公共體育服務產品必須是遵循農民群體的生產生活規(guī)律和特點,符合當地的本土化要求和民俗民族特色,做到親民、便民利民,讓廣大農民收益,充分發(fā)揮體育的強身健體功能和娛樂、休閑、社交等精神文化功能。
3 廣西公共體育服務供需矛盾現(xiàn)狀概述
3.1 廣西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需矛盾的含義與表現(xiàn)
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供需矛盾,是供給主體提供的體育產品服務與農民實際體育需求之間存在的各種不適應、不匹配及不平衡現(xiàn)象。據調研結果顯示現(xiàn)如今,廣西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表現(xiàn)出的供需矛盾為供不應求和“供過于求”,供不應求實質為有效供給不足,是廣大農村居民因體育需求沒有被供給主體了解并且付諸于實踐;“供過于求”的實質則是無效供給剩余,導致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資源嚴重閑置浪費。
3.2 廣西農村居民對體育指導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
廣西位于祖國南部,大部分地區(qū)屬于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國內水、土、熱資源配合較好的地區(qū)之一,一年四季即可農耕,鮮有農閑時節(jié)。目前廣西縣鄉(xiāng)和農村人口為4396.23多萬人其中年齡在35~59歲中年人占62.12%, 14.3%為未成年人和老人,強壯勞動力僅占23.5%。因此廣大農民群眾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較為零碎,農民對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具有明顯的指向性,大多數人會選擇一些較為輕松、休閑,以放松身體、社交娛樂為主的體育項目。占農村人口大多數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普遍選擇的健身器材運動(包括雙聯(lián)漫步機、太極柔推器、要背按摩器等),或是以休閑散步作為主要的體育健身項目。隨著廣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的全面推進,功能多樣的體育健身器材幾乎覆蓋了大大小小的村落,這項惠民工程的搭建不僅滿足了廣大農民群眾放松身心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不良生活習慣的空間。但是在筆者走訪時發(fā)現(xiàn),在漫步機上同側打秋千、抱著小孩轉太極輪、玩著手機蹬健騎機的情形隨處可見。這些行為不但無益于健身,反而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部分器材耗損過大,另一些器材則無人問津的情況,因為,村民不懂如何正確使用的這些體育器材,導致其被閑置為“晾衣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不僅體現(xiàn)在物質設施,還要配合科學的健身指導,這正是廣西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所缺失的部分。
3.3 廣西農村居民對體育場地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
春季、農歷三月三廣西大多數農村都會組織體育賽事,現(xiàn)如今大部分村莊也會每年召開村運動會,其中最深村民歡迎的要數籃球比賽。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廣西萬村籃球賽,被譽為“中國農民的NBA”,目前已經開展了五屆,每一次賽事都是場面火爆,萬人空巷,鼎盛時期曾吸20萬農民參與比賽,成為廣西農村籃球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在春節(jié)時期,在很多村落的籃球比賽中,吸引了不CBA球員的參與,甚至邀請NBA級別的外援,這無不體現(xiàn)了農村居民對籃球的熱愛。國家體育總局發(fā)布的《關于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意見》中提出:“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基本標準為一塊混凝土標準籃球場,配備一副標準籃球架和二張室外乒乓球臺”。經過各地村委大力落實,廣西農村地區(qū)基本已符合上述要求,但是這些球籃球場常年缺少維護,也沒有專人打掃衛(wèi)生,年久失修,損壞情況嚴重,無法正常使用。而且很多村莊有且只有一個籃球場,經常會被占用晾曬農作物、或是進行廣場舞、跳皮筋等運動,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廣西農村人均體育面積偏低,體育場地類設施偏少,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和現(xiàn)有場地不足的矛盾。
3.4 廣西農村居民對體育教育需要與供給之間的矛盾
農村體育教育水平落后,體育課堂呈現(xiàn)出“放羊式”的教學現(xiàn)象,從學生到教師一貫認為農耕勞動本身已是體育鍛煉,沒有必要在進行系統(tǒng)性的體育文化學習和身體運動,體育教育文化意識淡薄,沒有意識到體育文化教育建設需要一定的途徑和合理的引導,缺乏參與體育活動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據田野調查顯示廣西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平均開課率為85.84%%,但是完全執(zhí)行區(qū)級以上現(xiàn)行統(tǒng)編的體育教學大綱的學校只有37.91%,這一數據體現(xiàn)的是廣西農村體育教育價值取向的單一化。我們盲目強調了城市文化所體現(xiàn)的時代性對農村的導向和規(guī)范作用,把城市先進的價值取向強加的農村這塊剛剛開墾的土壤之上,出現(xiàn)的是不匹配、不適合,難以執(zhí)行的情況。同時也讓農村孩子特有的自由、天性、創(chuàng)造力在這樣的教學體系下逐漸喪失。
4 相關建議
4.1 建立“以民為本”的需求表達機制
