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明
摘要: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既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又照顧到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材施教原則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最基本要求。本文主要談談自身對因材施教的一些理解與看法。
關鍵詞: 因材施教;困境;策略;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6-0032-01
因材施教既是一種教育原則,亦是一種教育理念,這個理念由我國教育學家孔子最先提及,自古以來便受到了中西方教育學家的重視與認可,直到今日,如何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新課標同樣提出有關因材施教的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呼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便需要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實際水平,因材施教。
1.因材施教存在的問題
因材施教對人的個性全面發(fā)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當前因材施教中普遍明顯存在著幾個誤區(qū),以致在教學中不能有意識地、自覺地、積極地把握因材施教對人的個性全面發(fā)展的制導性、支配性和潛移默化作用,影響著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發(fā)揮。
1.1 因材施教難度大,難以實施。因材施教除了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之外,還有諸多方面的難度:學生對象是無法確定的,千差萬別的學生都是施教的對象;施教的內(nèi)容是廣泛的,施教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樣的,有小組和個別,有依靠任課教師和校內(nèi)其他組織,有利用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所有這些,表明了因材施教的變化性、艱巨性,給教師帶來了難度并產(chǎn)生畏難情。
1.2 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個班級由40左右個學生組成,他們的智商分布與個性必然存在不同,以成績舉例,優(yōu)等生和差生占比較少,中等偏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只注重"面向中等"學生,這樣就會犧牲優(yōu)差兩頭學生的利益。造成了優(yōu)的吃不飽,差的消化不了的不利局面,倘若要連差生都要個個顧及,覆蓋全體,那么又得花費雙倍甚至以上的時間,優(yōu)生聽得不耐煩,差生卻不見得接受的了,如此就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習知識的不斷增多,舊的知識不能得到解決,新知識無法接受,最終局限了優(yōu)生的發(fā)展,又無法保證差生穩(wěn)步提升。
1.3 對"材"的認識局限于表象。一個學生是否優(yōu)秀,常人普遍會以分數(shù)衡量,一些家長更是認為考試成績就是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晴雨表,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其他才能,而新課標一直呼吁素質(zhì)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只以成績高低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yōu)秀與新課標要求是相悖的,但這些觀念卻深深扎根于人心中,輕易不會改變,包括教師,這就導致因材施教原則運用偏向于僵硬化。
2.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2.1 在實施因材原則時,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有的學生沖動,常常通過直覺做出判斷,有的學生穩(wěn)重,必須要確認答案正確才會作出反應,思考問題需要時間,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備教材、備教法,還需要備學生,教師不應該局限于分數(shù),而應要顧及德智體各方面,并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與不足之處皆有了解,那么在實施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才能做到針對不同學生做出相應的反應,如面對反應遲鈍或基礎較差的學生,要給他們時間去思考,面對生性害羞、內(nèi)向的學生,要多加鼓勵,給予信心回答正確后及時評價,面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要多暗示、多提問,使他們的自控能力逐步提高。
2.2 將個別教學,分組教學與班級授課制相結(jié)合。當今教育,班級授課制以它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被我國所使用,一名教師面對四五十名學生,好中差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這使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法在實施上受到了極大的局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班級授課制中,無論用什么教學方法,都只能適應部分學生,難以面對全體,以此同時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都會受到限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志趣、特長和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要,對于教師實施因材施展將形成巨大的困難,因此,在了解全班學生的一般特點后,教師還要重視實現(xiàn)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的綜合運用 ,如練習或作業(yè)中,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即三個小群體分別去做難易不同的三組題目,讓每一個學生盡快達到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又比如在課堂提問時,要善于發(fā)掘個別教學的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時,多使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實施分組教學,在課堂上隨機應變,靈活多端,形式多樣地進行教學,使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是落實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
2.3 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并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缺乏動人的情節(jié),學生很少會喜歡數(shù)學,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的教學設計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加強。這就要求教師應善于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想方設法的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并交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再根據(jù)每個學生學習風格的不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對某些問題的表達不要絕對化,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考,要做到尊重個性,承認學生差異,并根據(jù)差異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