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穎 李丹
摘 要:“鄭珍,字子尹,號柴翁,晚號且同亭長,別號五尺道人,自稱巢經巢主、子午山孩?!盵1]鄭珍的詩集《巢經巢詩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不乏山水詩,這些山水詩寫出了湘黔一帶山水的雄奇瑰麗,也體現了鄭珍的人文情懷。
關鍵詞:鄭珍;山水詩;人文情懷
1 哀憫黎民的人文情懷
鄭珍所作的百余首山水詩,不僅寫出了其見到的雄奇瑰麗的自然景色,也寫出了當時國家的狀況和百姓的生活。
鄭珍生活的時代,朝廷腐敗,墨吏橫行,民生凋敝。鄭珍晚年所作的“九哀詩”真實地揭露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如《抽厘哀》中:“官格高懸字如掌,物物抽厘助軍餉?!备骷壒倮舫槿±褰?,“東行西行總抽取,未及賣時已空手”。這首詩寫出了人民深受朝廷官吏的壓迫和剝削,生活非常悲苦。鄭珍用詩句表達了對黎民百姓的同情以及對統(tǒng)治階級的批判。
鄭珍絕大多數時間生活在農村,和貧苦百姓長期相處,深知百姓疾苦。他在《晚望》中寫道:“碧云收去鳥,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靜,山容雨后新?!痹娙诉\用白描的手法,描繪出了一幅清新艷麗的畫面,山水交相輝映,一派悠然春色呈現在眼前,然而詩人卻在結尾寫“獨憐溪左右,十室九家貧”,面對這美麗的山水,詩人無心欣賞,只關注到了小溪邊“十室九家貧”的現實,那些優(yōu)美的景色與社會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較為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下層百姓貧窮艱苦的現實生活。詩人將對黎民百姓的關懷和同情寄于山水之中,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家事愁來愁國事” 的心緒。
鄭珍在詩作《吳公嶺》中也體現出了關心民生疾苦的人文情懷?!氨纪暮巢粍?,怒聲天地迴。水怒石益靜,萬古蒼嵬嵬”“兩岸壁削成,自古白不搭”這幾句寫出了吳公崖與赤水河地勢的險要。吳公嶺是蜀鹽入黔的必經之路,地勢險峻,力夫赤腳負鹽,辛苦終日,卻不曾獲得一頓飽飯。詩人目睹此景,內心生起不平之氣,對商賈坐享厚利,悠閑地坐著轎子在吳公崖上行進的行為感到憤怒,卻不能“拔彼一牛毛,活我萬叟孩”。詩中“每每好身手,餓僵還裸埋”直白地揭示了百姓最終的悲慘結局,同時也揭露了當時貪官奸商的殘酷、貪婪以及對生命的冷漠,強烈地控訴商人、官吏對黎民百姓的壓迫和剝削。
2 厭惡官場的人文情懷
鄭珍的百余首山水詩中,還隱隱流露出了他厭惡官場的人文情懷。
鄭珍在45歲時作了一首詩《游南洞》:“閉門若守三日雪,雪干游心上嶄絕。天生兩洞為先生,渡艇當門尤巧設。世惟富貴天不知,此意難與俗人說?!边@首詩表面上是在描繪雪景,實則是詩人認為俗人看不到,也無法理解上天創(chuàng)造此番美景的心意。這樣的美景只有他一人懂得欣賞,然而天公卻不知道自己的此番美意會被世人辜負,從而抒發(fā)了“世惟富貴天不知,此意難與俗人說”的無奈感慨,表達出了對只知富貴的社會風氣的不滿和鄙視?!靶χ杆箮r今我家,在官止當出行乞。不能五日當一歸,為余莫掃石上發(fā)”,詩人甚至把此刻有如此美景的地方當作了自己的家,不難看出詩人對此番美景的喜愛之情,同時“在官止當出行乞”一句也流露出了作者厭惡官場的心緒。
鄭珍在《吳公嶺》一詩中寫到湖北湖南一帶遭受洪澇災害的民眾生活,不僅是在訴說黎民百姓“餓僵還裸埋”的悲慘命運,也是從側面揭示造成百姓有如此生活的原因,即社會的動蕩不安、國家的不穩(wěn)定、官府的剝削。詩人在詩中言:“三代井法廢,大利歸賈魁?!焙唵蔚氖畟€字,簡潔明了地描繪出官府與奸商同流合污,置百姓的生命于錢財外,使本就生活困苦的黎民百姓雪上加霜。貧富不均,貧者愈貧,富者卻愈富,其情可哀。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深知百姓疾苦的鄭珍,在控訴、批判商賈和官府的殘酷行徑時,也流露出了詩人對官場的厭惡之感。
3 慨嘆自己人生遭遇的人文情懷
少年時代的鄭珍充滿了勇攀蟠龍的氣概,對自己的文才十分自信,因而對未來也有著美好的憧憬。鄭珍在青年時代曾寫過一副楹聯:“天生我材必有用,神縱欲福難為功。”[2]從中不難看出鄭珍卓然不凡的抱負和豪邁的志氣。然而鄭珍一生際遇坎坷,大志難伸,兩次進京科考均以失敗告終。他用《夜趨安肅》中的詩句“十年不作科名想,一墮仍為牛馬身。鐵遂銅門空露草,月中懷往暗傷神”表述了科考失敗后的怨忿與感傷。鄭珍曾游幕湖湘,常隨其老師程恩澤去各府、州,因此游遍湘中名勝,每到一處都有所感觸,并寫下記游詩作?!栋l(fā)武陵》便是在這一時期所作,詩人在詩中發(fā)出“浩蕩湖山闊,漂零歲月忙”的感慨,游山看景雖然令人賞心悅目,但是有時候心中也難免涌起飄零異鄉(xiāng)的落寞之感,詩人深深地體會到時光在慢慢消逝,然而自己卻事業(yè)無成的殘酷現實。再如另外一首《游石鼓書院次昌黎合江亭元韻》:“我生骨少媚,所如輒坎坷。”詩人在詩中用如此平常簡樸的話語來感慨自己的一生,“命運多舛”這四個字是鄭珍一生遭遇的真實寫照。鄭珍雖然十分向往居處林泉、與家人終日相伴的生活,但無奈受世俗勢力的影響,以及家庭經濟的壓力,他不得不跋涉于科舉的旅途,試圖謀取一官半職??v觀鄭珍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科場與官場之間奔走,一生蹉跎,只得個小小的八品學官??偟膩碚f,其一生的科舉之路是不盡如人意的,在科舉之路處處碰壁的同時,生活道路上也荊棘叢生,家庭生活拮據,謀生艱難,晚年時期還因戰(zhàn)亂而四處奔走,居無定所,少年時期的那番豪情壯志也早已被現實生活磨得煙消云散。鄭珍的這兩首山水詩中多是悲苦之音,是詩人對自己人生遭遇的慨嘆。
錢仲聯《論清詩四十家》中指出:“子尹詩蓋推源于杜陵,又能融香山之平易、昌黎之奇奧于一爐,而詩中有我,自成一家面目?!盵3]鄭珍寄情于山水,在山水詩中寄寓了其憂國憂民、厭惡官場、慨嘆自己人生遭遇的人文情懷。他的詩值得后人細細品味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元楨.鄭珍巢經詩集校注(前言)[M].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
[2] 黃萬機.鄭珍評傳[M].成都:巴蜀書社,1989:11.
[3] 錢仲聯,等.元明清詩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