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玉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成為影響學習效率的關鍵。強化學生反思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進而提高選考課堂學習效率的方法。采用抓住學生暴露的問題討論交流、利用或制造學生的困惑交流討論、解決新問題遷移應用等環(huán)節(jié)構成的課堂教學模式來強化學生反思將起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生反思;地理選考;學習能力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給地理學科帶來機遇的同時,對地理選考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選考時間提前、考試范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如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成為一線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經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強化學生有效反思,不失為一種提高地理選考課堂學習效率的方法。
一、強化學生反思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反思就是回過頭來思考,是指對自己所作所為或人生經歷的總結,并從中找出取得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反思是源于心靈的力量,是進行自我喚醒的過程,是心靈成長的原動力。反思力是貫穿學習始終的反省力和評判力 [1],是學習力的一種。所以強化學生反思將會提高學生的學習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深入研究地理學科知識體系和浙江省高考地理試題發(fā)現,浙江省的高考命題不僅考查地理基礎知識,更多的考查地理學科能力。在選考復習階段,學生已經具備較好的基礎知識體系,短缺的是對核心知識內容的應用性提升、獲取和分析試題地理信息的能力,應用地理規(guī)律、原理解決具體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因此,課堂教學如果只注重于教師講知識、講例題,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提高的。特別是到了選考復習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入瓶頸階段,不斷提高能力才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而學生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學生自己不斷地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不斷在反思中發(fā)現自己知識和能力的缺陷,從而提高(形成)解決問題的新能力。學習就是為了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強化學生的反思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進而利于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從而利于選考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強化學生反思的教學實踐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實施了強化學生反思的教學嘗試。以下以一堂地理習題講評課為例,探索如何強化學生反思,提高選考地理課堂學習效率。
(一)強化學生反思的課堂學習模式
結合地理教學的特點和教學實踐,在地理習題講評課中強化學生反思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二)具體實施
以《氣候》習題講評課為例,進行此教學模式的課堂嘗試。
1.呈現學生典型答案,暴露問題,激起共鳴,引起反思
【課例說明】
例題:(2016年4月湖州市一模卷)法國常規(guī)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是其能源開發(fā)的主要方向。2015年9月,法國啟動建設世界首個大型浮動式海上風電項目。圖2為法國地形圖,圖3為法國土地利用規(guī)劃圖,圖4為圖2中甲、乙兩地氣候統(tǒng)計資料。
問:比較甲、乙兩地氣候特點的差異,并分析原因(10分)。
這是一道經典的氣候要素比較分析題,比較適合綜合復習的課堂教學,利于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課堂上,先呈現一般水平學生的典型答案:
差異:1.甲地氣溫季節(jié)變化較乙地小,總體氣溫較乙地低,夏季氣溫遠低于乙地。2.甲地降水較多,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乙地小,夏季降水遠多于乙。
原因:1.甲緯度高于乙,大陽高度小,太陽輻射小,氣溫低。2.甲地位于盛行西風帶,受西風影響時間長,且位于迎風坡,氣流抬升,多地形雨;乙地受西風影響時間短,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少。3.甲地為溫帶海洋氣候,夏季受盛行西風影響,降水多;乙地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降水少。4.甲地臨太平洋,海洋面積大,海洋性強,水汽多,溫差小;乙地臨地中海,海洋面積小,海洋性弱,水汽少,溫差大。
教師:這是我班某位同學的答案,大家看看他能拿幾分?
【分析】區(qū)別于以往的習題課,這堂課教師將前一天某學生所做的作業(yè)拿出來讓全班學生一起來評析、“打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自發(fā)地將該生的答案與自己的答案進行對比: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內容做得比自己好,哪些內容做得不如自己;哪些內容是自己沒想到的答案等等。這些自發(fā)的對比會引起學生對自己作業(yè)的自發(fā)反思。
分析討論學生的典型答案,就是把學生的思維痕跡呈現出來,把答題中存在的問題也暴露出來,以此激發(fā)廣大學生的共鳴,引發(fā)學生評析答案、反思自身答案的欲望。這種呈現學生答案、讓學生自發(fā)對比的教學就是強化學生反思的教學,為接下來的進一步學習提高了效率。
為保證學生能充分反思和全員參與反思,習題的選擇、學生答案的選取要有典型性。不必選擇太完美的學生答案,不然就沒有進一步反思的余地;不能選擇錯誤太低級的學生答案,不然會使學生失去反思的動力。要選取一般水平學生的典型答案供大家“打分”,這符合新課改倡導的大眾教學理念。另外,例題的選取要典型,要有能暴露學生問題的“陷阱”。
2.交流討論,利用困惑,充分反思
【課例說明】
學生困惑:“這個氣候差異應該都考慮到了,原因分析也很有理,我覺得寫得很到位了。為什么只得6分呢?”
“除了緯度對氣溫的影響,還考慮到天氣對氣溫的影響,海洋面積的大小對溫差的影響,地形對降水的影響,考慮得比我仔細。”
“該同學忽略了什么因素呢?”
