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瑩
(武夷學院 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
音樂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占有重要地位,一部好的聲樂作品要如何演唱才能經(jīng)久不衰?本文將以歌劇《江姐》中的《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唱段為例進行歌唱分析,闡述什么是想象,想象與歌唱之間的重要聯(lián)系,以及演唱作品時要如何運用想象將最好的演唱效果呈現(xiàn)出來。
想象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是憑借記憶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加工而產(chǎn)生新的形象的一種心理過程。要如何才能產(chǎn)生想象呢?首先,要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累表象,表象積累越多,具備了豐富的閱歷,想象才可能發(fā)展起來,才能將腦子中的材料進行加工,產(chǎn)生新的形象;其次,要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對事物保持新鮮感,有利于激發(fā)想象力的產(chǎn)生;最后,應滿懷創(chuàng)新的激情,當一個人的創(chuàng)新激情處于高潮時,就容易產(chǎn)生靈感,捕捉靈感,進行思維加工,一旦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被捕捉并施以藝術加工,就可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之變成有價值的藝術成果。人類的一切創(chuàng)造,都含有想象的作用,作為一個藝術家,無論是哪一門藝術形式,只要他開始創(chuàng)作就必須充滿想象。
聲樂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學科,演唱者本身就是它的演奏樂器,是直接用聲音和語言傳遞信息來引起聽眾共鳴的。想象在演唱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項技能,富古森認為:“歌聲是思維觀念的一種物質(zhì)反映,因此歌唱者越是能獲得一個完美的聲音想象,就越能獲得與之有關肌肉活動的配合,而把那個音發(fā)出來。”[1]黑格爾也認為“如果談到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盵2]對于聲樂演唱者來說,想象更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形象的塑造,沒有藝術形象的塑造,就沒有充分的情感表現(xiàn)。
“聲樂藝術表現(xiàn)是聲樂藝術的靈魂和生命,它的依據(jù)是曲譜上詞曲作者賦予作品的形式和內(nèi)涵 (一度創(chuàng)作),它的實現(xiàn)一定要靠所有演唱者對作品的正確理解、默契、配合,并以帶有自己特色的解釋和處理(二度創(chuàng)作),使其音響化和形象化?!盵3]在歌唱的過程中,無論是學習還是表演,都離不開想象,首先要求有詞曲作家寫出好作品;其次要求演唱者領悟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并用心來詮釋歌唱,才能使作品耳熟能詳、朗朗上口。要達到這些要求,必須要求歌者具有較高的演唱技能和表現(xiàn)力,演唱技能需要通過先天的條件和后天的艱苦訓練不斷積累而成;表現(xiàn)力則需依靠演唱者自身的領悟力,歌者通過領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帶動自身情感,對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
聲樂演唱是一種以人聲為樂器,通過音樂與語言相結(jié)合來訴諸情感的藝術形式,使聽眾獲得美的感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比其他形式更能強烈充分的表達人類思想感情,如果在演唱時沒有情感的表達,它失去了其特有的藝術魅力。
