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二實驗小學 陳 亮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將“讀”與“寫”兩者進行有效融合,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自由自在的學習狀態(tài),一直是教師要探索的教學模式。讀決定了寫的質量,而寫則反作用于讀,兩者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將問題的關注點放在了讀什么、寫什么的問題上,以學生的讀書數(shù)量和寫作速率為主,而對他們的質量問題欠缺基本的關注,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會讓他們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不斷地摸索、實踐,筆者認為將讀與寫有效結合的基本策略有三個:第一,教師創(chuàng)設讀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寫的興趣;第二,引導學生對讀的思考,從而使學生產生寫的思路;第三,激發(fā)學生讀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寫的質量。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就低段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展開初步分析,希望為廣大教師帶來一些啟發(fā)與思考。
部分教師認為創(chuàng)設讀的情境就是給學生一篇課文讓他們自行閱讀,這種想法不僅有失偏頗,同時還無法保證學生讀的質量。低段學生的年齡偏小,他們缺少相應的自我約束性、管理性,在讀的過程中難免分心、走神、竊竊私語,所以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指導、教育。
首先,教師要帶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投入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機械化、僵硬化地讀,更不能刻板化地念文章,需要一字一句、抑揚頓挫、節(jié)奏分明地朗讀文章;其次,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誦讀。部分教師可能會認為這樣的閱讀方式比較程序化、模式化,不利于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自主性,但是,低段學生的注意力較為分散,他們需要有人督促、指引。在學生跟隨教師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將他們引入具體的閱讀情境,同時還能幫助其理解文章的意思;最后,讓學生自行閱讀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兩人為一個小組,彼此之間互相糾錯、監(jiān)督、評價等,以便有效地杜絕偷懶的現(xiàn)象。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意思是一本書讀了上百遍后,自然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濃厚的閱讀氛圍,學生不斷地閱讀、識記、感知文學符號,在潛移默化的狀態(tài)下不知不覺就記住了其中的素材、信息、資源,從而在寫的時候就會下筆如有神,不僅知道該寫什么,而且還會清楚該如何寫,猶如神筆馬良,這是讀與寫教學相結合的第一步。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會導致學生盲目地閱讀,而不知為何去讀,更不會深入理解閱讀材料中的主旨內容,筆者在接下來的方法步驟中將會探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對讀的思考,以此展開讀寫教學中的第二步。
首先,設置層次化的問題。提問題是教學手段中的一個重要舉措,通過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引導問題,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產生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而且還能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展開自己的探索之路,從而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筆者曾經在為學生閱讀人教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時,并沒有直接將文章串讀下來,而是一邊閱讀一邊提問學生:“大禹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他在治水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和挫折,他是如何對待的?”通過筆者的遞進式提問,學生集思廣益,聚精會神地思考問題,不僅牢牢地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其心智;其次,布置針對讀的感悟寫作。雖然低齡段的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但是依然可以讓他們在讀的基礎上展開一個寫作訓練,但教師需要注意低齡段學生的特點,采用更適當、合理的方法來指導他們進行讀的寫作,從而獲得體驗與收獲。如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寒號鳥》的故事,其家喻戶曉,不僅具有普世價值,而且利于學生記憶。筆者在為學生閱讀相關文章后,便讓他們針對此故事所獲得的主題進行寫作練習,字數(shù)、形式不限,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以此加強其寫作能力。
人是具有七情六欲的生命物種,如果沒有感情的投入,那么就會變成只知道執(zhí)行命令的機器人。所以,教師除了創(chuàng)設讀的情境、引導學生對讀的思考外,還應該激發(fā)他們讀的情感。
首先,選擇具有可讀性的文本。有的文章適合用嚴肅的語氣來讀,有的適合用平淡的語調來讀,有的則適合感情充沛、帶有激情地朗讀,所以教師要盡可能選擇具有豐富情感色彩的文章供學生閱讀,以此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筆者會為學生準備《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具有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的故事內容,并聲情并茂地進行演繹,從而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能量,使其投入其中;其次,組織學生演繹情景劇。情景劇是指通過設置具體的場景、時間、人物、環(huán)境等元素材料,從而將一個事件完整地呈現(xiàn)、再現(xiàn)、表現(xiàn)的藝術形式。筆者曾經與學生分工協(xié)作,對《白雪公主》進行改編、修改,從而共同將此故事有情有景地展現(xiàn)在課堂上,不僅提高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其表達的能力。
讀與寫是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統(tǒng)一體,教師不能顧此失彼,應該全面兼顧到位,從而展開更科學的讀寫教學活動。在讀與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從而培養(yǎng)更多高質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