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初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道家精神與教學思考

2018-09-24 09:08劉美辰
課外語文·下 2018年8期
關鍵詞:道家思想無為語文教材

【摘要】儒釋道三種主流思想體系從唐代開始并行,到宋代三教合一,這種文化交融趨勢影響了大多數(shù)唐宋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李白、李商隱、李賀、陶淵明、蘇軾等人都深受其影響。語文教學可以從教材中挖掘唐宋時期作品中豐富的傳統(tǒng)哲學寶藏,間接闡述老子、莊子哲學“自然無為、和諧不爭、自由逍遙”的思想體系,在學習文學之美的同時弘揚傳統(tǒng)哲學精神,豐富課堂的人文性,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關鍵詞】道家思想;語文教材;逍遙;無為;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林語堂說:“中國人得意時是儒家,失意時是道家,絕望時是佛家?!币钥酌蠟楹诵牡摹皟仁ネ馔酢比寮宜枷牍倘豢梢怨奈枨嗄耆诵膽烟煜?,但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文化也在滾滾歷史中慰藉、滋潤了無數(shù)中國人的心靈,它以恬靜、平和的智慧教導人們保持內心的本真、純粹、清靜,以逍遙、自由的精神狀態(tài)遵從真我的天性。

一、自然無為、萬物齊一

初高中語文教材選了東晉陶淵明的《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四篇課文,他寄情田園,詩作充滿了樸素真摯、恬靜淡泊的自然情懷。道家思想對他最大的影響是崇尚自然,道家倡導的“道法自然”是一種非人為的、自然而然的真實狀態(tài),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都遵循其固有規(guī)律?!吧贌o世俗韻,性本愛丘山”,道出了對內心真實追求的尊重,寄情山水,縱樂自然,順應本心,生命就回到了最本真的狀態(tài);“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 掙脫掉凡塵俗事的羈絆,自然之樂才最令人舒適、喜悅。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脫離仕途,歸隱田園的宣言,“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陶淵明一開始就闡述了自己為官的原因是家境困苦,然而在生活如此潦倒的狀況下,他還是不愿違背自己的心意與世俗同流合污,“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富貴非吾愿”,面對精神與物質的兩難選擇,毅然選擇了歸隱和自由,“曷不委心任去留”,這正是道家思想強調的回歸純真本心。

與陶淵明一樣遵從內心自然訴求的還有李白,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也吟誦出了千古名句“安能摧媒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榮華富貴又如何能改變我內心的傲骨和追求呢?《獨坐敬亭山》中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傳遞出的“無為”“虛靜”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的精髓,它教導人們不讓欲念充塞于心智,通過自身的修行來達到清明虛靜、無思無慮的境界,返璞歸真。

《莊子·齊物論》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秋水》中有“以道觀之,物無貴賤”,可見莊子秉持“萬物一齊”的物我觀念,人與自然具有同樣的價值,誰都不是對方的中心,人與萬物是平等的,道家推崇把自己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融入自然之中。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曾發(fā)出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嘆,但隨著自我開解的進行,“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軾以超然物外的視野認識到了“萬物與我為一”,既然萬物本質相同,又何必站在對立的位置羨慕自然呢?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遠離世俗的塵染,東籬旁悠然賞菊,漫不經心一抬頭遍瞥見南山;“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花木、炊煙、犬吠、雞鳴,萬物都是平等、祥和、仿如一體的;“木欣欣以向榮,泉消涓而始流”充滿對自然的贊美和神往;“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更是展現(xiàn)了詩人與自然相諧的詩意人生,將自我的意趣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讓自己的生命順應自然之道,這種人與自然合一的意境,以及所表現(xiàn)出的無我之境,正是道家物我合一的體現(xiàn)。

通常教師在講授陶淵明作品時會更加關注其歸隱作品的文學、藝術特色,和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與隱逸精神,而萬物齊一,返璞歸真的道家思維鮮少傳遞給學生,這類哲學理念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重新審視人與自然萬物的聯(lián)系,熱愛世界也愛自己,面對紛繁復雜的世事仍能堅守內心的本真。

二、和諧不爭、淡然豁達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亦描繪了無階級、無剝削、自給自足、恬靜祥和,安居樂業(yè)悠然自得的理想烏托邦,“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這與老子在《道德經》中推崇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社會圖卷異曲同工?!懊裰晾纤啦幌嗤鶃怼边@種構想有其消極成分,且這種類似共產主義的社會在現(xiàn)階段不可能實現(xiàn),但構建一個恬靜祥和、人人安居樂業(yè)的和諧社會是任何時代都迫切渴望的,若要實現(xiàn)它,道家思想提供了幾條指引:

(一)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道德經》中說“禍莫大于不知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道家提倡少欲寡欲,但不是無欲,面對光怪陸離社會的種種誘惑要能堅守本心,懂得知足,不被欲望蒙蔽雙眼,不虛榮、不貪婪,保持清醒的認知,人們少了欲望,社會自然就少了紛爭。

(二)上善若水

《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福澤萬物卻不爭名利,謙卑地處在萬物的最下方,它至善至柔,又兼懷萬物,是道德的最高境界。道家提倡以如水一樣廣博、豁達的胸襟面對人與人的相處,也以淡然、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自我的生命價值。蘇軾在《定風波》中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面對人生浮沉和漂泊境遇,他欣然接受、淡然處之,不爭不怨,以曠達的胸襟靜待人生的風雨洗禮,平和、坦然。