結(jié)合想象的概念和衡量民族聲樂演唱的標準來看,無論從聲、情、字、味、表、養(yǎng)、象之中的任何一項來看,都和想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奥曇魝€性和特點”是有自身條件的基礎在其中,但沒有想象,不能調(diào)動激情,那么在演唱中,音色無法發(fā)揮到最好的狀態(tài),聲音也就無法表現(xiàn)出來;“情感”則更需要想象來啟發(fā),帶動自身情緒,才能進行演繹;“吐字”時,氣息的良好運用才能使咬字清晰,氣息又需要想象來支撐,遇到高音時,很多人連音都發(fā)不好,就更不要提咬字了;一首作品的“風格和韻味”,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這是每個表演者在演唱之前和演唱過程中需要著重把握的。因為作曲家是帶著豐富的想象力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如果表演者沒有想象力,不能與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產(chǎn)生共鳴,那就根本就無法融入到作品中,也就沒有“風格和韻味”之說;在“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的動作和表情,都是靠思維進行控制,沒有想象,那就是空洞的,沒有意義的,也就不能帶動自己的表演,更無法打動觀眾;演員的“涵養(yǎng)”培養(yǎng)是非常關鍵的,沒有涵養(yǎng)、知識、經(jīng)驗,也就沒有想象,也就沒有在舞臺上的表現(xiàn),也就沒有演員的“氣質(zhì)和形象”了。
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指出:“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師講明曲義,師或不解,不妨轉(zhuǎn)詢文人,得其義而后唱,唱時以精神貫串其中,務必酷肖。”[4]一部作品拿到手中,并不是急于演唱,而應該細細的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寫作思想。作為歌者,當把《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這首曲子拿到手里,首先應該要思考歌曲的背景、體會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心情,再考慮如何把自己領悟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進行二度演繹,只有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才能為后期更好更快的詮釋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江姐》是根據(jù)長篇小說《紅巖》改編而成,由閻肅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創(chuàng)作于1962―1964年的一部大型音樂劇。而《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是歌劇《江姐》第六場在審訊室中的一個唱段,大致內(nèi)容是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被捕,在獄中,江姐怒斥叛徒,面對國民黨特務頭子沈養(yǎng)齋的種種利誘和威逼,江姐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表達出了一個共產(chǎn)主義者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
關于歌劇《江姐》的音樂創(chuàng)作,羊鳴、姜春陽發(fā)表在《人民音樂》1965年第4期上的《歌劇〈江姐〉音樂創(chuàng)作》一文作了較全面的闡述。其中他們說到了6點經(jīng)驗和感想,其中第六點說道:“‘唱里夾白’‘白里夾唱’,以及一些近似‘白’的‘唱’,在中國戲曲中也是多見的。特別是在民間說唱音樂中更是多見。《江姐》音樂借鑒了這種手法。……這種嘗試,對我們作曲者來說不僅解決了手法上貧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揭示戲劇沖突,刻畫人物,找到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盵5]所以,本人認為,作曲家已在文章中把歌劇《江姐》音樂特色進行了最經(jīng)典、最全面、最權威的解釋,吸取了戲曲音樂及民間音樂中的精華;人物情感的激烈變化;“幫腔”及“唱里夾白”、“白里夾唱”等等唱法,都是《江姐》作品獨具的特色。所以,在演唱《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唱段的過程中,應牢牢把握歌曲的音樂特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行演唱。
藝術想象過程的確是始終伴隨著情感,并伴隨有情感的特點,其形象思維深化也是情感的深化過程。[6]故在聲樂演唱過程中培養(yǎng)歌者的藝術想象能力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就結(jié)合《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唱段進行說明。
在第一部分里,從慢板開始,再到“緊板”,最后慢板,歌者將共產(chǎn)黨人比作“春蠶”,表達出共產(chǎn)主義者的無私奉獻和遠大理想。開始慢板是一個抒情性的段落,情緒平穩(wěn)而舒展。第一句“春蠶到死絲不斷……只愿香甜滿人間”是典型的川劇高腔的腔式,如圖1。
