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來說,如果教師沿用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是不能夠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知識的。語文這門學科的語言邏輯性很強,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概括化、具體化抽象的語言邏輯知識,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中廣泛的語文教學資源,通過整合教學內容來充分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一些電子設備也是教師可以利用的硬件教學手段,開放、共享、豐富整個語文課堂。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常態(tài)下小學語文網(wǎng)絡教學資源的利用做了探討。
一、結合學生個性,對語文教學資源進行挖掘
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對任何知識的學習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因為興趣往往比智力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想在新常態(tài)下把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進行提高,就要注意對傳統(tǒng)的教學觀點進行改變,把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的激發(fā)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把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起來,才能夠幫助學生獲取到更多的語文知識。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小學生的個性普遍活潑開朗,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還比較薄弱,不能夠自主的對語文課本中一些語言文體進行理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個性進行結合,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豐富的教學資源,科學的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豐富,把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充分的激發(fā)出來,這樣的話就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靜夜思》這首詩歌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詩人所寄托的思鄉(xiāng)情懷進行感悟,可以在網(wǎng)絡上收集一些詩人李白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教學的時候分享給學生,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
二、保證學生主體,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對網(wǎng)絡資源進行利用不僅能夠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激發(fā)出來,還可以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一步地進行提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一個主體地位,在對網(wǎng)絡資源進行引用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性進行保證,不僅要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感受和欣賞,還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學會主動的對語文知識進行思考和研究,參與到整個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來,科學的對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
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中,小學生可以得到更加愉快的學習體驗,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豐富的網(wǎng)絡教學素材,來把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起來。教師要對自己在教學中的引導地位進行明確,要革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中的弊端,積極的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獲取,真正的構建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比如說,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坐井觀天》這一寓言故事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明白這則寓言故事蘊含的真諦,教師可以把網(wǎng)絡上一些與主題有關的材料整合起來,分享給學生,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主題,還可以提出“如果青蛙跳出來,會有什么樣的情況出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三、利用網(wǎng)絡技術,對抽象的語文知識進行處理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偏小,他們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依賴于教師和家長的引導,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要注意具體化、直觀化抽象的語言知識,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語文知識點。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要注意避免的,因為這類教學方法往往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不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多媒體等一些新型的教學技術是小學教師可以引用的,它可以幫助教師把枯燥的語文知識進行趣味化處理,生動化整個語文課堂。舉個例子來說,學生在對《雨點》這一課的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地對內容進行解釋,學生是很難理解的,而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把一些下雨的視頻分享給學生,學生就可以直觀地了解到課本的內容,還能夠活躍整個課堂教學的氣氛。
總的來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網(wǎng)絡技術的應用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技術的運用對新的領域進行感知和認識,對于教育來說也是一樣的。小學生在對語文這門學科的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進行了解,才能夠真正、準確地把語文知識在生活中進行使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把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劉琪,四川廣安實驗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