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玲
摘要:英語篇章閱讀理解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英語學習中較為困難的部分。本文根據(jù)語篇分析和錯誤分析的觀點旨在探索英語學習者在篇章閱讀理解過程中常犯的語篇錯誤,并用例子對比的方式指出語篇銜接知識在篇章閱讀理解中的重要性,以期對英語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正確運用語篇銜接手段,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有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篇章閱讀理解 語篇銜接 錯誤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9-0205-02
在篇章閱讀理解過程中,能夠準確地辨別和運用語篇銜接手段是快速提取重要信息,理解作者寫作意圖,掌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水平的一大途徑。下面就《大西洋月刊》節(jié)選段落進行語篇銜接手段的分析,并且與沒有使用銜接手段或銜接手段使用錯誤的情況進行比較,以說明銜接手段在篇章閱讀理解中的重要性和錯誤分析方法在閱讀教學中的積極促進作用。
The more sophisticated science becomes,the harder it is to communicate results. Papers today depend on chains of computer programs,which tend to be both so sloppily written and so central to the results that its contributed to a replication crisis,or put another way,a failure of the paper to perform its most basic task: to report what youve actually discovered,clearly enough that someone else can discover it for themselves.——The Atlantic
一、語篇內(nèi)銜接
1.代替
指的是用替代詞來替換上文出現(xiàn)的某一信息,是為避免用詞單調(diào)而采取的一種重要的語篇銜接手段,它在句子層面和語篇層面的銜接上功不可沒。在句子表述上不僅符合英語表述習慣還可避免重復啰嗦。在語篇層面上利于上下文前后呼應,增強篇章銜接。如:
The more... becomes,the harder it is to communicate results.
該句中用it is代替了前面的science becomes不僅沒有影響文章的意義表達,相反由于銜接的作用,使句子更為簡潔明快,我們更能理解其意義。如果不使用銜接手段,該句就可以改寫為:
The more...becomes,the harder science becomes...results.
我們將改寫前后的句子進行對比以后發(fā)現(xiàn),沒有使用銜接手段的句子不僅顯得重復啰嗦,而且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有礙于我們正常地理解篇章,也是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必須避免的篇章錯誤。
2.省略
是指在篇章中,為了避免大量的簡單句出現(xiàn),與英語作為一種“形合”的語言相違背,優(yōu)秀的經(jīng)典英文篇章都會巧用省略手段以避免語句的冗長和文章松散的弊端,使語篇更緊湊,銜接更緊密。如:
Papers... programs,which tend to be both so sloppily written and so central to the results that its contributed to a replication crisis.
上例中both …and 的使用避免了定語從句的二次出現(xiàn),將so sloppily written和so central to the results連接起來共同修飾Papers today depend on chains of computer programs,屬于省略的一種,使句意表達更自然連貫,句間銜接更緊密,句子更顯精練。如果不使用銜接手段,該句就可以改寫為:
Papers... programs,which tend to be so sloppily written,which tend to be so central to the results...crisis.
我們?nèi)匀粚Ω膶懬昂蟮木渥舆M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改寫后沒有使用銜接手段的句子,在語法上是存在錯誤的,兩個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是不能并列存在的,并且這樣的改寫也改變了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that its...crisis這個狀語從句是同時修飾so sloppily written和so central to the results的,而不僅僅是so central to the results。
英語重形合,在省略中時有一定的規(guī)則性,可以通過相應的提示詞判斷是否需要省略,而漢語重意合,表達求其意,對語言形式的要求相對較寬松。因此,學習者需要在篇章閱讀中正確理解省略手段,快速提取重要信息,才可以掌握閱讀的技巧,提升閱讀的能力。
3.照應
具有銜接功能。照應與前文是相對應存在的,沒有前文的基石,照應就像空穴來風,照應存在于一個具有上下文相互解釋功能的語篇中。照應成分的意義使讀者對文章結(jié)構(gòu)、文章脈絡一目了然,便于讀者在書寫與閱讀過程中摘取有價值的信息。照應便于語篇的生成、便于讀者的理解,增強文章的銜接性。如:
or put another way...,clearly enough that someone else can discover it for themselves.
上例中,照應應與上文出現(xiàn)的對象一致,在someone else can discover中,前面的對象是someone,因此,避免前后矛盾,后面的照應詞用themselves,如果對該句改為:
or put another way...,clearly enough that someone else can discover it (下轉(zhuǎn)第204頁) (上接第205頁)for himself.
修改后的句子中someone與himself沒有形成照應關系,讓人讀后不知所云,是典型的語篇錯誤。因此,在篇章閱讀過程中,學習者應正確理解指示代詞所代指的對象,才能快速、準確地理解篇章,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二、語篇與語境間銜接
語言的使用離不開語境,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語境的產(chǎn)物。閱讀是對篇章的解讀過程,沒有對篇章生產(chǎn)者賴以生產(chǎn)篇章的語境的正確理解,就不可能對篇章作出符合作者意圖的解讀。
筆者選取的上述材料選自美國的《大西洋月刊》,這是一本有關文學、政治、科學與藝術(shù)的雜志,由于它對于任何事物采取一種超然、充滿智力性、幽默的、有藝術(shù)感的態(tài)度,被評為美國最受尊敬的雜志之一。而該材料的中心論點也是當今學術(shù)界的熱門話題:學術(shù)論文的撰寫。根據(jù)這個背景,讀者也可以運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來輔助理解該材料,論文撰寫過程中常遇見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現(xiàn)在的學術(shù)論文共有的弊端等。經(jīng)分析本材料主要講述Papers today depend on chains of computer programs,即現(xiàn)在的學術(shù)論文依賴電腦程序而導致的問題和未能完成的任務。當這些項目的與語篇解釋相關的意義得到明確后,語篇的意義就會完整。這屬于語篇與語境間的銜接關系。
參考文獻:
[1]胡壯麟.有關語篇銜接理論多層次模式的思考[J].外國語,1996.
[2]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3]黑玉琴.篇章閱讀理解的錯誤分析方法[J].外語教學,2001.
[4]賈冠杰,喬良文.英語專業(yè)碩士畢業(yè)生論文的語言錯誤分析研究[J].外語界,2014(3):63-69.
[5]劉金金.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語篇銜接錯誤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6.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