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琴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農村高中實施起來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學生認知能力并不能滿足高考能力要求,教育發(fā)展不夠平衡,學生對于歷史教學的興趣不高,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在課堂教學中互動不足等等。教師具體分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問題,并提出一些解決策略,旨在解決問題,真正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3-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28
一、歷史教學的困境
(一)教育發(fā)展不平衡,學校學生生源差
近年來高中生源之爭愈加激烈,很多農村高中出現了無生可招的現象。面對這種現象,很多高中只要學生參加考試就被錄取,這使得本來發(fā)展就不平衡的教育更是雪上加霜。在初中階段,由于競爭力并不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同時,很多學生對于自身的問題反思較少,對教師的要求過高,出現了錯誤都是別人的,成績都是自己的,成為了推卸責任的“卸責一代”。這些學生學習習慣差,學習能力差,作業(yè)做得少,努力少而抱怨多,基礎知識差,學習能力低,這也成為歷史教學改革中需要面對的一項重要問題。
(二)對開卷考試的誤解,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
高中政治、歷史會考科目實施開卷考試,這讓學生有種誤解,以為答案可以在課本上查找出來,從而產生懈怠心理。正是由于這種誤解,導致學生認為上歷史課時只要聽聽課就行,或者不聽課都可以,因為考試時可以翻書查找答案??梢哉f,開卷考試的考試形式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學生學習的惰性,不利于歷史教學新課改的實施,影響了學生歷史課研究性學習的發(fā)展和課堂互動的效率。然而高考題目并不是如大家想象中那樣簡單,同時,高考時也不是采取開卷考試。在實際教學中,經常碰到有學生認為開卷考試很簡單的說法,其實,很多學生讀到課本上的句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該句所反映的歷史規(guī)律和歷史問題,稍有變通更是難以理解清楚。所以,開卷考試本不應該成為學生不好好學習和鉆研歷史教材的障礙。
(三)不切實際的期待,導致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
不可否認,短期內的死記硬背無疑是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最好辦法,在學生自覺性強、對教師絕對服從的時期,這種教育方法有著本身的優(yōu)勢。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的指令能夠得到學生的完全貫徹,在教師布置任務之后,如果有學生不能及時完成任務教師的批評教育往往能夠起到良好的鞭策作用。然而由于高考之前家長過度的期待,導致學生壓力過大,而解決壓力的辦法,便是推卸責任。同時,由于長期以來缺少競爭和知識欠賬太多,學生在學習中往往不能夠有效完成作業(yè),教師的指令和要求也不如早期那樣得到徹底落實。為了實現教育效果的提高,教師往往會加強管束并采取一些強制手段,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沖突增加?;ヂ摼W上出現過很多師生之間的惡性事件,都是教師不能完全掌握情況,過分管束導致學生的過度反應造成的。為了避免發(fā)生類似情況,教師應該學會接受學生的不足,甚至接受學生的懶散,而作為家長更應該對孩子多加關注,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進行合理期待,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四)泡沫化發(fā)展“先進理念”,模板化要求的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推進中,有許多所謂的“先進理念”利用了新課程改革的某些理念。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都有具體的目標和要求,有些要求是過去所沒有的,雖然新增加了一些要求,但是這些要求并不是憑空想象和隨意設置的。由于教師對于這些新的要求把握不足,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便組織教師進行各種教學培訓,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很多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還是不甚了解,在不清楚新課程標準基本要求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夸張和任意解讀,出現了教學模式的“大躍進”。很多學校照搬所謂的先進理念,片面強調所謂的模式,嚴重影響了課堂秩序。比如,曾有一種說法,教室里全是黑板,教師不用講課教學生演算便可以獲得更高的成績。這些廣為流傳并深深影響了很多教師的所謂先進經驗和先進理論,多是所謂專家閉門造車幻想出來的江湖騙術,不是對新課程改革的精準解讀。新課程標準依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層次有著完全不同的要求,有著明確的識記目標、掌握目標、運用目標,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需要與這些錯誤解讀作區(qū)隔外,還需要抵御來自于周遭環(huán)境的各種壓力。比如,在公開課時,教師需要組織模式化教學,有的教育主管部門甚至出臺專門的“教學模式”,如“3+X”教學模式等,而各類教學研究往往需要努力符合這些所謂模式才能獲得認可。中小學教育由于所學知識的簡單性,導致很多人,包括教育管理者和學生家長都忽略了教育的專業(yè)性。其實教育由于受教育對象的不同,每節(jié)課的授課方式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個教師,在面對不同學生時采取的教學方式都會不同,而支撐這些教學方式的除了教師對于學科知識的熟練掌握,更加需要的是教師對于心理學、教育學等教育專業(yè)知識的了解。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則是教師對于學生學情的掌握和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這些互動會根據教師和學生的性格、知識、交流方式等等的不同而不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發(fā)揮專業(yè)能力,傾注愛心,循循善誘、由淺入深地耐心講解,而不是思考如何去迎合所謂的教學模式。只有適合學生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中,為了全面把握“新課標”精神,各層面進行各類培訓,然而很多層面的培訓都沒有做到認真解讀新課程標準中的具體內容,很多層面都沒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很多所謂實例都是幻想出來的,或者說是“別人的經驗”,并不符合課堂教學本身。要想真正解決以上問題,需要腳踏實地,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安排課堂教學,不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不生搬硬套所謂的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決定教學模式,通過反復的訓練,讓學生逐漸掌握所要掌握的知識。教師要提高教學研究的知識性與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拓寬其知識面,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真正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葉國寬.新課改下歷史教學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5(6).
[2] 于根記.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教學改革探討[J].濟寧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12).
[3] 林智海.研究性學習初探——兼論歷史教師應如何適應這一課程教學改革模式[J].龍巖學院學報,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