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龍鑫教授臨癥時,善于運用三指、雙拇指觸診法及單拇指觸診法觸診患者脊柱情況,詳細辨別發(fā)病的病因病機,因勢利導,手摸心會,為脊柱微調定位奠定基礎。
關鍵詞:脊柱觸診;名醫(yī)經(jīng)驗
龍鑫教授臨癥時用手觸摸患處,體會手下的感覺。有時為了進行比較、鑒別,也要觸摸周圍的健康組織(包括對稱的部位)。根據(jù)不同的組織,不同的部位或深淺,采用的方法和力度也不一樣。淺表病變在觸摸時不要過于用力,肌肉深層的病變必須用中等的力量才能找到痛點,近骨膜處損傷或關節(jié)微小移位往往用力較重才能發(fā)現(xiàn)。其觸診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手指觸診法
最常用的方法。檢查局限性病變時,一般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觸診;病變范圍微小或病變在骨突的側方(如棘突的側方)時,還可以用拇指指腹的兩側按壓尋找。由于指腹的感覺靈敏,因此可辨別或感覺組織的厚度、硬度、柔韌度及彈性等,還能準確地給患部適當?shù)膲毫Υ碳ぃ哉T發(fā)病變部位的疼痛。手指觸診法在觸摸脊柱時,又分為三指、雙拇指和單拇指觸診法:
(1)三指(食、中、無名三指)觸診脊柱法:中指駕在棘突頂上,食、無名二指分別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動,以覺察生理曲線是否存在,或消失、反張、成角、后凸、內凹、畸形等。再查棘上胸韌帶有無變化、棘突有無偏歪等。
(2)單拇指觸診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橈側在患處與纖維(肌肉、韌帶等)走行方向一致,或與脊柱縱軸方向垂直,按次序依次左右分撥、按、摸,檢查有無軟組織損傷和解剖位置的異常。
2.觸診的要點
(1)觸診的按壓方向應當是與骨面或骨突面垂直,因垂直方向受力最大,刺激最敏感,易誘發(fā)疼痛反應,從而有利于找出病變部位。如腰三橫突綜合癥,按壓方向應正好是橫突尖指向的平面。棱形肌損傷按壓的方向是肩胛骨內緣指向的平面。
(2)查體時應以壓痛部位為準,而不應以患者平時感覺到的疼痛部位為準。茵為,深部疼痛感覺定位不清晰,患者自己往往找不到具體的病痛點,而真正的壓痛點卻不是患者平時感覺到的痛點?;颊咦约憾ㄎ皇敲幕蜃矫欢ǖ摹R虼?,醫(yī)生應細心查體,準確判斷。
(3)觸診時應注意對比檢查,以便比較鑒別其異常改變。即注意對比肌緊張程度、皮膚的溫度、皮下結節(jié)、條索、硬塊等,應與相對稱的健康組織對照以助確診。
(4)觸診時要根據(jù)手感和病人的反應悉心體會,即根據(jù)軟組織異常改變的性狀和特點,壓痛的部位及性質,病人的反應,損傷點在淺層還是深層等進行定性定位。再根據(jù)自己對解剖的熟悉和豐富的經(jīng)驗,加以綜合分析、體會。最后作出判斷:是新鮮損傷還是陳舊性損傷;關節(jié)是否發(fā)生微小移位,移位的方向和程度,是否影響到神經(jīng)、血管等。
(5)確定棘突有無偏歪時,應注意偏歪棘突的位置、方向和大小。一般需觸摸、比較下述四條線才能判定(注意與先天畸形區(qū)別)。
①中心軸線:又稱后正中線,為通過脊柱中心的想象的一條直線。
②棘突側線:(棘突旁線)通過各棘突側緣的連接線。
③棘突頂線:即每個棘突上、下角的連線,各棘突頂線的連線重疊于或平行于中心軸線(在中心軸線的矢狀面內)。
④棘突尖線:是上位棘突下角尖與下位棘突上角尖間的連線。
