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一榕,蔣煌舟,陳康銀,唐寶佳,賴曉蘭,張荔群
(1.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yī)院血液風濕科,福建寧德 352100;2.廈門大學附屬東南醫(yī)院,福建漳州 363000)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為自身抗體的產生和多器官系統(tǒng)累及。該病多發(fā)于兒童和中青年女性且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3]。有研究表明,尿酸與冠心病和中風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且持續(xù)高尿酸水平可預測SLE患者的損傷程度[4-5]。目前有關SLE患者尿酸與腎損害進展之間關系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SLE患者尿酸水平是否導致新的腎損傷,為臨床SLE治療提供更多依據(jù)。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yī)院血液風濕科治療的SLE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4例,女196例,且均符合最新的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制定的標準,排除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本研究已經通過醫(y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且所有的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jù)患者有無腎損傷,將其分為有腎損傷組(Y組,182例),無腎損傷組(W組,28例)。
1.2方法 本研究的人口學數(shù)據(jù)包括性別、疾病診斷年齡,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每6個月進行1次調查,包括問診、病史回顧、查體和實驗室檢查。進行本研究的分析時,對患者病歷和信息進行了匿名化,共進行了兩次調查。采用美國Beckman AU5831生化儀分別測定空腹血糖、總膽固醇、三酰甘油、肌酐、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采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指數(shù)(SLEDAI)確定基線時或隨訪期間的疾病活動情況;采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國際合作診所/美國風濕病學會(SLICC/ACR)損傷指數(shù)SDI對疾病損害程度、疾病持續(xù)時間、代謝綜合征并發(fā)癥和狼瘡性腎炎進行評估。同時調查研究過程中患者糖皮質激素、當前服藥劑量和服藥時間,以及抗瘧藥和免疫抑制藥物的服用情況。
2.1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構成、病程、經濟收入、SLEDAI、SDI、潑尼松當前服藥劑量和服藥時間、抗瘧藥和免疫抑制藥物的服用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尿酸、血肌酐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n血肌酐(mg/dL,x±s)潑尼松當前劑量(mg/d,x±s)潑尼松給藥時間(年,x±s)抗瘧藥的使用[n(%)]從未使用曾經使用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使用[n(%)]從未使用曾經使用正在使用Y組1820.78±0.347.27±6.687.01±6.1318(10.6)21(12.4)131(77.1)46(27.1)38(22.4)86(50.6)W組281.24±0.607.50±7.259.63±8.681(6.3)3(18.8)12(75.0)2(12.5)2(12.5)12(75.0)P 0.0010.9270.3330.6900.172
2.2尿酸ROC曲線分析 通過尿酸繪制出相應的ROC曲線,其診斷腎損傷的最佳臨界值為5.5 mg/dL,曲線下面積(AUC)為0.776,靈敏度為68.8%,特異度為87.1%。
2.3尿酸值作為連續(xù)變量時單變量和多變量的分析 182例有腎損害的患者中,90例(49.5%)患有高血壓,20例(11.0%)患有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升高,166例(91.2%)患有肥胖癥,56例(30.8%)患有高脂血癥,94例(51.6%)低密度脂蛋白(LDL)值升高,110例(60.4%)高密度脂蛋白(HDL)值降低。在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中,這些合并癥與新發(fā)的腎損傷均無明顯相關性(P>0.05)。
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中,將研究開始時所測的尿酸值作為連續(xù)變量,結果顯示,尿酸水平和血肌酐與腎損害進展程度具有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尿酸值作為連續(xù)變量時單變量和多變量的分析
續(xù)表2 尿酸值作為連續(xù)變量時單變量和多變量的分析
注:HR1、95%CI1、P1為單變量分析時的統(tǒng)計量;HR2、95%CI2、P2為多變量分析時的統(tǒng)計量
2.4尿酸值作為二分類變量時單變量和多變量的分析 以尿酸水平為5.5 mg/dL為臨界值,將其分為較高和較低的二分類變量,結果顯示,較高的尿酸水平(>5.5 mg/dL)與腎損傷具有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尿酸值作為二分類變量時單變量和多變量的分析
續(xù)表3 尿酸值作為二分類變量時單變量和多變量的分析
注:HR1、95%CI1、P1為單變量分析時的統(tǒng)計量;HR2、95%CI2、P2為多變量分析時的統(tǒng)計量
SLE是一種多發(fā)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早期、輕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漸增多。已有相關文獻報道證實,血清尿酸水平與以下幾個腎損傷的影響因素有關:糖尿病、高血壓和炎癥,且尿酸水平升高往往預后不良;慢性腎臟病3~5期的患者,高尿酸血癥和腎功能迅速惡化是增加住院率的危險因素[6-7]。對于血尿酸水平在正常高值范圍內的糖尿病腎病(DKD)患者來說,高尿酸血癥也是一項與其進展有關的獨立危險因素[8]。
據(jù)報道,穩(wěn)定型高尿酸血癥可影響SLE患者繼發(fā)性肺動脈高壓的預后[9]。因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大量的SLE患者在就診時未被診斷出肺動脈高壓。這時,血尿酸水平可作為肺動脈高壓篩查的替代標記物[10-11]。高尿酸血癥與SLE患者發(fā)生中風和周圍神經病變有關,它也與高血壓、高脂血癥和動脈血栓形成有關,同時,尿酸水平與SLE患者狼瘡性腎炎的進展獨立相關[12]。
本研究發(fā)現(xiàn),SLE患者高水平尿酸值與腎損傷發(fā)生有關,其水平越高,腎損傷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大。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要認真考慮慢性高尿酸血癥的“無癥狀”概念,并因此修改血清尿酸水平的正常值范圍[13]。動物實驗研究中,實驗模型組SLE大鼠巨噬細胞白細胞介素(IL)-1β、IL-6、腫瘤壞死因子-α、NF-κB等表達水平明顯升高,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表達水平明顯降低,可能由于這些指標的變化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升高[14]。
綜上所述,尿酸水平SLE患者與腎損傷發(fā)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且在基線診斷時不受年齡、性別、病程、社會經濟狀況、疾病活躍度、損傷情況、血肌酐水平、有無狼瘡性腎炎、并發(fā)癥、潑尼松的應用、抗瘧藥及免疫抑制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