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審美能力除了取決于先天遺傳因素外,也會受到后天培養(yǎng)的影響,而且大多數(shù)人經(jīng)過良好的后天培養(yǎng)都能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本文筆者就從音樂的審美價值出發(fā),探討如何構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初中音樂歌唱教學。
關鍵詞:初中音樂;歌唱教學;審美
一、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發(fā)展歷程
有關音樂的審美,我國古代典籍《樂記》中就提出過“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流;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闭J為音樂的主要目的,是發(fā)揮其教化的功用,并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與精神的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音樂教育中也確立了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新制定的《音樂課程標準》就是將審美教育作為了核心內(nèi)容。依據(jù)課程標準編寫了新版教材,并通過教育部審定通過,在質量上、內(nèi)容上都有較高的水準,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先進性、前沿性。
音樂可以為學生提供理解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環(huán)境。在奏唱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曲目,在了解其內(nèi)容、主題思想和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可以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擴大了他們的知識視野,加強了他們審美情趣和藝術方面的素養(yǎng),有利于陶冶他們的情操,完善提高他們的氣質。
二、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歌唱教學
(一) 實施音樂審美教育理念下的興趣化教學,以提升學生唱歌的積極性
歌唱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提升學生對音樂相關知識的了解。但是,傳統(tǒng)的初中音樂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單一且枯燥,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對此,教師首先應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歌唱的積極主動性。
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音樂為例,教師可以以這首音樂為背景借助語言描述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現(xiàn)在你身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中,遠遠望去可以看到溪邊有人騎著駿馬在趕成群的牛羊,牛羊的不遠處坐落著幾個蒙古包。抬頭看到雄鷹在天上翱翔,低頭看到晚上盛大的篝火舞會的熱鬧景象……”以這樣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歌曲的意境,并為學生的歌曲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然后,教師可以再為學生播放一遍音樂并帶領學生先從歌詞進行感知學習,讓學生在歌詞的學習中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同時教師在歌詞講解中可以適當?shù)貫閷W生引出一些發(fā)音技巧,以這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對歌唱學習的興趣,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讓學生掌握唱歌技巧。
(二) 構建音樂審美教育理念下的多元化教學,以豐富初中音樂教學內(nèi)容
在傳統(tǒng)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我們通常是以“教師領唱,學生模仿”的形式完成教學活動的,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沒有考慮學生情感體驗,也沒有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這一情況,在當今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高音樂歌唱教學的質量。
如,教師在講到《我是中國人》這首音樂時,課前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相關的資料素材,通過篩選選擇合適的素材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一段學生熟悉的《說唱臉譜》導入教學,并讓學生回答這首音樂與學生平時所聽的音樂有何不同,為學生引出戲歌的概念(將京劇元素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歌曲稱之為戲歌)。然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地為學生播放一遍《我是中國人》這首音樂,將音樂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給予學生視覺與聽覺上的沖擊。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跟著哼唱并讓學生再次感受戲歌音樂的美與眾不同。另外,教師可以借助自己的才藝并帶感情地以自彈自唱的形式為學生范唱,這樣的形式在吸引學生注意的同時可以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
(三) 重塑音樂審美教育理念下的體驗式教學,以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
人們對一首音樂作品產(chǎn)生好感,通常要經(jīng)歷“聆聽音樂→產(chǎn)生聯(lián)想→情感共鳴→感知作品”這樣一個歷程。通過這一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運用音樂課程提高初中生的審美能力是一個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古語又云:“授之以魚,步入授之以漁”,所以,我們音樂教師應該在音樂課程中去培養(yǎng)初中生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和他們一起出發(fā),去探尋音樂的奧秘。
如:在學習《茉莉化》一課時,課堂伊始,筆者為學生播放了這首曲目。之后,提問到:“有誰了解這首歌曲?是否可以談一下對這首歌曲的認識?”。這時,有學生指出:“該曲是我國傳統(tǒng)民族歌曲”“歌曲呈現(xiàn)出親切抒情的美好情感”“旋律婉轉動聽”……在聆聽了部分學生的發(fā)言之后,筆者對歌曲的來歷、風格等內(nèi)容進行了總結,再次讓他們聆聽歌曲,并展開演唱學習,當然,在演唱過程中,筆者也同樣極其注重學生的體驗性認識。通過注重學生音樂聆聽后的情感體驗,并且引導他們自由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和情感,以此真正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
(四) 落實音樂審美教育理念下的實踐教學,以全面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積累,許多學者一直認為:“音樂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濃厚興趣,進而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痹诰唧w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也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通常情況,筆者會在教學過程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即興表演和音樂小品改編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融洽了師生關系,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印象,并提升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除此之外,筆者還非常重視學生在學校的藝術節(jié)、元旦晚會等文藝活動中的表現(xiàn)。而從長遠角度來看,這種創(chuàng)新不僅促成了初中生的情感培養(yǎng),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且還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三、 結語
總之,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組織教學活動,以興趣為前提,以多元化教學為手段,以尊重學生體驗和為學生構建實踐活動為途徑,引導學生在音樂歌唱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美,表達音樂的美,從而逐漸幫助學生養(yǎng)成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袁珊珊.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15(8).
[2]尉肖肖.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與實踐[J].新校園(中旬),2015(12).
[3]李曉暉.普通高中音樂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模塊教學探究[J].藝術百家,2008(S2).
作者簡介:
許鳳,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qū)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