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少數民族地區(qū)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作用及發(fā)展對策
——以新平縣花腰傣的民俗文化旅游為例①

2018-08-28 07:20:22段紅坤朱貴榮
民族藝術研究 2018年4期
關鍵詞:新平縣新平民俗旅游

段紅坤,朱貴榮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將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其主要職責:貫徹落實黨的宣傳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guī)劃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旅游業(yè)發(fā)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游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文化和旅游部的組建,改變了過去文化部門只管文化、旅游部門只管旅游的狀況。從前的那種兩部委單一的而非融合的政府職能部門設置,或多或少影響了文化的保護、傳承,也不便于旅游的尤其是民俗旅游的開展。我們都十分清楚,民族文化是民俗旅游的根基,民俗旅游的開展又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挖掘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兩部委的合并為民族文化尤其是人口較少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挖掘、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以及民俗旅游的開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在我國和我省的一些地區(qū),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積極開拓本土文化資源與旅游的結合,展示民族風情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新平縣以“花腰傣”為品牌的民族文化旅游已經開展了近20年了,其所依托的是一些什么樣的民族文化資源?其民族文化的留存狀態(tài)如何?其對花腰傣地區(qū)民族文化的傳承發(fā)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其發(fā)展有些什么樣的對策?下面就逐一進行調查、探討。

一、花腰傣及其民族文化

(一) 花腰傣的人口及分布

花腰傣是其他民族對分布在紅河流域哀牢山下的傣族約定俗成的一個稱謂,其原因是在這一區(qū)域的傣族服飾上有一個獨特而顯著的特征——其服裝上有一條長長的色彩艷麗的布帶,上面繡滿精美圖案圍在腰間,因而被其他民族形象的稱為花腰傣?;ㄑ鲇写鲅拧⒋鰹?、傣卡、傣仲、傣泐、傣章六種自稱。傣雅、傣灑、傣卡分別居住于新平的漠沙、腰街、戛灑、水塘四鎮(zhèn),傣仲、傣泐、傣章則居于元江的大水平、甘莊、東峨等地,其人口數十萬余人。

漠沙大沐浴傣雅服飾

紅河流域的花腰傣長期生活于哀牢山下、紅河谷這一狹長的特殊地域,過去交通不便,較為封閉,受外界影響也較小,保存了傣文化較多原始的、值得深入研究的東西。如:他們的宗教信仰就與多數傣族地區(qū)不同,即沒有南傳佛教的影響,信仰萬物有靈、崇尚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其獨特的婦女服飾保留著古滇國皇室服飾的痕跡;其節(jié)慶習俗與其他地區(qū)的傣族也有所不同;其婚俗、喪葬禮儀也與其他地區(qū)的不同;其所居住的土掌房也與其他地方傣族的吊腳樓不同;他們在哀牢山上開墾層層梯田,直至今天還保留著許多古老的農耕習俗。過去除元江縣大水平的傣族過潑水節(jié)外,新平縣和元江縣其他地方的傣族不過潑水節(jié),如今由于民俗旅游的開展,為豐富旅游內容,近幾年來戛灑鎮(zhèn)也開始過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了,但他們不過關門節(jié)、開門節(jié)?;ㄑ鲋饕膫鹘y節(jié)日是花街節(jié);受到當地周邊民族的影響,和漢族相同,他們也過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

(二) 花腰傣的服飾文化

作為一個以服飾來命名的民族支系,其服飾自然有著極其顯著的特征?;ㄑ龇椢幕瞧鋫鹘y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花腰傣支系中,傣雅、灑、傣卡的衣飾基本相同。上衣內穿小褂長及上腹際,褂邊用銀泡鑲一圈菱形圖案。夏季上衣只穿短褂,赤裸手臂。平時短褂外穿一至三件無領的窄袖對襟短衣――這種短衣胸部短,背部略長,胸前襟部分呈三角形狀,周邊、衣擺邊以及袖口都挑有紅、白、黃、綠四色條形圖案。而上衣則一件比一件短,內長外短,第二件恰到的第一件的色階邊沿,第三件又到第二件的色階邊沿,層次分明。下身則著青色筒裙,裙長過膝蓋,通常要穿三到六條。傣雅和傣卡的筒裙大致相同,裙邊挑織紅、白、黃、紫、綠五色橫條,色彩豐富艷麗,在穿著時裙角左邊略微上提,左高右低橫斜口狀,俗稱“三疊水”。筒裙最外面的那件還須從裙腳邊上斜提別于腰間,用花腰帶系緊,讓裙腳邊的各種挑花圖案顯露,并臀部后側系一條三角形的小圍腰傣族稱之“馬蓋丘”,俗稱“屁兜”。傣灑的筒裙相對而言略顯古樸,筒裙腳邊的花邊不同于傣雅、傣卡的,穿著時不提裙邊角,筒裙下擺平齊,一般也是穿三到六條,只是從里到外一件比一件長 ,最外的一條要蓋過膝蓋,并系上花腰帶?;ㄑ鰺o論何支系,下腿均打青布或者白布的綁腿,從踝開始綁至膝蓋。

