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摘要: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課的教學一直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所以中學英語教師應該重視英語的閱讀教學,尤其是英語閱讀的課堂教學。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枯燥乏味的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筆者認為應該根據(jù)實際,創(chuàng)設英語閱讀中的詞匯短語的情境教學;在閱讀問答中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教學。以此達到優(yōu)化閱讀課教學的方法,并能有效地提高中學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中學英語;閱讀教學
所謂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標,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具體事件、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促進他們?nèi)婧椭C發(fā)展,以此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閱讀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應試考核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中學英語教師應該重視英語的閱讀教學,尤其是英語閱讀的課堂教學。針對英語閱讀課的課堂教學,筆者認為應該根據(jù)實際、創(chuàng)設英語閱讀中的詞匯短語的情境教學;在閱讀問答中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教學,以此達到優(yōu)化閱讀課教學的方法,并能有效地提高中學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創(chuàng)設英語閱讀課中的詞匯短語的情境教學
眾所周知,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詞匯短語的積累,因為閱讀的文章就是由這些詞匯、短語和句子構(gòu)成,在語法掌握程度基本持平的情況下,詞匯短語積累得越多的同學,其閱讀水平勢必會越高。所以,提高中學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第一步便是詞匯短語的積累。那么怎樣來進行詞匯短語的課堂教學呢?
根據(jù)教學實際,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詞匯短語的情境教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閱讀課之前,布置學生將閱讀短文的生詞短語找出來,并查詞典弄清它們的基礎(chǔ)意思。例如有這幾個單詞:cough,sneeze,smoke,cigarette,drop litter,pick out,pick up,那么教師在課堂講解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動作、語言等表演來詮釋單詞和詞組的意思。拿pick out和pick up為例,這兩個詞組學生非常容易混淆,pick out是挑出、選出、辨認出、領(lǐng)會、明白的意思;而pick up是拾起、得到、學會、獲得的意思。教師可讓學生上臺進行情境表演,區(qū)別兩者的意義,這樣的示范表演不僅讓表演者對詞匯有更深的印象,而且下面其他觀看的學生也可從這種形象的情境表演中,獲得直觀的理解,而這種印象是比單純?nèi)ビ洃浽~語更深刻的。另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在了解詞匯短語基本意思后,多多地造句,從而加深對詞匯短語的準確記憶。這樣學生就可能會造出這樣的句子:I picked out the green one between the green apple and the red apple.和I picked up English when I talked with Americans day by day.
二、在閱讀問答中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教學
(一)聽歌曲
學生主體參與是在教學環(huán)境條件下的一種特殊活動, 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 這一過程若配合得當, 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 使英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定的條件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 把學生快速引到閱讀課堂中。 例如九年級教材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這篇課文主要是介紹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他們對這些方法的看法。 我為學生準備了一首和英語學習方法相關(guān)的歌曲“You and me”,這首歌簡潔易學, 既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又便于學生迅速地進入英語學習的氛圍; 既活躍了氣氛, 也為整個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奠定了基礎(chǔ)。 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上既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調(diào)動不同智能優(yōu)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看錄像
在閱讀課導入中,看錄像常常能夠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七年級上 Unit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B 一課, 重點是復習時間和動詞詞組,以及通過閱讀學會如何通過寫信和朋友談論日常作息習慣。在 Pre-reading環(huán)節(jié),我為學生播放了一段關(guān)于小白的生活片段,通過此片段復習 SectionA 的目標句型和動詞詞組, 學生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
(三)引導學生開展分角色情景對話
教學中我注意挖掘教材,圍繞課文主題引導學生開展情景對話等交際活動。這種活動頗具創(chuàng)造性,可以設計成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記者采訪,也可以是課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 活動形式可以是兩人活動(Pair work),也可以是小組活動(Group work)。如果師生配合默契,往往能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例如在教授八年級下 Unit 2 時, 圍繞單元的主題目標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我讓學生分成兩大組, 討論What do you often do with your friends? 為了教育學生友情需要用心培養(yǎng), 以及為后面討論為什么 Lonely Kid 沒有受到朋友的生日邀請打下伏筆。 學生反應較為活躍。
總之,閱讀教學過程過程中,學生應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只扮演一個導演的角色。教師有效地引導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礎(chǔ)。學生的理解是保證,學生的運用能力是關(guān)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是升華。只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 的效率和質(zhì)量,真正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閱讀課上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精心設計閱讀教學過程,使學生拓寬視野,由被動接受知識轉(zhuǎn)化為開動腦筋主動探索知識,從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