正常人兩棘突側線均應與中心軸線平行,棘突頂線和尖線應與中心軸線重合(或平行)。一般情況下,當棘突偏歪時,其頂線偏離中心軸線,側線在此處成角而成一曲線,尖線則呈斜形方向與中心軸線相交。椎體發(fā)生不同的移位時,棘突則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這些變化可用拇指觸診檢查,并與相鄰上下棘突相比較。必要時使脊柱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轉,反復對比就能作出正確判斷。個別時候能遇到棘突有先天變異者,可酌以頂線為主,與中心軸線相比較。
(6)觸壓痛點
即尋找疼痛點和壓痛點部位?;颊咧髅C某一部位疼痛,一般很難準確反映病變部位的真實情況,必須依靠醫(yī)者反復觸摸,才能弄清楚。但要注意一點,并非所有觸痛點的部位都是病變部位,茵為,人與人的痛閾不同,有些人很敏感,正常部位在一般作用力的觸壓下也會很痛。另一種情況是,由于反射引起的肌痙攣(放射痛)或內臟有病變而引起特定部位的牽涉痛,這些部位雖然有觸痛點,但它不是原發(fā)病灶,也就是說某一局限性的損害,涉及的范圍可能并不局限,而牽涉到其它部位,或沿一定的神經(jīng)放射,出現(xiàn)多個觸痛點,臨床上應注意鑒別。觸壓痛點的壓力大小要因人、因部位而異。較敏感的人或部位,用力可輕微;痛閾低的人,用力可大些。
(7)觸軟組織異常改變
肌肉:有臨床經(jīng)驗的醫(yī)生,用手指捫摸肌肉,手下可以感覺出肌肉狀態(tài)的正常或異常。正常肌肉在靜息狀態(tài)下有一定的彈性和生理張力,有靜態(tài)殘余張力存在的肌肉則比較僵硬,彈性差,有時緊張得象琴弦。痛性痙攣時肌肉緊張,緊張的肌肉外界與周圍組織界限涇渭分明,壓痛明顯。下運動神經(jīng)元損害時,受累的肌肉喪失了生理彈性,稱弛緩性麻痹,觸診時感覺肌肉異常松軟;上運動神經(jīng)元損害時,肌肉張力增加,稱痙攣性麻痹,觸診時感覺肌肉異常緊張。如果外傷造成肌肉損傷并纖維化,則肌肉柔韌度差,無彈性,有時可觸到條索狀的硬結;攣縮的肌肉僵硬,伴有關節(jié)功能障礙或有攣縮畸形。
觸骨和關節(jié)
關節(jié)微小移位:用手觸摸來分辨骨關節(jié)間微小錯移存在與否、方向如何、程度怎樣,確實比較困難。如能在了解骨關節(jié)和軟組織解剖結構的基礎上,熟悉各個體表標志,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和體驗,達到“手摸心會”,“以手捫之,自悉其情”的水平,還是可能對關節(jié)微動作出各種診斷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X線等儀器不能顯示微小移位的不足。判斷關節(jié)是否有微小移位,一般是通過觸摸關節(jié)鄰近骨突的關系來實現(xiàn)的。
脊柱棘突偏歪:觸摸棘突及脊柱曲度等可判斷椎間關節(jié)是否有錯縫或其它異常改變。其方法是:沿縱軸逐個檢查病人的頸、胸、腰椎棘突,如其確有病變,則可發(fā)現(xiàn)一個或多個脊椎棘突排列錯亂,偏離脊椎中軸線。了解這些病變,針對性地施以復位手法,可使臨床癥狀得以緩解或消除。
參考文獻:
[1]褚立希.中醫(yī)骨傷科學技能實訓.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11:23-40.
[2]俞大方.中醫(yī)推拿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5:6-20.
作者簡介:姓名:張字抒(1989.02--);性別:男,籍貫:云南省大理市,學歷: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云南中醫(yī)學院;現(xiàn)有職稱: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針灸推拿;郵編: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