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大學英語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實踐證明,顧曉樂教授提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環(huán)形模式應用在英語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促使學生掌握交際策略,也為在不同類型的英語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交際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英語課程;環(huán)形實踐模式;語言技能;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4-0007-03
文化多元共存是當今世界的基本樣態(tài),是世界各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多種力量博弈的結(jié)果。而中國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其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攀升。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形勢下,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讓學生在今后的國際交往中有效傳播中國文化,是值得每一位英語教師思考的問題。
1.研究回顧
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首先針對的是文化差異問題,威廉和尤吉尼在1958年撰寫的《丑陋的美國人》一書描寫了二戰(zhàn)之后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日益突出的問題。這本書喚醒了人們的跨文化意識,使得眾多學者開始就跨文化交際問題進行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起,學者們研究問題的角度更具多面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文化價值取向、文化身份和認同、文化圖式建構、語言帝國主義理論等。中國的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專家學者們把語言學、人類學、心理學、文化學和社會學等相互融合,寫出了很多具有影響性的著作和論文,如畢繼萬的《跨文化的非語言交際》(1999)、許立生的《語言研究的跨文化視野》(2006)、張紅玲的《跨文化外語教學》(2007)、高永晨的《文化全球化與跨文化交際學科發(fā)展:動力、趨勢和展望》(2008),這些科研成果都從理論上系統(tǒng)地指導著跨文化交際實踐。
2.教學研究現(xiàn)狀
跨文化交際理論的研究如火如荼,研究內(nèi)容包括如何把這些理論應用到教學中,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作者以“跨文化”和“教學”為關鍵詞在知網(wǎng)上查找近兩年的研究論文,發(fā)現(xiàn)主要集中在教學設計(付小秋、張紅玲)、教學策略(林韻琴、趙青、譚焱、王寶平)、教學培訓(潘曉晴、朱麗華)、教學模式(姜丹、鄭萱、李夢穎、隆濤)和能力培養(yǎng)(顧曉樂、沈洪木、廖紅婧、李延菊、劉正光)等方面。同時,教育部的綱領性文件《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也指出,大學英語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zhì)。就人文性而言,大學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對于“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方面的研究,學者們多是從影響因素、課程設計、培養(yǎng)途徑等方面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實踐對比??缥幕芰Φ呐囵B(yǎng)是一個重在實踐的過程,但是這些實踐模式和流程缺乏一定的理論指導,跨文化教學理論和實踐模式仍處在探索階段。
1.模式介紹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顧曉樂教授結(jié)合我國高等教育的形式提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模型,分為理論模式和實踐模式。理論模式主要闡述了態(tài)度、知識和技能這三個維度共同構成跨文化交際互動理論,這三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托。
實踐模式(如圖1)以環(huán)形結(jié)構展開,包括內(nèi)容、環(huán)節(jié)和活動三個層面,以理論模型的三個維度作為教學目標,配以相應的任務設計。
這一環(huán)形實踐模式在理論上是一大創(chuàng)新,內(nèi)層是理論構成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之間又相互依托。中間層是教學實踐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態(tài)度培養(yǎng)、知識建構、模擬交際、反思和調(diào)適,而調(diào)適階段又影響著態(tài)度培養(yǎng)。最外層是教學活動,這些活動在中間層的每一個教學活動中都可以使用,并通過多種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此模型還突出了最后的評估,通過評估來觀察教學的實際成果,以便在今后的實踐中進行調(diào)整。因此,教師將該環(huán)形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了實踐。
2.實踐應用
(1)教學對象。此次教學實踐的對象是教師所在高校的2017級本科大一學生,來自財務管理、秘書學以及網(wǎng)絡與新媒體專業(yè),所有學生都來自分級教學中的A班,共82人。
(2)教學材料。課文選自《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2》Unit 1“Text A Learning,Chinese-Style”(中國式的學習風格)。該篇課文描述了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教授帶著18個月大的兒子在中國旅行,住賓館期間他的兒子把賓館鑰匙當成玩具,并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學習如何把鑰匙插入賓館房門的鑰匙孔,而中國賓館的工作人員試圖幫助他的兒子插鑰匙,并指責美國夫婦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霍華德教授通過這次中國之行闡述了他對中西方不同的學習方式的看法。基于這一主題,教師希望通過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之環(huán)形模式進行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使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提高。
(3)活動設計和流程。根據(jù)環(huán)形實踐模式,該單元分為5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表1),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由具體的教學活動組成。教學主要通過“發(fā)現(xiàn)”“對比”“分析”三種類型的實踐活動,體現(xiàn)思辨、反省、探究、共情和體驗的跨文化教學原則。
(4)教學說明。本次教學實踐為期兩周,共8個課時,收集的數(shù)據(jù)包括課堂錄像、教師反思日記及80份學生反思日記。
1)態(tài)度培養(yǎng)。播放一段美國母親的自述,她講述了自己兒子和他的中國同學不同的學習經(jīng)歷。教師將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分成三個小組討論問題:
A.What are your way of learning?
B.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of learning characteristic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and American students in general?
C.What ar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respectively?
最后,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匯報本組的討論結(jié)果。
2)知識建構。主要讓學生通過結(jié)構分析、填寫表格和文化背景討論完成知識建構。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霍華德教授在本文中講述了自己來中國的親身經(jīng)歷,整篇課文共14段,1176字,是傳統(tǒng)的三段式結(jié)構。
A.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填寫表格。
教師先提醒學生注意文章的寫作手法,以逸事為開頭引入話題。然后補充其他的開篇寫作手法:stating the topic directly;posing a question;quoting a famous saying;relating an anecdote or an incident.
