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芹
【摘 要】 物理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點出發(fā),尋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引領學生在課堂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把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
“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物理課堂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索,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能將其運用于生活、生產實際,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基礎”。教學中讓學生以生活現象為切入口,創(chuàng)設情景,誘導學習。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
1. 打造生活化課堂
物理課堂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實踐中發(fā)展,以服務生活為目的,這是新課標的宗旨與特點。想要真正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重視物理對于學生今后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而不僅僅只關注于當前的應試教育上。
(1)利用生產實例導入新課
教師備課時要充分挖掘課題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有聯系的的趣味因素,找一些有關本節(jié)內容的,易于理解的趣題、趣事、生活實例作引例導入,能牢牢吸引住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講摩擦起電時,教師可以引導同學門回憶“冬天,天氣干燥,同學們有時候會發(fā)現褲子緊緊貼在褲腿上。通過這些實例,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完成學習任務。
(2)利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在解決物理問題時,把物理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能使學生深切體會到物理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中結合聲和光的知識引導學生分析“打雷時,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因為光傳播的速度比聲音快。因此要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物理課堂教學相結合,才能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2. 讓課外作業(yè)走近生活
物理作業(yè)是幫助學生強化鞏固物理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物理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題和練習冊上的相關題型,應當為學生準備生活化的物理作業(yè)。例如,在教學完《光的折射定律》這一板塊內容后,可以給學生留一個課外作業(yè),讓他們在家里準備一杯水和一根筷子,然后將筷子放入裝滿水的杯子中,從杯子側面可以看到筷子“折了”。通過在生活中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幫助學生更直觀了解了折射的相關知識,加深對本章的知識點的理解,為今后的物理學習打下了基礎。
3. 利用生活資源,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物理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它滲透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推門,抬東西、跑步、劃船、乘電梯、照鏡子……這些看起來樸素隨意的日常生活,其實都包含著許多物理知識,構成了學生與物理最初的親密接觸,為學生學習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如果能巧妙地運用我們身邊的一些常用物品,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物理教師應當跟緊時代的步伐,認真研讀教材,挖掘其中有價值的教學信息,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在教學內容中融入生活元素,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物理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崇伶. 物理生活化教學之我見[J]. 中學物理,2013(4).
[2] 趙晶. 現代生活與物理學[J]. 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