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艷
摘要:社會的飛速發(fā)展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人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吃得綠色、健康上??墒?,這些年來的食品安全問題頻頻見諸報端。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食品安全;因素;應對措施
一、食品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
雖然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十分復雜和多樣,但可以將其分成兩大方面,即微生物和化學因素。
微生物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微生物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主要包括三方面:真菌、細菌和病毒。
首先,自然界內存在著大量的真菌,在釀酒、做醬、面包發(fā)酵等生產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可是有些真菌是會危害人體健康的,例如黃曲霉素,其是由黃曲寄生曲霉產生的此生代謝產物,致癌率很高。
其次,細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聯系十分密切。食醋、味精等都是利用細菌制造的,但因細菌而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也很多。比如,人在誤食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者該菌產生的腸毒素污染的食物時便會造成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該種病毒主要存在于淀粉類食物中,剩菜、剩飯、粥等食物中都可能會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腸毒素,肉類、蛋類中出現的幾率也比較高。被污染的食物在20攝氏度左右的環(huán)境中存放超過五小時,便會產生大量腸毒素,而且對食物進行高溫加熱也無法殺死這種細菌,其對人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最后,病毒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也非常大,且這些病毒在動物、微生物體內存在的更多。例如,1988年春季,上海地區(qū)超過30萬人次的甲肝病人就是因為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這種微生物的體積很小,但每小時的過濾水量可以達到5L,甲肝病毒非常容易在體內富集,病毒的濃度會超過原來的15倍以上。被甲肝病毒感染后,輕者會引起惡心嘔吐,重者會導致死亡,這種病毒對老人和孕婦的危害尤其大,在孕婦中的致死率可以達到17%。
化學性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很多因素都會造成化學性污染,且化學性污染的種類也十分多樣,下面主要分析兩種常見的化學性污染,即農藥殘留和食品添加劑。
現如今,在各種農作物的種植中都要用到大量的農藥,而蔬菜的農藥殘留問題一直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對蔬菜進行檢測后發(fā)現,磷農藥的殘留現象最為普遍,而食用含有磷農藥的果蔬后,會導致肝功能的下降,甚至會影響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最終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因此,近年來國家也一直在加強對果蔬農藥殘留現象的治理。
食品添加劑對于食品的作用主要是提升食品的色、香、味,并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食品在生產期間,如果添加劑的劑量符合國家的標準,其對人體是無害的,但依然不能長期食用,否則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若食品添加劑的劑量超過國家標準,甚至添加國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劑,其對人體的傷害就更大了。為了保證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國家也一直對食品添加劑進行嚴格的管理。
二、有效保證食品安全的措施
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首先,不斷提升食品檢測科學技術,健全相關的風險檢測和風險評估機制。質檢企業(yè)必須要引入足夠的硬件設備,這樣才能夠為檢測工作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此外,還要注重專業(yè)檢測工作者的培養(yǎng),并預估檢測技術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檢測技術的發(fā)展應該是領先于食品造假制假工作的。
其次,不斷健全食品安全控制系統(tǒng),積極引入國際先進的食品管理理念。比如必須設立健全的食品標準體系框架;對各項食品標準進行協調,保證標準的權威性和科學性;一定要結合實際發(fā)展情況對標準進行調整;加速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步伐,以更好地適應技術和材料的發(fā)展步伐。
最后,一定要積極推動農業(yè)的標準化建設。比如要采取科學的措施對農業(yè)的產地環(huán)境進行凈化,避免有害物質在土壤內聚集,造成長遠的危害;要嚴格控制整個農業(yè)生產過程,避免各種化肥和農藥的濫用;設立農業(yè)標準化示范地區(qū),盡快推動農業(yè)的產業(yè)化建設。
對食品市場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要保證監(jiān)管方式和手法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并且不斷地對生產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會給食品造成污染,所以必須對整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的控制。若產品的質量波動較大,則必須對這類企業(yè)進行更為嚴格的監(jiān)管,必要時還應要求企業(yè)停業(yè)整改。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問題對于我國的國計民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一定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應重點對食品安全法規(guī)進行完善,并且對整個食品生產過程進行嚴格的監(jiān)管,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和食品質量,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