傣雅少女服飾

傣灑少女服飾

花腰傣家如生個女孩,其母親就要為她縫制兩套服裝,一為盛裝,另一則為少女裝。

元江東峨傣雅盛裝

少女裝傣語叫“色嗎勞寒”。現在花腰傣的少女裝和過去傳統的有所不同,與時俱進融入了很多現代元素,穿戴更為方便,裝飾也時尚漂亮。大部分少女裝還采用手工制作,其花邊有純手工刺繡、挑花,現在也有購買現成機制花邊,然后再縫制上去的。筒裙的縫制也是一樣,加入了很多現代衣料。即使是這樣,要完整地做一套傣家少女裝,按傳統工藝做,一個人的功夫全部投入,也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而艷麗的盛裝則由母親親手為女兒縫制。據說一生只在兩種場合穿,一是出嫁時,二是親人故去時。

花腰傣婦女的中老年生活裝則是其服飾中的精品,可以說是凝聚了其一生人的心血,需自己縫制給自己。有的中老年裝圖案,花邊是從少女時代開始挑花、刺繡的,在新平、元江兩處傣族寨子的田間地頭看到傣家婦女休息時在挑花、刺繡,可以說是隨時隨地為自己的服裝縫制進行著準備工作,直至完工。

花腰傣少女織腰帶

在進行田野考察時了解到, 花腰傣傳統工藝手工制作流程是:繞線、紡線、織布、印染、挑花刺繡和縫制,按照此流程縫制一套服裝,一個人全部投入到制作上,最少也要一年到兩年時間。在漠沙大沐浴村實地調研時,筆者找到了曾在“首屆中國·新平花腰傣文化(服飾)節(jié)”獲服飾制作獎的楊秀美,通過她詳細了解了花腰傣服飾制作的流程、工序、方法。據她介紹:帶去參加比賽的是中老年生活裝,從繞線、紡線、織布、印染、挑花、刺繡到縫制都是自己手工完成。而準備工作可以說是從20歲不到就開始了,甚至還更早一些。她12歲就開始跟奶奶學習挑花,15歲時就已經相當熟練了,前前后后花了近20年制作完成了這套服飾?;ㄑ鲈谧约旱姆椛献⑷肓俗约旱膶徝狼槿ず蛯χ苓叚h(huán)境自然美的理解和闡釋,其婦女多以八角花、雞冠花、酸角葉子花、蕨菜花等大自然中常見的花卉、植物葉型為花紋的圖案造型,正如新平縣文聯主席陶貴學先生所描述的 花腰傣服飾文化是“穿在身上的藝術,寫在身上的歷史”。

腰帶圖案

花腰傣各個支系的服飾在造型、色塊搭配、頭飾裝飾上均有較大區(qū)別,但其服飾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那條最為講究的花腰帶。這條腰帶一般都是自己親自動手紡織的,同時繡上自己喜歡的花紋圖案。腰帶中有一條提花腰帶,一般長度有1米有余,有的近2米,甚至更長,上面繡有植物、幾何圖案,現在還增加了十字繡的圖案;鑲嵌銀飾的腰帶有兩條,一為帶形并鑲飾銀泡,兩頭掛有銀飾,上接內衣衣襟處,下至圍裙正面左下端的;另一條為三角形的,上面也飾較小銀泡,下沿垂彩色絲線長至裙邊,此腰帶可以將整個臀部覆蓋。

