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 賈飛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重點項目:新媒體視野下傳統(tǒng)文化傳播路徑研究(201710304041Z)。
摘 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重要的精神財富,在信息快速傳播的新時代,古裝電視劇作為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之一,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揚與繼承有著重要的作用。當下古裝電視劇市場諸如商業(yè)氣息過濃、服裝朝代顛倒、偏離歷史原貌等問題層出不窮,極大地影響了大眾對歷史的理解和接受,阻礙了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傳播。剖析這些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對更好地傳播傳統(tǒng)文化具有深刻意義。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古裝電視??;存在問題;原因
作者簡介:李瑩瑩(1997-),女,江蘇連云港人,江蘇省南通大學文學院新聞學本科生;賈飛(1986-),男,江西萍鄉(xiāng)人,江蘇省南通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2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并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1]傳播媒介是文化建設工作中的關鍵一環(huán),電視劇尤其是古裝電視劇對傳播傳統(tǒng)文化具有明顯優(yōu)勢。在文化環(huán)境大繁榮的背景下,出現了大量制作精良的作品,與此同時,古裝劇市場開始出現各種亂象,反思其原因以提高古裝劇質量、促進傳統(tǒng)文化在古裝電視劇中更好地傳播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一、古裝電視劇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及現狀分析
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歷史的洗滌,不斷演變前進,它相較于現代文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傳統(tǒng)文化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其廣,豐富多彩;其深,高深莫測。其次,民族特色,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所特有的,在文化斗爭中,中華文化以其強大的同化力、融合力使文化入侵者被征服、被同化、被融合。最后,種類繁雜,形式多樣。思想、文字、語言等一切與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令我們身心愉悅、精神富足的都是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傳承和發(fā)揚的獨特性,文化的感染需要特定的情境和氛圍。古裝劇通過選取一定的年代背景,布置場景,以一定的歷史演變和人物命運的變化展開劇情,逼真的場景設計給觀眾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讓他們全方位地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渲染和熏陶,以此來達到在受眾群中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由此看來,古裝劇對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效果和作用都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
古裝電視劇以其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和銳不可當的勢力開創(chuàng)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新天地,大批優(yōu)秀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新版《紅樓夢》自2010年6月在各省臺陸續(xù)開播,各地開播收視率屢創(chuàng)新高,央視索福瑞收視數據[2]統(tǒng)計顯示:
再有2011年的《甄嬛傳》到2015年的《瑯琊榜》,這兩部劇在中國甚至整個世界掀起了一波收視狂潮。2013年初《甄嬛傳》在韓國、日本播出,僅一周就迅速成為熱點話題。《瑯琊榜》在國內創(chuàng)下收視第一的好成績,不僅如此,該劇還登上了戛納電視節(jié)、非洲電視節(jié),成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重點推介劇目。兩部劇作不僅劇情引人入勝,劇中畫面更是精美細致,場景設置基本符合對應歷史時間的風俗人情,巧妙地融入了傳統(tǒng)文化中真善美的價值取向以及剛正男兒的家國情懷,引起觀眾的共鳴,實屬電視劇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典范之作。