B.文章的第二部分即中心部分,主要通過比較和對比的手法來展示不同的學習風格。教師可先講解比較和對比這兩種不同的概念并總結(jié)相關用詞,再讓學生速讀第二部分完成表格。最后,教師總結(jié)常用的兩種比較和對比的方法:one-side-at-a- time和point-by-point method,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這兩種方法分別對應的段落。
C.霍華德教授以一個問題來結(jié)束他的文章,先補充其他的結(jié)束文章的方法,如relating the main points previously mentioned;proposing a solution; quoting from some book or person;predicting future developments;making a suggestion.再就此問題展開課堂討論:How to balance the creativity and basic skills,from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extremes?
D.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討論并總結(jié)中西文化其他的異同點,選出代表做報告。
3)模擬交際。以上環(huán)節(jié)中,各班級可根據(jù)討論的結(jié)果自行設計場景、分配角色,編寫臺詞時盡可能多地使用本單元學到的詞匯和句型。每組上臺表演,其他組觀摩并互評,寫下關于角色扮演的意見和看法。教師就每組表演進行評論,引導學生總結(jié)對于不同的情境使用何種交際策略。
4)反思。對本課程的教學寫下反思日記,總結(jié)對跨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并對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評價。
5)調(diào)試。在課堂上進行日記分享,總結(jié)自己的跨文化態(tài)度,對跨文化知識的掌握等。
第一,環(huán)形實踐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學生的日記反映:“以現(xiàn)象討論開始課程學習,可以看到自己的跨文化態(tài)度,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通過總結(jié)和對比來挖掘其他的跨文化現(xiàn)象,進一步加強了自己對于文化異同的理解,在寫反思日記時明顯感覺到自己跨文化意識的提高?!?/p>
第二,以往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跨文化”只是作為附帶內(nèi)容,學習跨文化知識時則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通過教學錄像發(fā)現(xiàn),以課文內(nèi)容為載體,以具體的跨文化技能為目標,有選擇性地進行語言教學,會提高學生對目標語言的敏感度,使他們更愿意在學習時主動輸出。
第三,教學活動是基于課文的產(chǎn)出型跨文化任務,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要把對語言的理解和使用以及跨文化技能的訓練相融合。如有學生在日記中寫道:“討論總結(jié)中西文化其他的異同點時,用到教師教授的對比手法one-side-at-a-time以及point-by-point method,在進行文化對比時會更有系統(tǒng)性,條理清晰,加深了自己對culture shock的理解?!?/p>
第四,學生在知識建構之后進行模擬交際,會有更深層次的體驗,對跨文化的理解已超越了知識性、常識性的了解。但是觀察教學錄像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設計的交際情境多是零散化、片段化的。因此,教師如何將反映深層次文化內(nèi)涵的交際文化項目提煉成交際文化主題并使之情境化,是今后提升后續(xù)實施效果的關鍵。
第五,評估是教學質(zhì)量的保障。在調(diào)試階段結(jié)束后,僅僅通過觀看教學錄像和反思日記來評估,會缺乏有體系的數(shù)據(jù)支持。在今后的研究中,教師可以在環(huán)形模式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放能力量表,探索影響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相關因素,測量學生的跨文化能力水平,為實踐模式的進一步調(diào)整和課程改革提供依據(jù)。
第六,實踐教學也加深了教師對于跨文化教學的認識。文化材料的輸入為語言學習提供了真實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到了英語的實用性和學習的趣味性。從課堂錄像可以看出,學生在參與課堂討論和角色扮演時熱情高漲,英語課堂生趣盎然。但在進行文化對比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差異來認識紛繁復雜的社會,由“民族中心主義”向“民族相對主義”轉(zhuǎn)變。
本研究采用環(huán)形實踐模式,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跨文化教學路徑,但是由于課時及其他因素,此次研究只是基于一個班的教學應用分析,無對照班,數(shù)據(jù)收集有一定局限性,學生的反思日記主要是和以往學習的比較,缺乏橫向比較,對比分析還不夠全面,對于跨文化能力的評估標準沒有統(tǒng)一說明。在今后的研究中,教師會擴大研究范圍,探索采用更為全面的評估手段,以便在不同的外語課程中,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戴曉東.跨文化交際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2]顧曉樂.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之理論和實踐模型[J].外語界,2017(01).
[3]楊華,李莉文.融跨文化能力與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7(02).
[4]曾加勁.交際文化角色扮演對提升二語學習者跨文化能力的有效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4(04).
[5]廖鴻婧,李延菊.大學英語課程評估與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7(02).
[6]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02).
[7]王曉軍.跨文化教學重要性及途徑的新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01).
[8]韓曉蕙.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與思考——以高校英語教師為考察維度[J].外語學刊,2014(03).
[9]屈曉麗.跨文化交際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10]徐慧娟,曹軍,蔣道華.跨文化英語教學模式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大學英語教學新思路[J].宿州學院學報,2013(12).
[11]張廣翠.行動研究視角下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4).
[12]楊盈,莊恩平.跨文化外語教學:教材與教法——外語教學跨文化能力模式的應用[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