三角形腰帶

二、花腰傣聚集區(qū)的民族文化留存現狀

時下,隨著少數民族地區(qū)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這一方面帶來了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也為旅游業(yè)的興盛提供了條件;但另一方面,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有些地區(qū)民族語言、民族傳統建筑、傳統服飾逐漸消失。

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意見》第八條強調,要推動旅游產品分樣化發(fā)展,實施鄉(xiāng)村旅游富民工程,開展各具特色的農業(yè)觀光和體驗性旅游活動。這項措施在花腰傣地區(qū)得到了較為具體的落實。隨后,在新平、元江兩縣進行田野考察中看到的普遍現象是,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隨著花腰傣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居住條件得以改善,但其原有的與彝族的極為相似、屋頂平整、室內寬敞的土掌房除極少數村寨還有為數不多的幾幢外,原來比較有特點的戛灑的大檳榔園、土鍋寨、漠沙的大沐浴、水塘現刀村村寨的土掌房幾乎不存在,取而代之的一幢幢嶄新的磚混結構的新樓。而花腰傣民俗旅游示范點漩渦村原有的土掌房均已拆除,在其地基上建蓋起了一幢幢嶄新的樓房;全村都新修了水泥路,村子變得整潔有序,衛(wèi)生條件得到改善,村寨煥然一新。由此,提升了鄉(xiāng)村旅游的接待能力。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也不得不為其土掌房的消失感到遺憾。

作為一個以服飾來命名的民族支系,其服飾自然有著極為顯著的特征。我們都清楚地知道,每當說起一個民族,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腦海中呈現出這個民族的特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是來源于其外部特征,外部特征更多是來自于服飾特征等直觀形象的,而不是用文字符號來描述的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之所以強調一個民族外部特征的重要性,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物質化的外在特征最容易發(fā)生改變。就花腰傣服飾而言,其傳統手工縫制過程相當耗費時間和精力,就連完整穿著齊全這套服飾也要花費大量時間,而且不便勞作,因此,平時在日常生活中除極少數老年婦女還保有穿其傳統服飾的習慣外,中年婦女尤其是較為年輕的女子可以說是幾乎不穿戴本民族服飾,久而久之,他們難免會淡忘自身的傳統服飾,這勢必影響傳統服飾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漩渦村原有風貌土掌房