對于廣西農村地區(qū)而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務必考慮農民對其的需求及變化,以“農民為本”的需求為導向。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農村社會結構缺陷,以及農民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導致農民群眾難以通過制度化的渠道準確的表達出自身的公共體育服務需求。這要求相關機構不僅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表達機制,還要對農民群眾進行適度的引導。其中關鍵在于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政府機構加強教育宣傳力度,使農民逐漸具備現(xiàn)代公民意識,認識到參與表達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徑;減少農民表達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縮短需求表達和供給決策中樞系統(tǒng)的距離,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保證了表達的質量,讓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減損到最低。只有真正尊重農民意愿和聆聽他們的表達,才能實現(xiàn)農民需求滿意最大化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最優(yōu)化的動態(tài)平衡。
4.2 加強基礎農村全民健身工作宣傳和指導,健身硬件軟件一手抓
不科學的健身方式以及不合理的利用體育健身器材,不僅不會達到鍛煉身體的功效,甚至會損害身體。因此,對于如何指導農民群眾科學合理的利用健身器材進行科學健身,成了各村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對于農村體育健身器材的運用問題,相關機構宣傳和普及體育健身器材的使用方式,利用農村廣播影響力,讓農村民對科學的使用健身器材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再通過農民運動會等群體性的活動進行深入宣傳,示范性的指導農民群眾科學的利用體育健身器材;其次,可以通過推動建立當地的全民健身組織,定期召開體育活動,由此提高農民群眾科學健身意識,從而推進科學健身水平;最后,各市縣級體育協(xié)會組織規(guī)模性的體育下鄉(xiāng)活動,不僅要將城鎮(zhèn)先進的運動健身理念送到各個村落,還可以借此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化的農村健身指導員,并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將科學健身與人文情懷相結合,探索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形式。
4.3 引入社會資金,科學部署公共體育場地
農村地區(qū)體育場地的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投入,除了政府的采辦之外,拓寬農村體育場地建設資金供給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民間資本投向農村體育場地建設上來,形成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對于現(xiàn)有場地的維護必須出臺相關性法規(guī),要求村民必須愛護公共體育場地,對于破壞公共體育場地的行為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并安排專人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組織村民對體育場地定期進行大掃除。同時相關部門對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要制定科學化的部署與決策,避免一味跟風制定農村居民“看得著,用不上”的“面子工程”。確保項目資金用在刀刃上,讓越來越多的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公共體育設施健身的便利。
4.4 利用農村優(yōu)勢,建立特色的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育體系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各種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包含了壯鄉(xiāng)風情和民族個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燦爛的文化瑰寶。然而在現(xiàn)代體育教育的沖擊下,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育成為被忽視的存在。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傳承和發(fā)展需要從學校體育教育抓起。廣西農村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相對于城鎮(zhèn)占有明顯優(yōu)勢,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大可利用此優(yōu)勢,結合當地實際,選擇適合在課堂和學校中展開的少數傳統(tǒng)體育項目,如民族健身操、武術、毽球等,形成特色體育課程,也可以在課外活動中引入學生喜愛的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如搶花炮、頂竹杠、大象拔河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育教學模式。這樣一來,不僅化解了農村學校體育設施和場地器材較少的問題,利用了當地民族特色資源,同時也對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進行的保護和傳承。
參考文獻
[1] 呂鈳,鄭浩.論農民需求為導向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8):684-687.
[2] 楊濤,杜志娟,卓磊.新型農村社區(qū)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中的問題與改進措施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8):14-20.
[3] 徐向榮,劉昀.制約廣西“新農村”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及其對策[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7,31(6):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