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堅鋒
[摘 要] 幾何動態(tài)中的最值問題是初中生較難解決的一類問題,本文通過對一道試題多種解法的探究,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認識問題,洞悉問題的本質(zhì),使學生突破思維障礙,開闊思路,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關鍵詞] 幾何動態(tài);最值;解法探究
試題呈現(xiàn)
(2016年江陰市某校月考卷第18題)如圖,Rt△ABC中,AB=AC=4,D為BC中點,E是線段AD上任意一點,將線段EC繞著點E順時針方向旋轉90°,得到線段EF,連接DF,則DF的最小值是______.
解法探究
1. 利用旋轉找相似關系
解法1:如圖2,連接CF,BF,延長BF、AD交于點G.
因為線段EC繞著點E順時針方向旋轉90°后得到線段EF,所以∠ECF=∠EFC=45°.
由Rt△ABC中AB=AC=4,得∠ABC=∠ACB=45°,所以∠ACE=∠BCF.
又因為,所以△BCF∽△ACE,則∠CBF=∠CAE=45°.
當點E運動至點A,點F與點B重合;當點E運動至點D,點F與點G重合,所以點F在線段BG上運動.
根據(jù)垂線段最短知,當DF⊥BG時,DF的值最小,易求得最小值為2.
2. 利用旋轉找全等關系
解法2:如圖3,延長AD至點H,使DH=CD,過點F作FG⊥AD,交AD延長線于點G.
易證△CDE≌△EGF,則FG=ED,EG=CD=DH,所以GH=DE=FG,故∠FHG=45°.
所以點F在線段BH上運動. (下同解法1)
解法3:如圖4,過點E作AC的垂線交AC于點G,過點F作FH⊥EG于點H,連接BH.
易證△CGE≌△EHF,則EH=CG. 由∠GAE=∠AEG=45°得EG=AG,所以HG=AC=AB.
又因為AB∥HG,所以可得四邊形ABHG是矩形,則有∠ABH=∠BHG=90°,故B,H,F(xiàn)共線,∠CBF=45°. (下同解法1)
解法4:如圖5,在CD上截取DG=DE,延長AD至點H,使DH=CD,連接EG,F(xiàn)H.
易證△CDE≌△HDG,則HG=CE=EF,∠DHG=∠DCE=∠FEH,所以EF∥HG,所以四邊形EFHG是平行四邊形,因而FH∥EG,故∠EHF=∠GED=45°. (下同解法1)
3. 利用函數(shù)描述點的運動軌跡
解法5:如圖6,以BC所在直線為x軸,以AD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過點F作FG⊥AD,交AD延長線于點G.由△CDE≌△EGF知FG=ED,CD=EG.
設F(x,y),則DE=FG=-x,DG=-y,又DG=EG-DE=CD-DE=2+x,所以-y=2+x,即y=-x-2.所以點F在線段y=-x-2(-2≤x≤0)上運動. (下同解法1)
4. 利用軸對稱尋找數(shù)量關系
解法6:如圖7,連接BE,BF.
設∠DCE=α,∠ACE=β,由軸對稱性知∠EBC=α,∠ABE=β,則∠BEC=90°+2β,∠BEF=∠BEC-∠CEF=2β,∠EBF=90°-β,所以∠DBF=∠EBF-∠DBE=90°-β-α=45°. (下同解法1)
5. 構建函數(shù)求最值
解法7:如圖8,過點F作FG⊥AD,交AD延長線于點G.由△CDE≌△EGF知FG=ED,CD=EG.
設FG=x,則ED=x,DG=2-x,由FD2=FG2+DG2得FD2=2(x-)2+4,當x=時,F(xiàn)D的最小值為2.
評注 筆者將此題作為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去完成,在學生的解法中出現(xiàn)了解法1、6、7,但用這三種方法解答的學生不多.有些學生是用畫圖的方法去猜點F的運動路徑. 可能是填空題的原因,不少學生沒有用合情推理或演繹推理的方法去認真思考和分析.