圖1譜例1Fig.1 Staff instance 1
此時的演唱是緩慢的,在演唱這個段落時,歌者要想象春蠶吐絲、蜜蜂采蜜,最終卻把自己犧牲的畫面,體會默默奉獻的精神,演唱時眼神應該堅定不移朝前看。在開始的慢板中要把握好“絲不斷”“御風寒”“滿人間”這三個小拖腔,并且需要一字一字清楚的演唱,每個字的字頭一定要咬準,這個要求在民族歌曲的演唱中尤為突出。明朝魏良輔在論著《曲律》中寫道:“曲有三絕;字清為一絕;腔純?yōu)槎^,板正為三絕?!盵7]魏良輔所說的“絕”是指歌唱的絕技,他把“字清”放在首位,是非常有道理的,咬字清晰,才能唱出對“春蠶”由衷的贊美和惋惜,才能表現(xiàn)出江姐堅定的信念,才能讓人們更好的體會到江姐此時此刻甘愿奉獻的情感。而要做到“咬字”清晰,則需要利用想象控制好氣息,采用字與字的首尾相連,聲斷氣不斷,潤腔潤字,精打細磨,在情景中帶動歌者自身的情感,“咬字”才能清晰,才能唱出“留贈他人御風寒”的一片丹心。
隨著伴奏型的密集,“一顆紅心忠于黨,征途上從不怕火海刀山;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則是一個“緊板”,一字一音,速度加快,情緒變得激動,但要注意的是重復部分的最后一句“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一定要堅定的收回,速度又回到慢板,如圖2,并結(jié)束這一部分。這一部分的演唱,整體上應想象身處一種莊嚴而肅穆的氣氛之中,就像正在面對著黨旗莊嚴宣誓——“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想象可以讓歌者的情感處在正確的情景中,這段的演唱要求氣息和音量要有所控制,又要唱得自然、堅定,想象是可以良好的激發(fā)歌者發(fā)聲機能的,只有通過想象的帶動才能達到演唱的要求。
圖2譜例2Fig.2 Staff instance 2
在歌唱中,想象往往是情感表達的先導,歌者在歌詞的暗示下,讓自己投入到想象的情景中去,而每個人對歌詞的領悟各不相同,可以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歷進行想象幫助情景再現(xiàn)。
這一部分為“久盼望神州輝映……染山川”部分,剛開始 “久盼望”“深熱愛”這幾個字,如圖3。是非常柔情的,是在展望祖國的美好未來,充滿希望的憧憬,但鋼琴的伴奏加上了顫音,給人的感覺又是激動的,不僅只有柔情的一面。所以此處的演唱既要唱得流暢,又要唱出剛?cè)嵯酀母杏X。此時歌者可以想象自己正站在黃河壺口瀑布,看著壯麗的景色,贊美祖國江河無限美好,但又被此壯麗的場景沖擊著,內(nèi)心無比激動,在這樣的情感帶動下,就能較好地做出柔中帶剛的演唱效果。
圖3譜例3Fig.3 Staff instance 3
中間部分,兩個“正為了”一定要唱出革命者那種堅定不移的決心,尤其是最后的一句“正為了祖國解放紅日照大地,愿將這滿腔熱血染山川”要充滿強烈的革命激情?!霸笇⑦@滿腔熱血”把速度放慢,“滿腔熱血”一字一音,非常堅定,唱出一種必死的決心和勇氣,在“熱血”后,可以稍作停頓,引出“染山川”這三個字,而這幾個字則應唱得舒展豪放,表現(xiàn)出革命者寬廣的胸懷,如圖3。
第三部分為“粉碎你舊世界……幸福的明天”,如圖4。這一部分是一個“散板”,在伴奏型上是“搖板”,雖然是自由節(jié)拍的,但演唱者還必須與伴奏進行密切的配合,造成一種“緊拉慢唱”的熱烈氣氛,歌劇《江姐》在創(chuàng)作中就大量采用了這類戲曲演唱的風格,演唱中發(fā)音要求相較靠前,講究“氣沉丹田”,強調(diào)“字正腔圓”,對于字的聲調(diào)、歸韻有著嚴格的規(guī)范。此外,力度也應有所對比,如“粉碎你舊世界”中的“你”,這種第二人稱的詞就必須突出,“舊世界”則需要用痛恨的語調(diào)來強調(diào),這樣對比就更加強烈,“緊拉慢唱”的效果就更加鮮明,更容易突顯出江姐對黑暗社會的痛恨和粉碎它的決心,在演唱時一定要把握好情感,這些情感的展現(xiàn)都需要歌者由心而發(fā),而想象的作用就是歌者利用自己經(jīng)驗,把自身帶入到對《江姐》作品的理解中,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畫面,使抽象的文字變成鮮活的場景,最大程度激發(fā)歌者的情感,準確表達歌曲的意境。
圖4譜例4Fig.4 Staff instance 4
第四部分為 “我為祖國生……不覺辛苦只覺甜”是一個具有戲劇性的結(jié)構段落,速度和節(jié)拍變化較為頻繁?!拔覟樽鎳?,我為革命長,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如圖5。這里是一個“一拍一板”的“流水板”,要唱得鏗鏘有力,作者羊鳴和姜春陽在 《談歌劇<江姐>音樂的創(chuàng)作》中所提到的“白里夾唱”的演唱方法,在這里就體現(xiàn)出來了,每一個字要加重噴吐能力,氣息還要連貫,像在講述一件事情,但又是帶著曲調(diào)進行演唱的,在動作方面,可以堅定地向前邁上一步,從而來表現(xiàn)江姐的錚錚鐵骨。
圖5譜例5Fig.5 Staff instance 5