旋渦村今日風貌

三、民俗文化旅游對花腰傣地區(qū)民族文化傳承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以前,人們對“花腰傣”的認識可以說是幾乎為零,這是因其時的經濟發(fā)展狀況所致的。據國家統計局城鎮(zhèn)居民生活調查隊的資料表明,其時國人收入近70%用于購買生活必需品,一月下來節(jié)余甚少,人們很少出門旅行。加之,花腰傣生活于哀牢山下、紅河谷這一狹長的地域,過去交通極其不便,與外界接觸較少,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外界人士幾乎是不可能涉足該地區(qū)的。20世紀80年代初期,元江縣文工團參加全國烏蘭牧騎文藝匯演,推出了花腰傣舞蹈節(jié)目《跳南嘎》,將花腰傣的形象以舞臺形式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讓人們對花腰傣有了初步的感知,*段紅坤:《民族文化傳承中“文化自覺”的重要性——以新平縣“花腰傣”民俗旅游開展為例》,《大舞臺》2011年第2期。但對其印象可以說是瞬間即逝,沒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以民族文化為旅游資源的民俗旅游的在我國的興起,真正讓世人能近距離看到花腰傣,走進其生活的村寨,感受和體驗其生活方式。正是民族文化旅游的興起,使得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清楚認識到,由于自身獨有的民族文化才會吸引旅游者前來游覽、參觀,帶來經濟效益,認為自己的傳統文化“有用”,才會自覺加入到保護、傳承它的行列中去。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國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有了較大程度的增長,恩格爾系數(居民收入用于飲食的比例)下降,旅游支出比例持續(xù)提高。在經歷了最初的山水觀光旅游熱后,有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把興趣與目光轉向了人文旅游,以民族文化為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旅游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包括國外游客在內的游人。據國家旅游局對美、日、英、法、德五國訪華動機的綜合調查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為了了解當地民眾的生活文化,占100%;第二位是了解歷史文化,占80%;第三位是游覽自然風光和品嘗佳肴,只占40%。*沈受君:《民俗旅游的現狀與發(fā)展》,《民俗研究》1995年第1期。顯然這些國家的游客對異國的風土人情和人民生活最感興趣,想體驗異國情調。有鑒于此,各國都很重視開展本國獨特的民俗風情旅游活動。如:聯邦德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促銷主題,除宣傳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外,特別強調其“充滿浪漫情調的民俗風情”;泰國90年代初印制的宣傳手冊,其標題就是“異國情調的泰國”。*鄧永進:《民俗風情旅游》,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3頁。因此,我們可以說,民俗旅游以它與生俱來的民族性、地方性、文化性和參與性特點,在當今旅游業(yè)中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開拓本土文化資源、展示民族風情為主題的民俗旅游業(yè)在中國興起,其發(fā)展勢頭良好。以多民族著稱的云南省有著豐富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其發(fā)展勢頭更為迅猛。1999年國家旅游局推出了“’99生態(tài)環(huán)境旅游年”,也是’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召開的一年。新平縣旅游局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機制,全面進行新平縣旅游資源的規(guī)劃,確保旅游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強化旅游業(yè)對現代服務流通業(yè)的龍頭啟動作用。其利用’99昆明全國旅游交易會在昆明召開之契機,推出了獨特的旅游品牌——花腰傣民俗旅游和哀牢山的原始生態(tài)景點旅游?;ㄑ鲆唤浲瞥鼍鸵云潇披惖姆棥ⅹ毺氐奈幕鸶鹘缛耸康年P注,吸引著國內外無數專家、學者及傳播媒體前往探尋、揭秘,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國內外游客。有的學者為了揭開花腰傣文化神秘的面紗,常年居住在花腰傣家中研究,讓這個千百年來深藏于哀牢山下紅河谷地的傣民族群體的許許多多文化之謎公之于世。

傣仲盛裝

新平縣自打造花腰傣民族傳統文化旅游品牌至今,政府出臺了各項積極的政策、措施,用于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弘揚其民族傳統服飾。如:鼓勵賓館飯店人員穿著花腰傣傳統服飾,并發(fā)放80元、50元、30元作為獎勵;同時鼓勵傣族村子保持原有穿著并評比,也發(fā)放一定資金作為獎勵——借以營造民族氣氛、保持花腰傣地區(qū)的原有民族風貌。在元江縣大水平村就有一所以花腰傣分支傣仲民俗文化為主題的蒙面情歌傳習館。據其負責人楊秀仙介紹,平時傳習館招收部分青年男女,由她教授傣仲的傳統服飾制作、她老公刀明宗傳授一些傣族歌曲、舞蹈表演技藝,接待旅游團隊或者個人來訪者,進行服裝展示、歌舞表演,收取一定費用。一般穿著一次本民族服裝供來訪者拍照收費200至500元不等,其他另算。一年下來收入還是蠻可觀的,幾年時間不但養(yǎng)活一家人還擴建了新房。從中可以看到,目前一些本民族人士已清楚地意識到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來為自身服務,讓自己受益,從而自覺不自覺地投入到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中去。作為普通老百姓,對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概念并不是十分清楚,但這樣的旅游活動,使他們知道自身的傳統文化是對自己有用的,能夠為自己帶來經濟效益——即擁有實用性。這樣一來,就為自身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帶來了積極的一面。

四、花腰傣地區(qū)民俗文化旅游的發(fā)展對策

促進文化與旅游融會,必須多措并舉。新平縣為了確保旅游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除政府積極引導外,更主要的是讓旅游目的地的原住民、民族傳統文化的擁有者花腰傣積極參與進來。為此, 新平縣委和縣政府積極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活動提升人們對花腰傣原生文化的認知度,持續(xù)推出民俗文化旅游活動打造其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以原生民族文化的傳承使其民俗文化旅游大放異彩,以全方位的宣傳營銷活動促其民俗文化旅游開展。

