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巖嶺
摘 要:小提琴教學是音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是培養(yǎng)其演奏技能的基礎。本文分析了音樂理論在小提琴教學中的指導意義,強調了將音樂理論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對小提琴教學現狀的分析,一一列舉了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點對音樂理論在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達到提高小提琴教學科學性的目的。
關鍵詞:音樂理論;小提琴教學;“一對一”教學
1 音樂理論在小提琴教學中的指導意義
音樂理論,即與音樂的產生、發(fā)展以及表現的有關理論,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對小提琴教學過程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小提琴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學生的小提琴技能,提高其演奏水平。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否了解小提琴的發(fā)聲方式、是否了解不同樂曲所要表達的不同思想,是決定其演奏效果及音樂表現力的主要因素。[2]
2 小提琴教學現狀
就目前的情況看,小提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 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
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性是當前小提琴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由于小提琴教師過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涉及有關音樂理論的知識。在該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每一節(jié)課堂均會被繁雜且高難度的小提琴演奏知識填充。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增加教學難度,同時也會阻礙學生樂曲鑒賞能力的提升。將音樂理論滲透到小提琴教學中,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學生小提琴技能的必經之路。
2.2 學生缺乏興趣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在小提琴教學中同樣顯著存在。導致該問題發(fā)生的原因與教師的教學內容的局限性有關。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接觸的知識均為專業(yè)的演奏知識,音樂理論知識及課外知識極少。小提琴教師應通過網絡等平臺積極收集課外教學資源,使之以音樂理論知識的形式體現在課堂當中,以解決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
2.3 課程進展緩慢
音樂理論是學生據以學習小提琴演奏知識、提升學生演奏技能的基礎。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音樂理論知識的重視程度不足,或單純地采用“多對一”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枯燥的知識,很容易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納度。長期采用該方法教學,容易導致課堂的氣氛過于緊張、缺乏活躍性,與藝術本身的特點相違背。在小提琴教學中,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代替“多對一”的教學模式,積極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論水平,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3 音樂理論在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小提琴教師可采用以下方法將音樂理論滲透到小提琴教學中,為學生小提琴技能的增強奠定堅實的基礎。
3.1 提升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
課程缺乏創(chuàng)新是影響小提琴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小提琴教師應將音樂理論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使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得以提升。以德國小提琴家維爾海姆的《圣母頌》為例,教師可采用以下方法組織教學:
第一,為學生講述《圣母頌》的背景,告知學生該樂曲的來源及創(chuàng)作者,使學生能夠通過分析樂曲產生的年代特點,掌握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提高學生對該小提琴曲的了解水平,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水平。第二,由教師為學生演奏樂曲,邊演奏,邊引導學生想象達·芬奇創(chuàng)作圣母肖像畫時的畫面,使學生能夠將身心共同投入樂曲當中,拉近學生與樂曲的距離。第三,為學生展示相同曲風的作品,為學生介紹不同大師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不同心理特點,使學生認識到每一個小提琴曲都是神圣的、偉大的,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的,確保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小提琴的音樂理論知識,為之小提琴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礎。
3.2 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教學中,缺少課外知識是導致學生對小提琴的學習失去興趣的原因之一。以音樂理論為基礎,將課外知識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以《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為例,教師可采用以下方法展開教學:
課堂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開始教學:“曾經有一個法國人,在1713年的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與魔鬼簽訂了一份合同。魔鬼答應做他的仆人,并按照他的意愿行事。于是,這位小提琴家就向魔鬼提出了一個要求,即創(chuàng)作一首小提琴曲。魔鬼創(chuàng)作好后,小提琴家隨即醒來,立即將夢中的曲子譜寫出來,于是《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便誕生了。為了紀念這首小提琴曲的來源,后人又將其改名為了《魔鬼的顫音》,至此,小提琴史上又多了一份偉大的作品?!?/p>
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展開教學,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課堂中來,使之既能夠掌握與小提琴曲的創(chuàng)作者與創(chuàng)作背景有關的音樂理論知識,又能夠了解到更多的課外知識,這對于其學習興趣的提升可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3.3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小提琴教學方法以“多對一”的教學方法為主,教師的教學難度極大,教學強度極高,教學效率低下。改“多對一”為“一對一”,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掌握水平,增強小提琴技能,具有重要價值。同樣以《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為例,教師可采用以下方法展開教學:
第一,由教師向學生講述與《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有關的音樂理論知識,加強學生的理論基礎。第二,以2人或4人為一組,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針對不同的理論知識(如《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的旋律特點等)進行探討。第三,10分鐘后,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一位代表,對該小提琴曲進行賞析。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所得出的結論為之打分,并將分數以形成性評價的形式記錄到教學評價過程中。
綜上所述,將音樂理論應用到小提琴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基礎能力,可對教學起到極大的指導作用。小提琴教師應指導學生了解不同大師的不同思想,提升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教師應將課外知識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展開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小提琴教學水平的及學生技能的提升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鳳,柏宏,谷麗萍.“啟發(fā)——探究式”方法在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研究,2016(03):112-114.
[2] 李振中.淺析小提琴室內樂課程建設的多樣性與靈活性發(fā)展特色[J].黃河之聲,2015(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