為何陶淵明要構建這樣一個理想國?為何蘇軾能在雨中毫不狼狽地“吟嘯徐行”懷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境?以道家思想做輔助,不僅不會把文學作品變得艱澀難懂,反而會揭示它亙古不變的哲理智慧,并賦予它全新的時代意義,讓學生一生受用。

三、超然物外、自由逍遙

莊子在《逍遙游》中提出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理想,無己,即忘記自我、進入物我齊一的境界;無功,不在乎功名利祿;無名,不拘于世俗榮辱。忘卻了外物的束縛之后,再進一步追求精神、人格的獨立,這樣就能從人世困苦中解脫出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逍遙。莊子在 《人間世》中提出了“乘物以游心”,意為“順應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這是典型的道家理念,在莊子的思想體系中,“物”與“心”既是對立的,也是能夠調和的,能在二者間尋到平衡的當數(shù)蘇軾。

以“烏臺詩案”為界,蘇軾的創(chuàng)作在思想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前期作品更多表達他的政治理念和憂患意識,有著明顯的儒家濟世思想,被流放貶謫后他更加關注哲學層面的人生感悟,開始崇尚佛、道哲理,并寄情山水,觀賞“物”并超脫“物”,憑借“物”來實現(xiàn)精神的逍遙。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定風波》等名篇都“乘物以游心”,帶有鮮明的道家哲理。“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在縹緲寧靜的江上飄飄欲仙,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心無俗世雜念,人在塵世間卻能任思緒自在暢游,這種精神極度自由的逍遙之感,就是道家逍遙精神的表現(xiàn)。同樣創(chuàng)作于黃州時期的《念奴嬌》境界壯闊豪邁,展現(xiàn)了蘇軾非凡的胸懷氣度和壯志未酬的積極入世心態(tài),但《念奴嬌》的情感是矛盾的,當入世情懷被現(xiàn)實境遇擊敗后,他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矛盾徘徊,“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指出既然人生恍若一場虛晃的夢境,何不擺脫苦悶,還精神以自由呢?可見其不拘泥于人生功名得失的豁達胸襟。若教師在講解《念奴嬌》豪放風格和壯志未酬之感的同時,也能關注到蘇軾精神上的超脫、逍遙,那么便能把蘇軾的作品提升到另外一種層次高度。

同樣具有逍遙自由境界的代表人物還有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李白詩常常充滿大膽奇幻的夸張想象,行文跌宕,氣勢恢宏奔放,視角廣博,奇異豪邁,他不羈狂放、渴望自由的精神狀態(tài)正源于道家思想,《蜀道難》《將進酒》等初高中時期收錄的作品不僅傳遞出李白灑脫豪放的人生態(tài)度,更具有審美視野上的恣肆縱橫感,其內容超越時空限制,任想象自由放飛,神話、傳說、想象都能與客觀事物融為一體?!扮姽酿傆癫蛔阗F,但愿長醉不愿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功名利祿、才能未展對李白來說還不如隨心所欲地開懷暢飲,擺脫了物欲和束縛?!吧嫌辛埢厝罩邩?,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薄妒竦离y》引用神話傳說和大膽想象的宇宙視野使人身臨其境,使心靈肆意馳騁?!疤炫_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薄澳逓橐沦怙L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夢游天姥吟留別》大膽地描繪夢境中的仙界,他寫熊咆龍吟,寫雷電霹靂,寫空中樓臺,寫霓衣風馬,描繪出一幅縹緲神奇、瑰麗凄清、煙水迷茫的夢幻景象,并使用瀛洲、天姥山、金銀臺等道教圣地或仙境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洞天福地的心馳神往,借此來表達其想要效仿仙人、超脫人世紛擾羈絆的強烈愿望和自由逍遙的精神追求。

這樣的超然逍遙態(tài)度對于學生有什么樣的現(xiàn)實意義呢?在功利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蠢蠢欲動的當今社會,學生為了升學和前途容易將視野局限在課本、分數(shù)、考試等渺小的得失之上,在應該追求自由、灑脫的年紀早早地把思維禁錮在小小的牢籠里,甚至有學生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暴力或自殺傾向,迷失自我。通過蘇軾、李白作品的講授,可以引導學生勇于追求思維的超越,獲得更加博大的眼光和視野,樹立獨立的精神自由,不為外物所左右。

道家思想歷經千年傳承在當今仍然具有非凡的指導意義,語文教材是教師可以不斷挖掘的文化寶藏,讓道家思想成為學生求學征途中的一段精神清流。

作者簡介:劉美辰,女,1993年生,遼寧鐵嶺人,遼寧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文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

(編輯:張曉婧)

猜你喜歡
道家思想無為語文教材
論語文教材中古典詩文吟誦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共有課文的詞語編排情況考察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
簡論李白詩歌中的道家思想與人格力量
荥阳市| 绥阳县| 信丰县| 瑞丽市| 德保县| 大石桥市| 衡东县| 常熟市| 阿合奇县| 游戏| 渑池县| 博客| 深州市| 宿州市| 瑞金市| 新丰县| 马尔康县| 宾阳县| 咸阳市| 留坝县| 宁陵县| 彰武县| 富蕴县| 桃园县| 巩义市| 通榆县| 甘孜| 阳江市| 石景山区| 剑河县| 五峰| 肇源县| 防城港市| 正镶白旗| 沈丘县| 斗六市| 怀来县| 梨树县| 石城县| 安庆市|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