(一)以學術研討活動提升花腰傣文化的認知度及其地位,促民俗文化旅游活動開展

2001年2月4—7日,新平縣召開了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云南省社科院主辦,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新平花腰傣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泰國、美國、法國、英國、日本、越南、波蘭7個國家的70多名學者以及60余名中國學者參加了這次會議。與會者參觀了新平縣具有代表性的大檳榔園、趙米地、大沐浴等三個傣族村,參加了春耕地、祭龍等祭祀活動,參觀了紡織、制麻、制作土陶等手工藝制作及傣族傳統的水能利用,并走進傣族家庭了解民風民情。2007年10月1―3日,由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和云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花腰傣服飾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風景秀麗的花腰傣之鄉(xiāng)——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漠沙鎮(zhèn)舉行。來自中央民族大學、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云南大學、云南民族大學、云南省博物館以及玉溪市的本土學者共42人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圍繞著花腰傣服飾的構成、工藝特點和象征意義、服飾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服飾研究方法論等主題進行,收到論文30篇,涉及其服飾與審美、服飾文化與法律保護等等,內容豐富,題材多樣,這對于加強云南民族服飾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同時也對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開展、其傳統文化(服飾文化)保護、傳承起到了指導意義。

(二)政府牽頭打造花腰傣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新千年前后,新平縣委縣政府做出了以花腰傣為品牌、振興旅游產業(yè)的決定。他所著力打造花腰傣旅游品牌,依靠品牌效應帶動其旅游業(yè)發(fā)展;挖掘花腰傣民族文化,借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具體舉措如下:

1999年,新平縣旅游局利用‘99·昆明全國旅游交易會在昆召開的契機,推出獨特旅游品牌——花腰傣民俗文化旅游和哀牢山原始生態(tài)旅游;招商引資花腰傣民族風情園的建設,借豐饒、獨特、優(yōu)美的生態(tài)文化旅游,完善配套、突出重點,配合旅游扶貧政策,多方面加大旅游業(yè)的投資力度。2000年推出神秘哀牢之旅,其風情獨特的花腰傣民風民俗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接待游客2萬余人,收入95.1萬元。2001年新平縣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縣、民族文化生態(tài)旅游縣”的兩個宏偉目標,首先確定哀牢山自然生態(tài)和紅河谷花腰傣文化旅游品牌,開發(fā)了“漠沙大沐浴花腰傣(傣雅)民族文化生態(tài)旅游村”“戛灑大檳榔園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態(tài)村”民族旅游的“硬件”措施,增強了接待能力,使得這一年旅游人次增加,同時也增加了收益,讓當地居民也得到了實惠。以戛灑鎮(zhèn)為例,2001年旅游人數達32.7萬人次,創(chuàng)匯11.9萬美元。國內旅游綜合收入7473.6萬元,比2000年增長18%。其中2001年2月5日,近5萬游客涌進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態(tài)旅游村歡度狂歡節(jié)。據不完全統計,漠沙花街節(jié)一天市場零售額就達75萬余元,極大刺激了地方消費,增加了農民收入。2001年10月黃金周其游客達10萬余人,收入100余萬元。戛灑鎮(zhèn)的賓館、旅社連續(xù)三天出現了100%的客房入住率。2005年2月11至14日,在戛灑大檳榔園、漠沙大沐浴成功舉辦花街文化旅游節(jié)。充分展示了“魅力紅河谷、多情花腰傣、浪漫花街節(jié)”風情的這個節(jié)日,節(jié)日期間游客量達7.1萬人次,實現收入1100萬元,兩地客房入住率達100%。為整頓和規(guī)范旅游市場秩序,新平縣制定了旅游業(yè)發(fā)展考核獎勵措施和相關政策,一是賓館酒店提升檔次獎勵;二是氛圍營造獎勵,旅游接待窗口人員統一著花腰傣服裝,并將花腰傣標識用于裝潢裝飾、餐具等方面,充分營造了花腰傣之鄉(xiāng)的濃厚氛圍,對做得好的單位分別獎勵5000元、2000元、1000元。2005年新平縣接待游客30.9萬人次,收入7162.8萬元。2006年春節(jié)期間,新平縣在戛灑鎮(zhèn)舉辦了東方情人節(jié)“花街”節(jié),接待游客7.84萬人次,收入1734.8萬元。2007年,新平縣繼續(xù)推出花腰傣品牌——舉辦了服飾節(jié),進行傳統文化展演,即進行春耕禮儀習俗、紋身、染齒、制陶、婚俗、吃秧籮飯、著裝比賽、雅摩祈福等民俗展演。全年接待游客41.93萬人次,收入12203萬元。2008年,新平縣在戛灑大檳榔園設為主會場,哀牢山設分會場,舉辦了“花街”文化旅游節(jié),舉行《風情萬種花腰傣》專場文藝演出,接待游客5.25萬人次,收入1094.47萬元。這一年還將建設戛灑第一旅游大鎮(zhèn)作為重點,突出花腰傣特色品牌,全縣共接待游客50.22萬人次,收入15661.12萬元。