“圖文材料里還有哪些有用信息呢?”……
學生反思:影響氣溫的因素,影響降水的因素,圖文材料中反映出來的信息,哪些信息有用,自身答案中的問題,答題思路,信息與原理之間如何建立關聯(lián),等等。
【分析】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以及與同學的交流中,通過對相同觀點的補充,不同觀點的交鋒,充分反思自身暴露出來的一個又一個思維問題,并將其逐漸修復,從而獲得對“氣候特征差異及形成原因”問題的正確理解,并在交流討論反思中將知識能力遷移外化,實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認知結構的自主優(yōu)化和能力的實踐提高,離不開充分反思,而充分的反思是在學生的困惑中,各種觀點的補充與交鋒、思維的迸發(fā)和涌動中產生的。所以利用學生的困惑充分反思將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而這種利用學生困惑讓學生充分反思的教學就是在強化學生的反思。
3.提供參考答案,制造困惑,再反思
【課例說明】
課堂展示例題的參考答案。
差異:甲地降水總量多于乙地(1分);甲地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乙地冬季降水稍多(1分);甲地氣溫年較差小于乙地(1分);甲地年平均氣溫低于乙地(1分)。
成因:甲地緯度高于乙地(2分);甲地全年受西風影響(2分);乙地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受西風影響(2分)。
引導再反思1:為什么海洋面積大小對溫差的影響、迎風坡對降水的影響、不同天氣對溫度的影響不對呢?
經過新一輪的討論交流,學生發(fā)現:下墊面、天氣等因素對氣溫、降水是有影響的,但相對而言是次要影響因素。
引導再反思2:為什么盛行西風影響時間長短造成甲、乙兩地降水的差異也不對呢?
經過對比反思,學生發(fā)現:不同氣候類型下,降水差異的原因主要受大氣環(huán)流等因素影響;相同氣候類型下,降水差異的原因則要考慮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強度問題。
歸納答題模型(見圖5)。
【分析】教師通過展示參考答案,引用例題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制造困惑,引導學生再反思影響氣候差異的因素、影響因素的主次、文字圖表中信息提取的有效性、信息與原理之間聯(lián)系的建立等問題,從而建構該類問題的解題分析模型,以方法的不變應題目情景的萬變,提高學習效率。
從困惑、對比到歸納、提升的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反省、評判。這種反省、評判就是反思。這種利用參考答案制造困惑、觸發(fā)學生再反思的教學就是強化學生反思的教學。
4.挑戰(zhàn)解決相似問題,強化反思
【課例說明】
相似問題:(2015年10月選考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6為非洲某區(qū)域略圖。
材料二:圖7為圖6中①地(海拔380米)和②地(海拔457米)氣候資料統(tǒng)計圖。
問:比較①地和②地氣候特征差異,并分析其成因。(6分)
【分析】學生對相似問題的解答,是對解題模型的應用,是對已習得思維能力的遷移應用。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知識的內化和外遷,從而達到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發(fā)展地理素養(yǎng)的目的,這不僅利于高中的學習,更利于終身的學習。在問題的解答、應用、分析中,學生的反思貫穿始終。反思問題的解答、反思已習得知識的正確與否等,都將利于知識的主動建構,利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利于學習。而給學生提供解答、應用、分析的機會就是對學生反思的再一次強化。
相似問題的選擇除了在考查內容上相似之外,在能力要求上要有能挑戰(zhàn)學生潛力的典型問題,不可過高,也不能過低,要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而面對挑戰(zhàn)性問題的反思將更利于觸發(fā)學生的思維點,往往能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與探究欲望,利于學生潛力的發(fā)掘。
三、兩點思考
(一)關于“有效反思”的思考
“有效反思”如何界定?“有效”的外延很廣,“有效”也是相對的。就本論題來說,“有效反思”是對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而言的“有效”,即為利于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反思。所以,著眼于學生學習能力充分激發(fā)的反思都可以認為是有效反思。一般從學生的新奇處、困惑處、共鳴處、挑戰(zhàn)處等點位去捕捉和定位學生的興趣、情感與思維的觸發(fā)點進行有效反思[2]。如在呈現學生答案環(huán)節(jié),抓住學生的共鳴處,激發(fā)學生反思;在交流討論及呈現參考答案環(huán)節(jié),利用和制造學生的困惑處,讓學生充分反思;在解決相似問題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挑戰(zhàn)解決新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不斷反思,遷移應用。此外,新課改倡導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所以利于提高地理素養(yǎng)、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反思,都是有效反思。
(二)關于“如何強化”的思考
通過增加反思次數是實現反思強化的有效途徑。教師就是要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增加能促發(fā)學生反思的次數。如在本學習模式中,筆者通過呈現學生答案、交流討論、呈現參考答案、解決新問題等環(huán)節(jié)來一次次強化學生的反思,提高學習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在各環(huán)節(jié)學習中,引導學生充分反思,如: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哪些?自己答案中忽略了什么因素?題目材料中哪些信息有效?等等,增加反思頻次。
增加反思頻次,就要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即有機會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機會去進行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遷移應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多創(chuàng)造表達交流的機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通過表達與交流、遷移與運用等方式提高反思的頻次和質量,從而發(fā)展(形成)出更具實踐力的解決問題能力。另外,增加反思頻次,要善于捕捉能觸發(fā)反思的教學時機。對學情的充分了解、對教學內容的全面把握、對自己教學風格和教學能力的深入分析將有助于捕捉恰當的教學時機,強化學生反思。
參考文獻:
[1]賀慧,吉萍.高中生內源性學習力的區(qū)域培養(yǎng)策略[J].基礎教育課程,2017(13):47.
[2]李松林.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教學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