二、傳播路徑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電視劇自1958年《定軍山》開始發(fā)展,80年代古裝劇開始有了一席之地,90年代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出現了諸多優(yōu)秀的古裝電視劇。古裝劇對于傳統(tǒng)文化傳揚雖有很大優(yōu)勢,但這并不代表古裝劇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肆意而為,近年來,古裝劇數量增速很快,但質量卻良莠不齊,就此我們對500名路人進行隨機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古裝劇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質量問題:
第一,脫離史實,嚴重違反歷史常識,胡編亂造。歷史通過書面媒介記載下的雖然并不齊全,但大體的脈絡和歷史走向基本完整,而越來越多的古裝劇只是借用一個時間、朝代,其中人物、故事千差萬別,脫離史實,傾向于低俗化,娛樂化,這是對受眾的不負責,對歷史的不負責。古裝電視劇特別是在一些“清宮戲”中,傳統(tǒng)禮儀失實問題十分常見:例如,稱謂錯誤,自稱“奴才”和“臣”的混淆,甚至有人物自稱自己的謚號;禮儀錯誤,施禮時古代男子尚左,抱拳施禮必須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這樣以示尊重,女子則相反,但是許多古裝電視劇中,常出現不分男女地混用;朝代背景和行禮不匹配問題也常有發(fā)生。
第二,題材狹隘,時代背景多集中在清明兩代,敘事類型套用傳統(tǒng)的“戲劇化”類型。這幾年古裝劇的歷史背景多以清朝為主,題材上,多為男女之情、宮斗、穿越,有些穿越劇的人物設置沒有歷史依據,毫無理性,對歷史文化和科學的價值觀不夠尊重。而有些宮斗劇則無限度放大了后宮的勾心斗角,劇情背后所傳遞的價值觀嚴重扭曲,對受眾造成嚴重誤導。敘事方式上強調情節(jié)跌宕起伏,突出懸念,過分夸張,大量使用鋪墊;主要人物命運大多極富傳奇色彩,“主角光環(huán)”嚴重,幾乎成為固定設定和套路。
第三,商業(yè)化嚴重,藝術性削減。一部劇作的商業(yè)性目的太強,那么它的藝術性就會被消散。雖然,商業(yè)性是電視劇藝術先天所帶有的本質屬性,但是制作者為了一味地迎合當下娛樂化的潮流和受眾的口味,為求收視率“不擇手段”,在劇中加入了不少偶像化、戀愛元素,例如人物多是俊男美女、錦衣華服,并且讓這些人物都卷入感情糾葛,原本史實記載上的沉迷美色的君主變成一生只為一人的癡心漢,虛構出一個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傾城女主,由她引申出復雜的“三角”關系,以此來吸引受眾眼球。由此,古裝劇的商業(yè)化嚴重,使其失去了它的藝術性,其歷史故事本身的文化魅力也被浮華、躁動的元素所遮蓋,古裝劇的商業(yè)訴求與藝術品位之間出現嚴重失衡。
第四,缺乏原創(chuàng),抄襲嚴重。情節(jié)的老套、題材的局限性導致古裝劇劇情之間相似度極高,大大降低了古裝劇的思想性、原創(chuàng)性,抄襲現象嚴重。約翰·費斯克認為:“類型滿足了人們對于商品的雙重需要:一方面是標準和熟悉,另一方面又要有所區(qū)別?!蓖}材、相似劇情的古裝劇反復制作、抄襲復制,無疑是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倒不如省下這筆費用放在劇情創(chuàng)作上,劇情新穎、制作精良的作品才是古裝劇的最終歸宿。
三、原因及反思
縱觀古裝劇發(fā)展歷史,橫向比較幾部經典作品,造成古裝劇的諸多質量問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首先,一味迎合市場需求,架空歷史,不僅體現在歷史背景,還體現在人物設定,服裝不符合歷史背景,只注重華麗繁飾,宮斗、穿越盛行,傳統(tǒng)的文化審美觀被改變,臺詞現代化。有受眾認為現在的古裝劇完全是披著古裝外衣的現代劇。其次,古裝劇市場的商業(yè)化、利益化趨勢嚴重,制作意義從開始的品味經典變?yōu)橘嵢±麧櫍綖榱藙∽髯呒t,把較大比重的資金放在演員、造熱度上,作品雖呼聲很高,但和作品本身的質量關系不大。古裝劇的制作成本要比現代劇要高,無論是場景、服飾、后期特效,都不容怠慢。然而除去演員收入,制作資金所剩無幾。因而市面上高收視、低口碑的古裝劇層出不窮。最后,監(jiān)管部門把控不嚴,作品送審廣電部門,很多受眾并不能理解為何口碑極差的作品最終能通過審查。受眾需求變化、為求穩(wěn)定收視率照搬經典劇情、不敢推陳出新等都因素都影響著古裝劇的質量。
古裝劇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的不可替代作用促使古裝劇要不斷提高自身質量,增強作品中的文化和精神內涵。一味迎合受眾需求而脫離歷史、市場的商業(yè)化以及監(jiān)管部門的把控不嚴都是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克服的問題,充分開掘和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資源,將是中國影視劇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發(fā)展方向。我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以及電視劇藝術實踐經驗的豐富與更新,那些自覺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營養(yǎng),不斷增強自身文化內涵和精神內容的作品,將不斷涌現并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
參考文獻:
[1]石佳.深刻領會、把握習近平新時代文化思想[N].光明日報,2017-11-03(05).
[2]趙光霞.新版《紅樓夢》各地陸續(xù)開播 質疑聲中收視走高[EB/OL].網易新聞,201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