傳統服飾后“繼續(xù)有人”

(三)以全方位、立體的宣傳、促銷活動促民俗文化旅游開展

一個民俗文化旅游品牌要創(chuàng)立,同時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就要加大其立體的宣傳、促的力度,從而喜迎四海賓客,創(chuàng)造社會和經濟效益。

新千年前后,新平縣的海內外宣傳活動浪潮迭起。2002年新平縣重點打造花腰傣品牌,進行重點宣傳,組織了“新平花腰傣風情圖片”巡回展,香港鳳凰衛(wèi)視及國內多家電視臺、報刊等媒體對其進行了宣傳報道。與此同時,首屆新平“花腰傣‘花街節(jié)’文化旅游節(jié)”策劃、宣傳展開,進一步確立了花腰傣的主導形象地位。2002年7月26日由新平縣與《云南旅游》(海外版)雜志社共同舉辦的“花腰傣民族風情圖片”在昆明展出,進一步擴大了花腰傣的影響力。2003年,新平花腰傣服裝展示隊參加了在法國舉行的中國文化年活動,為新平花腰傣民俗文化旅游走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窗口。

近些年來,新平縣緊緊圍繞“風情花腰傣,神秘哀牢山”的旅游宣傳主題,依托高端媒體進行其宣傳營銷。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拍攝制作的大型戶外訪談節(jié)目《鄉(xiāng)約云南新平》在央視7套播出;配合央視國際頻道拍攝了《百山百川行》《快樂漢語》等節(jié)目;與騰訊進行深度合作,面向6億騰訊用戶及3000萬QQ空間黃鉆用戶宣傳推介新平旅游。新平縣與長春電影制片廠合作拍攝花腰傣民族題材電影《花腰戀歌》于2017年在全國院線上映,進一步將花腰傣燦爛的民族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服飾推向全國和國際公眾的視野。

近年來,新平縣還成立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fā)展的云南花腰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進行日常宣傳工作的同時,對重大民族節(jié)日、演出活動,不但進行電視轉播、直播,還新增了微信、微博、網站等新媒體進行直播。通過這些宣傳、營銷新舉措直接帶動了游客和旅游經濟的增長,新平旅游形象得到顯著提升,擴大了知名度,提高了美譽度。

(四)以民族文化的傳承使民俗文化旅游大放異彩

從以上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正是民俗旅游的開展,讓旅游目的地的主體居民花腰傣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實惠,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從而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正是因為他們自身特有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點,人們才會前來他們的家鄉(xiāng)旅游、他們也才會直接受益,從而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強化了他們的族群認同意識,他們的文化自覺也得到了加強。

2002年,云南大學在當地建立了南堿花腰傣民俗傳習所,讓其傳統文化得到較為完整的保留和傳承。*段紅坤:《民族文化傳承中“文化自覺”的重要性——以新平縣“花腰傣”民俗旅游開展為例》《大舞臺》2011年第2期。此后,新平、元江出現了多家由民間藝人自發(fā)組織的傳習館(所),傳授本民族傳統文化、服飾制作技藝等,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打下一個良好堅固的基礎。在新平漠沙、戛灑還有多家以縫制“花腰傣”傳統服飾的專業(yè)戶。

2009年9月9日,新平縣傣族服飾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進一步確立了新平縣傣族花腰傣服飾在其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2007年10月2—3日,由新平縣人民政府主辦、漠沙鎮(zhèn)人民政府承辦的“首屆中國·新平花腰傣文化(服飾)節(jié)”在漠沙鎮(zhèn)舉行。該服飾藝術節(jié)的成功之處是將傳統知識的擁有者——花腰傣民眾,放在核心地位并從節(jié)日中受益,辦成了真正的“人民的藝術節(jié)”。

