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善平
【中圖分類號】 G6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8)07-0-01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的是,教師傳授體育知識、技巧,令學生們掌握運動加技能、提高身體素質(zhì)。體育課也同其他學科課程有著共同之處,體育課也是教師教、學生學,所以,要提高課堂的質(zhì)量,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是遠遠不夠的,學生主體的積極性才是至關(guān)重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老師在體育教學中,就會想辦法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到體育課堂學習。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體育課是學生體育意識得到培養(yǎng)的主要渠道和載體。在體育教學中,老師必須注重教學方法,要有目的的培養(yǎng)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課堂中去,有計劃地滲透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繼而吸引學生努力進行體育鍛煉,完成體育教學課堂上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體育課在現(xiàn)在的素質(zhì)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收看體育新聞節(jié)目,比如奧運會以及大型國家比賽項目,讓學生感受體育賽場上運動員拼搏頑強的體育精神與人文素質(zhì),增加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和關(guān)注,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放任自流并不能夠做到,而需要我們通過嚴格的課堂規(guī)則和紀律來加以要求。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諸如“體育課就是隨便玩、體育課學不到什么、體育課隨便混一下就過去了”等錯誤觀念,努力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從而得到鍛煉,增強體質(zhì)。
二、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恢币詠?,在體育課堂中,教師都按照自己的習慣來安排課堂內(nèi)容,不注重學生自身的愛好和興趣。在教育新理念的影響下,老師應以學生為本,需按照學生的興趣來備課,安排教學內(nèi)容,并且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在體育鍛煉中得到樂趣,而不是唯有的疲憊和汗水。
與此相反,如果教師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教學,學生們便容易對體育課產(chǎn)生反感甚至厭煩的心理,不容易發(fā)揮體育課放松身心的真正目的,反倒會適得其反,學生們在枯燥的內(nèi)容中逐步喪失對體育的興趣,是很可怕的事情。比如,談起跑步,現(xiàn)在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都會很頭疼,但一說到籃球,大部分孩子都會喜歡,教師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將枯燥的跑步融入到充滿樂趣的籃球中,這樣不僅使學生得到鍛煉,又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達到對體育的審美享受。
三、有的放矢
學習要有目的的進行,不能無的放矢。例如某教師隨意安排課堂計劃,一節(jié)課讓學生又跑步又跳遠,甚至還利用剩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徒手排球運動。在體育課結(jié)束以后學生們表示十分疲憊,但是卻說不出自己在這節(jié)課當中有什么收獲,因為教師的隨意性太大,所以根本不知道教學的目的是什么。而另一位體育教師在課前就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教學計劃,在教學時嚴格遵照計劃進行教學活動。每節(jié)課的開始就向?qū)W生明確表達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需要掌握的技能。然后讓學生進行熱身活動以后,按照當天的教學計劃安排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們在由于有計劃有目的開展了專業(yè)訓練所以紛紛表示通過這節(jié)體育課學到了許多體育技能。從以上對比中我們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習必須有目的性,有計劃的進行體育鍛煉,而不是盲目的跟風隨大流,這事集氣管鏡的事情。
四、豐富教學方法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是避免不了的情況,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變換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們能夠集中精力,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比如,在一節(jié)體育課上,理論學習累了,教師便可以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加強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扎實地掌握了所學,又從中收獲了樂趣和友誼,更重要的是,經(jīng)過這堂課,學生會對下堂課有所期待,這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學生的積極性也便自然而然地調(diào)動起來。就以排球教學來說,很多學生是在初中才開始接觸到排球,因此對排球運動并不是很熟悉,也因此沒有十分濃厚的興趣。教師為了更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可以事先先組織學生在室內(nèi)利用多媒體觀看一場精彩的排球賽事,教師在一邊做講解,跟學生介紹一些排球的基本知識,以及讓學生感受排球運動的熱情。在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以后,教師再安排學生到室外進行練習。
五、善于探究學生心理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不能讓學生做機械的模仿練習,最重要的事要利用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善于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學習動機和興趣,注意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盡可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例如,高個子的同學喜歡籃球,稍矮一些的同學喜歡足球和乒乓球,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老師也要努力探究學生心理,按照學生的喜好去安排教學內(nèi)容,或者分小組練習不同的項目,從而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學生常用自己喜歡的東西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并將這些心理運用到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啟發(fā)。以籃球教學來說,有的教師為了訓練學生們的投籃水平,安排了整整一節(jié)課進行投籃訓練,同學們在訓練了20幾分鐘以后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喪失了學習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安排不同的訓練項目。例如先安排學生進行投籃運動,然后告訴學生只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一定數(shù)目的投籃就可以自由練習籃球。有的同學完成投籃運動以后就會去自發(fā)的學習運球,有的同學會組隊一起學習傳奇,有的同學會嘗試三步上籃。教師在學生自由訓練的時候也要從旁進行指導,以保證學生更好地掌握籃球技能。這樣的分組教學完全滿足了學生們的心理需求,學生能按照自己的興趣有計劃地投入到籃球?qū)W習當中,對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大有裨益。
體育運動與人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guān),這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的共識,人們愈發(fā)清楚地認識并承認。因材施教,用多種教育方法,是把課上好的主要途徑。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被動鍛煉成為主動鍛煉,會使教學效果達到質(zhì)的飛躍。帶領(lǐng)學生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告別體盲,身強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