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澤虹
【摘要】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與學校的共同教育,針對當前中職學校家校聯系的互動性不強,導致家校聯系實效不顯著的現狀,如何利用多媒體加強家長和老師的互動、擴展聯系途徑、從而提升家校聯系的實效性,是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者需要關注的重要方向。家長參與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國目前的家長參與現狀不容樂觀,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傳統(tǒng)家校聯系方式的制約,因此我們呼喚更加快捷的家校合作形式,以信息技術為平臺的家校協同教育形式,從而實現家校合作信息化。
【關鍵詞】家校溝通 方法方式 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234-02
教育部有關文件明確指出:學校教育要“聯系學生家長,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讓教育走近家庭,服務家庭”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式,也是家庭、社會、學校三方合力促進教育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學校教育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配和、強化,才有可能受到最好的效果。加強家校聯系已經成為中職學校提升德育工作實效的一種重要途徑,很多學校相當重視家?;ネǎ阉鳛樘嵘逃|量,改革學校管理的舉措之一;其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家校聯系平臺等等,學校通過這些家校聯系形式將涉及學校宣傳、學生安全、行為規(guī)范、心理輔導、思想品德教育等內容傳遞給家長。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家校聯系的效果不顯著,存在的局限性較大,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研究。
一、家長會是家校協作的陣地,是家長了解學生的教育現狀、教育手段和培養(yǎng)目標的橋梁
在我國的現實種種事例和調查中了解到,我國的家長與教師在教育理念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分歧,家長與教師之間還存在相互推諉教育責任、共育意識不強的現象。一方面,家長對大部分家校合作活動的具體事項的態(tài)度顯得消極,大多數家長只是要求“了解情況”或是“提建議”,主動參與合作活動的意識不強,甚至小部分家長把促進學生的成長的義務完全歸于老師與學校。只注重孩子的分數和成績,在學習方面能與學校配合教督促孩子做功課,卻忽略孩子的德育和心理教育。
理想的狀況是學校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匯報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情況及工作計劃,聽取家長的意見,共同研究改進工作;而家長通過家長會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學習成績、思想表現等。但現在的家長會依舊是學校和教師向家長簡單傳達學校有關政策和學生在校信息的場合,信息的流動是單向的。教師和家長雙向交流的機會并不多,且受時間限制(一期一次),家長希望和教師多多交流經驗、及時解決問題的目的很難達到。
二、電話聯系是家校溝通的媒介
由于中職生源較廣,學生來自全縣及周邊市縣,很多學生都遠離父母,空間和時間已經成為學校順利進行家校溝通的主要問題,因此,電話成了家校溝通的工具。中職班主任可以通過和學生家長打電話,大致了解本班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個性和學生特點等,正確把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從而開展有針對性、有個性的教育,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互補,形成合力。但有的班主任平時少與家長聯系,只有學生在學校惹了事、闖了禍后才給家長打電話。這類電話聯系會讓家長尷尬,長久下來,產生了一種“條件反射”,認為接到班主任和教師的電話,孩子一定在學校有違紀行為或出了問題等等。
三、家長學校是家?;ネǖ闹匾d體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只是滿足孩子在物質生活上的需求,主要任務在“養(yǎng)”,而“教”的責任,應由學校來承擔。據調查,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家長將孩子送到中職學校,并未指望他們能學到什么,而是想給孩子找個“長個子、練身體、有看管”的“大幼兒園”,對孩子實行“不管”“不問”,家?;ネǜ嗟刂煌A粼凇敖鉀Q問題式”的層面上。學校成立家長學??梢詡魇诩彝ソ逃R,讓家長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規(guī)律和方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豐富家長的家庭教育理論、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現代家庭教育環(huán)境。在實際工作中家校聯系活動常常以學校、教師為中心,家長學校的授課常常是教師對家長基本上采用簡單的灌輸方法,由教師教家長該如何去做,只有單向交流,缺乏雙向對話。甚至個別教師還認為家長不懂教育,不了解孩子,居高臨下,致使許多家長到學校后誠惶誠恐,怕說錯話,怕得罪老師,家長和教師在整個活動重處于不對等的地位,其結果必然是學校和教師無法得到更多的有效反饋信息,從而降低了家校聯系應有的功效。