“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是全曲主題思想的表達,故應唱得激情四溢,使音樂達到高潮。“春”字要唱足時值,力度由弱漸強,有一種氣貫長虹的感覺。“貢”字上的行腔則應圓潤流暢,但也要有一種內(nèi)在的力度,柔中帶剛。在演唱的過程中,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江姐,利用思想控制情緒,把“氣息”“咬字”“動作”“表情”都積極調(diào)動起來,江姐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充分表達出來。
“不貪羨榮華富貴,不留戀安樂溫暖,威武不屈,貧賤不移”,這一段速度為快板,演唱時語言鏗鏘有力,演唱技巧很高,必須在氣息的支撐下,每一個字吞吐的都要穩(wěn)、準、狠,這樣才能歌頌出革命烈士富貴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民族的解放,無私地奉獻出自己一切的大無畏精神?!柏氋v不移”后可以稍作停頓,從而引出“百折不撓志如山”,從這里開始,速度減慢一倍,但緊接著的“赴湯蹈火自情愿”速度又驟然轉(zhuǎn)快,變回原速,為推出全曲的另一個高潮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圖6。因此,這一段的演唱是需要利用內(nèi)心的想象及運用靈活的氣息來控制好節(jié)奏和發(fā)音,用氣息的支撐來掌握速度的變化,從而帶動情緒的變化,才能為全曲另一高潮的到來奠定堅實的基礎。而這里的表演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江姐,信念堅定,面對威逼利誘毫不動搖。
圖6譜例6Fig.6 Staff instance 6
“早把生死置等閑,一生戰(zhàn)斗為革命,不覺辛苦只覺甜,只覺甜!”這是曲子的結(jié)束部分,也是全曲另一高潮部分,應唱得從容不迫,游刃有余,速度為原速,“不覺辛苦只覺甜”后加上個“rit.”,如圖 7,并可以稍作停頓,感覺準備充分之后再唱,為最后重復出現(xiàn)的“只覺甜”三個字留出空間,演唱這三個字時,應面帶微笑,唱出一個革命者的情感升華,展現(xiàn)出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圖7譜例7Fig.7 Staff instance 7
全曲通過速度和板式的變化來展現(xiàn)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演唱時既要有收有放、有強有弱、有張有弛,又要一氣呵成,形成一個情感表達的統(tǒng)一體,表達出江姐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將一個革命者的堅強、剛毅的思想性格和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演唱整首曲子的過程中,想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歌曲思想感情的體驗、藝術形象的再度創(chuàng)造,無不需要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來實現(xiàn),要有強烈的帶入感,是想象以情感為中介而不斷推進,使歌者便以歌中“角色”的身份設身處地地體驗人物情感,或?qū)⒏星檗D(zhuǎn)移到無生命的對象中,對其做出富于想象性的生動描繪。[7]充分把自己想象成不畏犧牲的革命烈士江姐,把握好情感和意境,這樣演唱才是藝術的再現(xiàn),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通過以上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一曲藝術作品的完美演繹,并不是輕松隨意就可以進行的。歌唱是一種心理創(chuàng)造的抽象過程,要把抽象變成形象,就必須充分地調(diào)動起自身的想象,想象是聲樂藝術中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方式,它需要歌者細心的對曲子進行研究,去體會作品所要表達的韻味,并把其轉(zhuǎn)化為眼中所見、口中所唱,再經(jīng)過音樂思維產(chǎn)生新的形象,最后把曲子的情感展示給聽眾,從而引起共鳴。我相信,《我為共產(chǎn)主義把青春貢獻》這部歌曲通過這樣詳細的分析后,歌者再進行演唱,無論是在聽覺還是在視覺上,帶給觀眾的藝術沖擊都絕不會是平淡無奇的了。
因此,作為一個歌者,不僅需要有高水平的創(chuàng)作思想、藝術修養(yǎng)、演唱技巧,還需要有優(yōu)質(zhì)的聲音素質(zhì)和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與想象力,在藝術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甚至在平時的發(fā)聲訓練的過程中也要以想象去感知、去認識、去理解,這樣才能事倍功半,才能學有所成,才能使中國民族聲樂更加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