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教學是我們教師的職責,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取得多高的分數(shù),而是為了學生生命的成長,不斷地提高生命的質量,塑造更多有豐富靈魂的生命。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同樣也是生命教育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本身就是一個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的學科,在此學科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了。鑒于此,本文對此問題做了較為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有效融入
相比其他年齡段的學生,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正處在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容易產生比較極端的情緒,生命意識不夠強,也沒有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因此,對于處在特殊成長階段的學生,我們需要對其加強進行生命教育。此外,生命教育有利于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命教育的理論,有助于促進學生實現(xiàn)和諧的發(fā)展??偠灾诔踔械赖屡c法治教學實踐中加強生命教育的程度是需要我們一線教師重點研究和實踐的內容。所以,本人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和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就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入生命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一、 從教材中有效鏈接生命教育的內容,有意識地進行生命教育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實踐工作的根本依據(jù)和參考,所以,不論任何理念的灌輸和思想的融入都需要與教材找到契合點,從教材著手進行有效的鏈接。對于生命教育亦是如此,同樣需要教師能夠加強對教材的研究程度,從中找出更多的銜接點,開展有效的生命教育,旨在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做更好的自己》這一內容時,以潘長江只有1.60米,但一點也沒有覺得憋屈,而是說出了“咱本來就袖珍嘛,這有什么了不得的,記住了,濃縮的都是精華!”導入課程教學,讓學生意識到要尊重自己,接納和欣賞自己;之后通過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學會改正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努力奮斗,激發(fā)自己的潛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之后,以此為連接點,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僅有一次,要尊重、愛護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尊重其他的生命,成為一個有愛、努力勤奮的人??梢哉f,對于學生的生命教育達到了自然而然的過渡。
二、 教師提高自身的生命教育素養(yǎng),做學生的榜樣
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十分神圣的職業(yè),教師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切實做好生命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就需要教師能夠從自身出發(f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并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一方面,教師要加強生命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夠結合自身的閱歷和理論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生命教育課堂;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上課、布置課后作業(yè)、進行教學評價時都需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明確學生的個性和發(fā)展需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設計更多精彩的教案,給出更具有指導性的學習建議和指導。
例如,我在教學《師生之間》這一內容時,我以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一歌曲導入,讓學生意識到老師這一職業(yè)的辛苦,感受到老師的努力,學會理解和尊重老師。之后,我向學生講述了自己和往屆學生的相處,是怎樣關心學生的,現(xiàn)在有怎樣的聯(lián)系,給學生講自己考學、努力上班的事情,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意義在于奮斗,生命的價值在于努力。同時,我在帶領學生學完課本之后,還給學生講了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事例,讓學生意識到不同的生命個體之間需要相互交流,需要相互理解,這樣一來,學生既學會了課本內容,也提升了生命意識。
三、 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事實上,生命教育是一個比較抽象和復雜的教學內容,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長期的堅持,所以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之后,能夠采用情境教學、問題探究、小組合作、故事導入、多媒體輔助等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來落實生命教育,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給學生營造不一樣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多樣化的生命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教學《活出生命的精彩》這一內容時,就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片段,播放了不同崗位工作人員努力工作的樣子,之后又通過講故事、小記者采訪的活動讓學生說了說自己周圍的人和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五彩斑斕的生命,感受生命的精彩,從而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努力生活的意識,推動學生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生命個體。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教育大背景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新課程標準對生命教育也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內容,我們作為一線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學科技能,不斷研究出更多更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事業(yè)的進步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蘇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建構、實施與創(chuàng)新[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7.
[2]劉若楠.基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7.
作者簡介:
高青青,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中寧縣中寧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