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娟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體制也在不斷改革。社會需要心理素質(zhì)與知識技術雙高的人才,初中學校作為人才的主要培養(yǎng)場所,要在培養(yǎng)學生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初中班主任是中學教育的主體之一,要解決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特殊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讓學生對自我有足夠的認識,避免學生自卑、自負等多種負面情緒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己任,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解放學生壓抑的天性,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本文通過對初中特殊學生的成因進行分析,以班主任的角度提出解決方法,促進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學校班主任 特殊學生 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225-01
引言
特殊學生的出現(xiàn)給初中學校在教育學生和管理學生上提出很大的難題,初中教師作為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發(fā)展,成為學生傾訴問題的傾聽者,要做好特殊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中學的學生存在有不太好的家庭條件,學習成績相對來說也是較差的,社會上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包括在學校里與同學們的比較,多方的壓力讓初中生的心理產(chǎn)生了缺陷,心理留下了陰影。
一、特殊學生群體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特殊學生的家庭存在著多種問題。特殊學生的家長半數(shù)以上文化程度都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文化素質(zhì)不高的他們教育子女往往采用不正確的方式,要么就是過度放縱,只會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么就是對孩子使用暴力進行威脅,這兩種方式都會讓孩子走向極端,發(fā)展出不健全的心理。初中學生中的留守兒童和父母接觸少,無法滿足情感上的需求,和爺爺奶奶的代溝又比較大,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老人的身體素質(zhì)又比較差,行動有很大的困難,在管教孩子上難上加難。家庭的溫暖不足,有些初中學生是離異家庭或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他們感覺自己是被拋棄、忽視的,心理有了對家庭的陰影。還有些極特殊的家長本身就是混混,有著很多不良的習慣,長期的言傳身教也讓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了異變。
(二)社會原因
社會對初中學校的關注度漸漸下降,大多數(shù)人對初中學校存在著誤解,對初中學生有著偏見。社會的異樣目光有著強大的殺傷力,傷害了初中學生的自尊心,影響了初中學校形象的樹立。初中學生的家長因為自身社會地位不高也給青春期的初中學生留下了自卑心理,讓他們走上不健康的發(fā)展道路。部分初中學生就是承受著這樣的社會壓力和家庭壓力才讓其成為“特殊”學生。社會在進步與發(fā)展的同時思想也在逐漸開放,多種思想在社會上共同存在。初中學生作為接受能力較強的群體,在受到社會上多種思想的沖擊時,由于自身無法篩選出正確的思想,很容易吸收錯誤的思想,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將標新立異的心理當做潮流,不符合大眾的心理狀態(tài)。
(三)學校原因
初中學校未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在制定教學計劃、安排專業(yè)課程時,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與課程之間融合不到位,加劇了學生厭學的情緒,學生逃課、逃學,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培養(yǎng)不到專業(yè)技能。教師使用教學方法不恰當,無法吸引學生興趣,學生不能專注于知識,無法對老師產(chǎn)生信心。在管理特殊學生的時候,學校沒有盡到全力,僅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tài)度進行處理,對學生進行批評和警告,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學生在長期的懈怠管理中,戾氣越來越重,最后可能做出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學校把開除作為處理特殊學生的有效辦法,缺乏了社會責任感,同時又讓學生產(chǎn)生了逆反的心理。學校的種種作為讓學生對學校產(chǎn)生了信任危機,不融洽的校園氛圍也讓學生感到不舒服,學生只能通過特殊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從而養(yǎng)成了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
二、特殊學生心理疏導過程中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學生檔案
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首先就要了解學生的情況,檔案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通過檔案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避免教師盲目輔導,教師還能通過檔案來知道學生的心理輔導進程,讓輔導有序進行,日后還可以利用學生檔案來進行工作總結(jié)。首先在全校進行摸底調(diào)查,掌握特殊學生的一手資料,建立起特殊學生檔案,然后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考察,制定出符合特殊形式實際情況的心理疏導計劃,對部分同學進行家訪,通過家長合作進行心理疏導。定期組織特殊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心理恢復情況,及時對出錯的學生進行修正,班任和科任老師可以和特殊學生進行“一幫一”結(jié)對輔導,將任務分配分配到每一位教師身上,提高心理疏導的效率。
(二)注意處理方式
班主任處理特殊學生的問題時要注重方式方法,基于事實進行處理,切不可妄加判斷,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注意用平等的身份和學生進行交流,要走進特殊學生的內(nèi)心,了解特殊學生的特殊內(nèi)心世界,從而找出正確的處理方法,要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特殊學生找回自信、自尊。教師要有著強烈的事業(yè)心,把學生的心理疏導作為一個教學任務來做。班主任要以理服人,輔導教育特殊學生要做好長期的準備。班主任要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但是不能事事向家長“告狀”,要獲取家長的支持,多關注特殊學生不在學校時的表現(xiàn),對特殊學生寬容對待,設立一個底線,當學生越過底線時,再對他進行整治,學生會在老師的寬容中產(chǎn)生愧疚感,從而減少自己的錯誤。教師要對特殊學生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堅信自己可以改變特殊學生,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促進學生發(fā)展。
(三)開展集體活動
特殊學生處于集體當中,作為集體的一份子,集體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特殊學生提高心理素質(zhì),讓特殊學生融入集體,找到歸屬感。班主任可以組織多種班級活動,例如辯論、踏青、文藝晚會等,讓學生體會課外活動的樂趣,營造和諧、健康的班級氛圍,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同學們可以展示自身的才華,互相欣賞,提高班級凝聚力。特殊學生會跟隨活動讓同學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得以釋放他們內(nèi)心的壓抑。
三、結(jié)語
素質(zhì)教育是新時期教育改革下初中學校的重要目標,初中學生心理問題會影響學生素質(zhì)的發(fā)展。初中班主任有和學生良好的感情基礎,是初中學生素質(zhì)發(fā)展道路上的引導者、教育者,教師要對初中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利用課外活動,讓特殊學生走出束縛自己的圈子,融入到班級中來。班主人要做好長期的準備,將學生的心理教育長久的開展,采取合理的反式處理特殊學生問題,了解特殊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用自身帶動學生,讓特殊學生走回心理健康的正軌上來,為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金禮官.淺談初中班主任與特殊學生的溝通藝術[J].才智,2017(20):21.
[2]呂曉雨.基于特殊學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要點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255.
[3]彭濤.關愛“特殊學生”構(gòu)建初中學校和諧師生關系[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