一個學生的成長離不開遺傳、教育、環(huán)境這三大要素,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但是,目前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案例一:我班有個學生上學經常遲到,扣了班級紀律考核分數。于是請家長來校,探尋學生遲到的原因,希望學生家長引起重視??墒羌议L打電話來,說:“老師,實在對不起,我工作忙,沒能來成。不過您放心,我已經把他痛批了一頓。”顯然,這位學生家長僅僅把與學校教育配合單純定義為教訓孩子,為老師出氣,是一種過于簡單的理解。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已較多存在著一種明顯的缺失,那就是缺乏情商的培養(yǎng),缺乏家長與孩子之間心靈的相互溝通、理解、寬容。如果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給學生成長補“生命一號”,那么情商的培養(yǎng)無異于給學生“心靈雞湯”。
案例二:我們班有一個琦琦的女生,剛開學的時候,她染著一頂金黃色的頭發(fā),戴耳環(huán)、紋身、抽煙,簡直像社會不良少年,和班里的大多數同學都不怎么交往,完成作業(yè)的情況比較差,甚至經常曠課。一開始,我心里對這個小姑娘沒什么很好的印象,幾次找她進行談話,但都收效甚微,她依然我行我素。在與她父親聯系的過程中,其父親都以對其女兒無法管制為由推脫責任,并宣稱讀不讀都無所謂,只要她開心。
該生的家庭屬于離異后重組的家庭,這樣的家庭背景對于他的成長是造成極大的陰影的,所以該生性格非常固執(zhí)。其父母平時忙于工作,她與父母分居獨住,因此,養(yǎng)成了她獨來獨往無約束的性格。其父親文化水平較低,并且一直秉持著一種比較放任自由的態(tài)度教導孩子,另外,其父親金錢上的支持尤為明顯,有求必應。用金錢滿足孩子的需要,該家長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對于學校的教育,沒有做到配合和支持。正因為該生家長的如此不配合,態(tài)度如此的極端,才會對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和班主任老師的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對家校合作工作形成了阻力。
四、互聯網、移動通信技術搭建起來的家校信息互聯平臺的使用
信息時代的家校聯系方式主要有:家校聯系簿,發(fā)送E-mail、開通校園網、建立網上家長學校、建立班級網站、開通微信或QQ群聊等方式。雖然在實際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效果,但在具體的應用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提供的信息沒有新鮮感,短信缺乏相應教育內容與方法,家長查看不及時等問題,應給予正確的引導宣傳。
1.以學校為主體。建立微信公眾信息平臺,利用其操作便捷、加入微信平臺無門檻;人際交流的高時效性、同步性,信息抵達率之高;內容推送的豐富性;消息推送的精確性;實現信息的精準推送。學??梢岳梦⑿殴娖脚_推送關于本校招生就業(yè)、社團活動、學術報告、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就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最新資訊信息,增加自己在學生、家長、社區(qū)乃至國際中的關注度,實現學校品牌的傳播,可以節(jié)約宣傳成本。將學校辦學的方針政策、取得的成績、教育教學新聞在平臺上發(fā)布,讓家長關注,達到宣傳學校,提升學校美譽度的效果。
2.以班主任老師為主體、班委會協作,平時客觀的收集同學們上課、自習、生活的一些照片、視頻。對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進步表現,然后點對點的發(fā)送給家長,使家長能直觀的客觀的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在家庭教育時能肯定孩子的進步,指出孩子的努力方向。班級建立學生管理、班級貼吧、網絡評論、互動留言等欄目,豐富的互動形式,也深化了教育內涵,讓家長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更好地配合學校開展各項教學工作。使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形成合力,有的放矢,能科學地、合理地、最有效地縮短了教師與家庭溝通方面的地域限制和時空限制。
我們要靠教育行政部門指引,加大力度宣傳和引導家?;?,要采取真正的行動,讓家長也能從中受益,學習當今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相信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用自媒體進行家?;?,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連接起來,家長、老師和學生三者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溝通的“鐵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