思考
1. 對問題的再思考
與此題類似的試題還有很多,如2012年北京卷第24題:在△ABC中,BA=BC,∠BAC=α,M是AC的中點,P是線段BM上的動點,將線段PA繞點P順時針旋轉2α得到線段PQ.
(1)若α=60°且點P與點M重合(如圖9),線段CQ的延長線交射線BM于點D,請補全圖形,并寫出∠CDB的度數(shù);
(2)在圖10中,點P不與點B,M重合,線段CQ的延長線與射線BM交于點D,猜想∠CDB的大?。ㄓ煤恋拇鷶?shù)式表示),并加以證明;
(3)略.
這題可以看作是將上題中的90°角作一般化處理,但保留了圖形中的數(shù)量關系.不難發(fā)現(xiàn)當α確定,點P在運動過程中,點Q始終在一條直線上運動.
筆者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著一個本質(zhì)的東西,從中提煉出一個數(shù)學模型:如圖11,點P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CD上的一個動點,連接BP,將BP繞點P順時針旋轉α,則點Q一定是在經(jīng)過點A的直線上運動,若點Q在直線AB下方,則∠BAQ=α;若點Q在直線AB上方,則∠BAQ=180°-α.
如圖12,連接AP,AQ,結合三角形內(nèi)角和性質(zhì)不難證明結論.如果我們重新回到已知,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圖13、14,點A,B,Q到點P的距離相等,所以這三個點在同一個圓上,點P是圓心. 由圓周角的性質(zhì)分別可以得出∠BAQ=∠BPQ=α和∠BAQ=(360°-∠BPQ)=180°-α,故點Q一定是在經(jīng)過點A的直線上運動.這兩種方法具有一般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試題的特征分析、對比、歸類,將所學的內(nèi)容整理歸納出類型和方法,經(jīng)過加工提煉出有指導價值與典型結構的數(shù)學模型,培養(yǎng)學生模型識別能力,讓學生積累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經(jīng)驗.
2. 對解法的再思考
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一書中提到“尋找與你過去所獲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試著想想過去在類似情況下是什么幫助了你.試著在你考察的過程中認出一些你熟悉的東西,試著在你認清的東西中發(fā)現(xiàn)一些有用的東西.”這段話告訴我們?nèi)绾螌で笥杏玫慕忸}思路.用框圖表示,如圖15.
例如問題中要求DF的最小值,就要思考點F的運動路徑是什么,或者DF的數(shù)量與什么有關,這個相關性可否用函數(shù)表示;經(jīng)歷對已知條件的分析可以聯(lián)系到軸對稱和旋轉知識,聯(lián)想常見的旋轉構造全等和相似的方法,以及相關的基本圖形,如“一線三等角”模型.
此題信息豐富,在進行信息加工和整合過程中,要收集有益的信息,與要解決的問題進行關聯(lián)比對,甄別出有效的解題途徑.同時,還要特別注意關鍵性的信息,如圖形的軸對稱性和旋轉的性質(zhì).
3. 對解題教學的再思考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了10個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基于數(shù)學知識技能,又高于具體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 核心素養(yǎng)反映數(shù)學本質(zhì)與數(shù)學思想,是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綜合性、階段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與數(shù)學課程的目標和內(nèi)容直接相關,故教師要思考如何通過教材與教學,落實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在對數(shù)學本質(zhì)理解的基礎上,注重數(shù)學學科對學生的思維以及對其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思想方法上的影響.
解題訓練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落實數(shù)學素養(yǎng),形成數(shù)學智慧的主要途經(jīng).史寧中教授認為,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形成智慧.因此解題教學應重視如何分析條件、處理信息、整合信息的教學,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本質(zhì),發(fā)現(xiàn)解題的捷徑.
一題多解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訓練方法,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適時適量,要以揭示多解背后隱藏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為側重點,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經(jīng)歷理解、內(nèi)化、領悟的過程,逐步將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具象化,并形成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