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
摘要:本文結合筆者近年來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和體會 ,分析了高初中物理知識的臺階所在,并闡述了在高一物理教學中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學銜接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臺階;銜接;學習積極性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普遍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剛接觸高一物理時覺得高中物理難,主要難在高中物理知識與初中物理知識的臺階較高。如何處理好高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順利地從初中生身份過渡到高中生身份,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本文結合筆者近年來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和體會,分析了高初中物理教學的知識臺階所在,并闡述了在高一物理教學中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學銜接的一些做法。
一、低起點,逐步到位
高中物理知識難理解和高中物理題不易做是大多數學生對高中物理的最初感受。初中物理教學多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物理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定義與解釋也多是簡單粗略的,對物理知識的應用和拓展往往也限制在簡單、直接的物理過程中。區(qū)別于初中物理知識,高中物理知識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明顯高于初中,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不僅要弄清它的表面涵義,還要逐步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及外延拓展,更要掌握不同概念和規(guī)律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高中物理對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的能力、應用數學的能力和實驗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要求也明顯高于初中,如果剛進入高中就對學生高要求,事必會給學生一個較高的知識臺階而增加了學生適應高中物理學習的難度。
高一物理的教學起點要低,在課堂中不應急于講授新知識,而應先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復習初中知識,再過渡到高中的新知識,盡力將高初中知識相銜接起來。例如,講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先復習什么是“受力”,什么是“施力”;講懸掛法確定物體重心時,應先復習二力平衡的知識;講力的合成和分解時,要先復習初中數學中三角部分的知識;講直線運動時,要先復習初中路程、速度和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這樣,有了一個較低知識的臺階,學生接受高中知識才會更輕松、更高效、效果更好。
二、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
初入高中的學生。往往存在課都聽懂了作業(yè)卻不會做、作業(yè)一做就錯一放就忘等現象,這些現象除了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不透徹不全面外,也與教師教學層次設置的不合理有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對所教的新知識不能要求學生一次到位,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放慢速度,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由漸入深,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而呈螺旋式上升。如在《牛頓第二定律》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牛頓第二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應先將有關概念作為預備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如力的概念、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頓第一定律等,以掃除定律學習中的外圍障礙,再進行定律的實驗和理論討論。在安排學生練習時,要注意題型和難度的控制。先練習水平面上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斜面問題;先分析物體受一個力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物體受多個力的問題;先研究單個物體問題,再逐漸深入分析連接體問題。這樣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降低了學習新知識的臺階,可以使學生有持續(xù)的“成就感”,保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動力,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是高一學生克服知識臺階的關鍵所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適當的方法手段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教學中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多做實驗,做好實驗。大多數學生在初中對物理都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是由于初中物理實驗多,觀察多,動手多,這些內容都很適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加之初中知識本身難度不大深度不深,所以學生學起來較為有趣,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而高中物理中卻充斥著大量的抽象模型和數學化描述,這一突然轉變有可能就此消滅了學生的興趣點。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多安排一些實驗,并注意提高實驗效果。如在學習物體的重心位置與物體形狀的關系時,拿一段粗細均勻的直鐵絲,同學們很容易就能回答出,鐵絲的重心在這段鐵絲的正中間,再把這段鐵絲彎成一個圓環(huán),用懸掛法測出圓環(huán)的重心在圓環(huán)的中心。通過這個演示實驗,同學們很容易就能得出物體的重心位置與形狀有關且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的結論。
(二)注意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物理是一門與生活實際聯系及其緊密的學科,這一點學生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就有了較深體會。高一物理教學如果避開生活實際而對抽象的概念、數學化的過程泛泛而談,這自然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所以盡可能多地將所學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講合力和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這一內容時,可在課堂上先讓一名同學自己提起重物,再讓他與另一名同學一起提起該重物,讓他向全班同學描述兩次用力是否相同,兩次效果是否一樣,這樣,既能讓學生體會到哪個是合力哪個是分力,又能讓學生體會到合力和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
(三)利用物理學家的生平、事跡和名人名言來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適當地介紹相關物理學家的生平、事跡和名人名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毅力。如牛頓是怎樣勤奮學習,廢寢忘食工作,為人類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樣為追求真理與教會作斗爭的;布魯諾是怎樣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等等。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可以解決關于物理學史的題目。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編制理論聯系實際的習題等方式來擴大學生的視野、樹立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
總之,我們在高一物理教學中要采取一系列恰當的環(huán)節(jié)和手段來讓學生更輕松地由初中物理學習過渡到高中物理學習中來,降低高初中物理學習的臺階,做好高初中物理在知識體系學習方法等各方面的銜接,盡最大可能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讓學生樹立起學好高中物理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