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qū)域活動中開展幼兒社會性教育對幼兒個人遠期成長尤為重要,要避免過度的重視智力開發(fā)而忽略社會性教育的幼兒教育現(xiàn)狀,要讓家庭、幼兒園、有關部門與社會整體建立起培養(yǎng)幼兒社會性教育的意識,積極的維護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給予幼兒一個積極正面的引導。
關鍵詞:區(qū)域活動;幼兒;社會性教育
對于社會性教育,定義相對廣泛。社會性本身是由于社會人際交往中不斷衍生出的結果,不同的國家、民族與個體的生活環(huán)境都會尤其相對個性化的社會性塑造結果。即便是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也會因為生活階段的不同、年齡的不同,境遇的不同也會產(chǎn)生較大的社會性變化。社會性教育則是從小開始開展的,有效的讓人們的精神文明得到有序的前進。對于幼兒社會性教育而言,則是培養(yǎng)幼兒相對健全的社會性人格,由此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一、 幼兒社會性教育的影響因素
當下的社會發(fā)展程度與以往相比相對更高,但是社會的不良風氣也對人們造成了精神上的較大侵蝕。社會的開放程度越高,對于人的基本素養(yǎng)的考驗程度也更高。社會上物質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盛行,人的意識層面缺陷會逐步的顯現(xiàn)。如果對幼兒的培養(yǎng)只是在利益層面,會過度的重視孩子的成績狀況,應試教育雖然具有合理性,但是過度的應試教育意識也導致人們在人才培養(yǎng)上走入誤區(qū)。在社會上,不同地區(qū)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不同,人們在幼兒教育上也存在的不同差異。對于城市幼兒教育而言,相對而言比農(nóng)村幼兒教育更先進,因此有利于城市地區(qū)的幼兒社會性教育的發(fā)展。因此,社會環(huán)境的大背景是影響幼兒社會性教育的較大影響因素,甚至至關重要。
其次,作為現(xiàn)代的家庭結構而言,獨生子女的家庭比例相對較大,由于幼兒成為家庭中唯一的后續(xù)力量,會導致家庭教育中過多的以幼兒為中心,造成幼兒在意識上的偏差,過度的以個人感受為中心,缺乏友好合作的協(xié)調關系,影響幼兒未來的成長。特別是很多家庭中因為經(jīng)濟條件相對較好,但是缺乏正確的幼兒教育意識,導致對幼兒有過度的溺愛情況,對幼兒的保護意識更強,導致幼兒缺乏足夠的社會適應能力。這種家庭氛圍對幼兒社會性培養(yǎng)上較為不利,甚至會影響幼兒在接受幼兒園等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中遭到抵觸情緒。因此,父母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對幼兒的個人成長至關重要。幼兒容易模仿成人的行為與意識,家庭教育對幼兒的社會性教育非常重要。
其三,對于幼兒園而言,很多幼兒園為了贏得幼兒父母的認可與社會良好的口碑,同時遵從應試教育的需求,過度的將幼兒的智力開發(fā)放在首位,缺乏對幼兒精神意識層面的引導教育。對于社會性教育也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部分教師會認為幼兒還沒有達到社會性教育的階段,缺乏理解與辨別能力。因此,導致社會性教育相對薄弱,形成幼兒階段不良的社會意識。
二、 區(qū)域活動中幼兒的社會性教育方法
(一) 提升社會性教育的重視程度
要從家庭、幼兒園、有關政府部門等都開始注重對幼兒的社會性教育的重視。幼兒階段雖然是智力開發(fā)的階段,但是智力開發(fā)不能取代一切。幼兒的人格塑造對個人未來發(fā)展以及社會都有重要的作用,高智力的人不一定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要塑造幼兒從小有良好的社會性意識與行為規(guī)范。作為家屬、教師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幼兒社會性教育上要做到以身作則,要構建一個良好的社會性教育環(huán)境。因此,在區(qū)域活動中,教師要構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以身作則的影響幼兒。提升對幼兒社會性的培養(yǎng),通過講故事或者化解問題來展示如何應對社會人際交往中的問題,而不是僅僅讓幼兒在活動中關注高低輸贏。要讓幼兒明白,有更多比高低輸贏更重要的東西。讓幼兒有一個相對健康的心靈空間,能夠通過真實的友善互助以及其他美好品德去融入社會群體生活中。要成為幼兒的榜樣,要讓幼兒對教師產(chǎn)生適宜的依賴信任感,建立幼兒對人與人的初步信任,這樣才能有效的推行后續(xù)的社會性教育工作。
(二) 注重多樣化教學方法的使用
可以運用情景化教學、角色扮演、游戲模擬以及實踐體驗等多種方法。在區(qū)域活動可以構建特定的游戲情境或者故事情境,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來扮演不同情境角色,通過角色的扮演來引導幼兒,讓幼兒意識到不同的人物環(huán)境中作為個體應該被推崇的精神、行為,在扮演中去教育幼兒,提升社會性教育的有效性,讓寓教于樂的方式贏得幼兒的喜歡。情境扮演要能夠反映生活,能夠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同類型問題有效的處理,建立幼兒的判斷能力、思考能力,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性素養(yǎng)底色。尤其是對于大班幼兒而言,意識能力會逐步增強,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發(fā)揮自主體驗來發(fā)揮角色扮演的想象,依據(jù)其自然的行為去糾正引導。最好是讓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根據(jù)情境自由發(fā)揮,這樣可以更好的反映幼兒的真實想法,同時針對幼兒的情況因材施教。也可以開展必要的實踐操作活動,例如日常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等,讓幼兒自己學會逐步的習慣,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可以設定基本的社會安全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去學會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要培養(yǎng)基本的安全意識。例如火災、地震或者其他災害等,主題的設定要依據(jù)地區(qū)社會環(huán)境特色展開,保證幼兒社會性教育的實用性。
(三) 注重不同年齡的幼兒混合教育
在區(qū)域活動中,可以讓不同年齡幼兒混合在一起,讓年長的幼兒有種愛護弱小的意識建立,有自身的責任感培養(yǎng)。在區(qū)域活動中,不一定要局限在本班幼兒,也可以是其他班級幼兒,讓幼兒看到比自己年長或者年幼的人,讓其懂得不同人際溝通中應有的禮貌意識與交往能力。幼兒園就是一個縮小版的小社會,讓幼兒在幼兒園的群體中學會成長,培養(yǎng)自己的社會性是很容易操作的事情。教師可以在一旁通過觀察幼兒的行為來做對應的引導,讓幼兒學會如何應對矛盾沖突,學會自己去解決處理。
三、 結束語
區(qū)域活動中開展幼兒社會性教育應該得到逐步的重視,要促使教育內(nèi)容的豐富化、教育形式的多樣化,盡可能采用寓教于樂的趣味方式展開,提升幼兒的參與興趣,由此來構建起幼兒相對健康的人格心理狀態(tài),提升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文珠.以實踐活動為依托,促進幼兒社會性教育[J].考試周刊,2016(38):188-189.
[2]程素清.淺析幼兒社會性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策略研究[J].速讀(中旬),2017(5):210.
[3]龔英.幼兒社會性教育之我見[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6(7):232.
作者簡介:
徐春燕,一級教師,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