2012年,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的新平縣旅游產業(yè)發(fā)展扶持獎勵辦法中,明確規(guī)定:對直接投資開發(fā)自然生態(tài)和民族文化資源類旅游文化建設的項目,需要建設永久性設施(自然保護區(qū)除外)的,按有關規(guī)定供地,待項目建成營運后,土地出讓金超過基準地價部分等額獎勵給投資企業(yè)。對新建的非政府性資金投資的旅游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建設期間所繳納稅收的縣級收入部分的50%按年度獎勵給投資企業(yè);建成營業(yè)三年內所繳納稅收的縣級部分全額獎勵給經營企業(yè)。鼓勵鄉(xiāng)村旅游接待經營戶提檔升級,經縣級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考核評定,按星級評定結果對獲得三星級以上的經營戶給予獎勵。即:三星級獎勵1萬元,四星級獎勵2萬元,五星級獎勵5萬元。星級旅游飯店(農家樂)、旅游接待推薦單位按照縣旅游行業(yè)主管部門的要求對經營場所進行提檔升級改造,經審查核實,達到整改要求的,按照實際投入的10%給予獎勵,最高獎勵金額不超過20萬元。

上述一系列扶持獎勵辦法,保護、傳承和弘揚了優(yōu)秀民族傳統文化,引進了大量外來投資,如戛灑鎮(zhèn)傣族園的建設等,擴大接待規(guī)模,提升了接待檔次,增加了服務娛樂項目,同時也提高了農家樂經營戶的積極性。其讓旅游者可以駐足,深入村寨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真正“融入”到當地住民的生活中。*以上數據及資料由縣政府、統計局、文化旅游局提供,并參考2000至2008年《新平年鑒》。

結 語

現代旅游對民俗文化的傳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除獲得美的享受外,獲得新的知識也是其主要目的。民俗文化資源之所以能成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是因為它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藝術性。民俗旅游是現代旅游與傳統民俗的融合,旅游借助民俗文化豐富其內容,滿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愉悅身心的審美需要。民俗文化資源借助旅游不斷豐富發(fā)展、廣播四海,并且民俗文化資源還可通過旅游產業(yè),變資源為資本,從而增強自身的實力。二者的結合相得益彰,共同實現民俗傳承與旅游的雙贏。現代旅游者多以體驗異地文化為目的,接待地為滿足旅游者需要,多方展示本地區(qū)民俗文化精華。因此民族文化為資源的民俗旅游開展,對旅游目的地原在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看到一個現象,近幾年由政府出門組織的大型活動較之過去少了,這是游客興趣發(fā)生了變化所致,還是因為旅游內容已經成熟?這值得我們進一步考察、認證。但一年一度的花街節(jié)仍然有條不紊開展,仍然熱鬧非凡。

猜你喜歡
新平縣新平民俗旅游
幼兒園里歡樂多
幼兒園(2021年18期)2021-12-06 02:45:42
小螞蟻去游玩
幼兒園(2021年16期)2021-12-06 01:06:48
老腔唱新歌
金秋(2021年22期)2021-03-10 07:59:16
讓蘑菇
幼兒園(2020年3期)2020-03-27 07:00:07
新平縣總工會:醫(yī)療互助暖人心
時代風采(2019年9期)2019-12-13 15:27:59
我國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fā)研究
新平縣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思考
新平縣山地雞養(yǎng)殖發(fā)展的思考
新平縣生豬屠宰檢疫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昌平區(qū)民俗旅游持續(xù)增長
投資北京(2017年3期)2017-03-28 21:06:37
忻州市| 陇川县| 阿图什市| 若羌县| 宾川县| 和平县| 福贡县| 延寿县| 崇阳县| 祁连县| 酉阳| 江源县| 固镇县| 宜宾市| 大理市| 旬邑县| 马尔康县| 白河县| 康马县| 垫江县| 灵川县| 海门市| 玛曲县| 林州市| 温泉县| 萍乡市| 喀喇| 洪江市| 通州市| 永福县| 饶阳县| 利辛县| 泸定县| 微博| 叶城县| 融水| 江山市| 浪卡子县| 楚雄市| 信丰县|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