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兆平
[摘 要]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按照一定的邏輯編織知識網(wǎng)絡,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學內(nèi)容。政治教學采用思維導圖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幫助學生建構起多層級的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在解題時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檢索和思考,以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政治;復習效率;生活與哲學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22-0049-02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形象化方法,它有利于記憶、學習和思考。思維導圖能清晰地展示學科全局或各知識點及概念間的脈絡關系,現(xiàn)已在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中廣泛運用。政治高考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構建思維導圖可以把獨立而又有聯(lián)系的知識通過點線面的方式串聯(lián)起來,有利于考生加深對必備知識的理解和建構知識庫,這樣他們在考試時就能快速準確地檢索和調(diào)用出所需的知識。
一、思維導圖在政治復習中的作用
高考政治涉及的考點較多,需要識記和理解的概念也很多,很多考生因為知識體系不完整,導致考試時不能準確調(diào)用答題所需的知識而失分。思維導圖能很好地將零散的知識按照一定的線索串聯(lián)起來,可以有效地區(qū)分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搞清易錯易混點,突破重點和難點,通過點→線→面→體→知識庫,構建起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編織知識網(wǎng)絡。這樣既有助于考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可以變枯燥無味的死記硬背為形象直觀的持續(xù)有效記憶,也有助于學生在考試時準確調(diào)用答題所需的知識,提高得分率。因此在政治復習備考中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政治學科構建思維導圖的策略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微觀概念入手,幫助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構建方法,再到中觀至宏觀,幫助學生構建出學科全局的思維導圖,并結(jié)合教學實際,教會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檢索和思考,從而準確快速地解決問題。
1.構建微觀知識思維導圖
微觀知識是指比較細小的知識,通過構建微觀知識思維導圖,可以幫助考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區(qū)分易錯易混點。構建微觀知識思維導圖,就是以某個核心概念(核心知識)為中心詞,把與這個中心詞有隸屬關系或相關的知識用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比如在復習《尋覓社會的真諦》時,要掌握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就要抓住三個核心點,一是從根本上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是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并不是亦步亦趨的,社會意識有時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有時又會落后于社會存在而變化。二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阻礙作用。三是方法論要求,即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依據(jù)上述三點引導學生抓住“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和“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這兩個基本點構建思維導圖。
學生構建完思維導圖后,教師可巧用2011年全國新課標高考卷的第39題第(2)問:“運用社會意識具有相對對立性原理,說明媽祖文化為什么千余年綿延不絕,不斷發(fā)展?!币龑W生在結(jié)合題目材料及設問要求的基礎上,運用思維導圖檢索答題需要的知識。“千余年延綿不絕”是指媽祖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不斷發(fā)展”是指媽祖文化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發(fā)展。從根本上講,社會意識對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媽祖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所以媽祖文化才一直延續(xù)至今。
2.構建中觀知識思維導圖
高中政治的中觀知識是相對于微觀知識而言的目、框或是課的知識。構建中觀知識思維導圖,有利于考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中觀知識思維導圖,要以目、框或課的核心知識為中心,再由相關聯(lián)的知識向外擴散。比如在復習“社會歷史的主體”這一目的知識時,要圍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原理和“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這一方法論來構建思維導圖。其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要從三個方面發(fā)散理解,即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在學生構建完思維導圖后,可以指導學生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的知識分析中國共產(chǎn)黨十九大報告中關于“人民”的精辟論斷,比如“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等重要論述。巧用2017年全國新課標I卷的第40題第(2)問“結(jié)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說明在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文化中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這道高考主觀題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要求學生結(jié)合材料和設問要求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檢索和思考。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所以要樹立人民是繼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主體的意識;要樹立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所以要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這樣答題思路就比較流暢了。
再如在復習“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時,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價值→人的價值→價值觀(作用)→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標準)→人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根本途徑、客觀條件、主觀條件)”的思路來構建思維導圖。
然后運用2016年全國新課標I卷的第39題第(1)問“結(jié)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對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加以批駁?!眮盱柟虒W生的復習效果?!盀槭裁捶裾J英雄的言論是錯誤的,屬于錯誤的價值觀→所以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和堅持真理)→尊重歷史,樹立和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抵制否認英雄的謠言,消除其影響”,按照這樣的邏輯思路答題,才能提高得分率。
3.構建宏觀知識思維導圖
宏觀知識思維導圖主要分為構建單元知識體系和模塊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立體式地識記和掌握知識。宏觀知識思維導圖,主要是圍繞單元或?qū)W科全局,層層深入,建構起宏觀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使知識由面到體。比如生活與哲學整個模塊的知識應該引導學生這樣構建:由哲學(普遍性)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特殊性),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起點發(fā)散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再由“歷史唯物主義”發(fā)散為“社會歷史觀、價值觀與人生觀”,“辯證唯物主義”可分為唯物論、認識論和辯證法。這種從一般到個別,整體到部分的記憶方式,在復習備考中也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如圖:
在政治復習中,通過構建思維導圖來梳理和識記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聯(lián)系對知識進行區(qū)分記憶、發(fā)散記憶,有助于學生在整理考點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從而提升政治復習的效果。除此以外,學生通過構建思維導圖,提高了復習效率的主動性,但創(chuàng)造性有待提高。教師在復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推敲和構建思維導圖,尤其要巧用有代表性的模擬試題或高考題來增強思維導圖的實用性,以此提高政治復習效率。
[ 參 考 文 獻 ]
[1] 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叢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 管小娟.運用思維導圖 提高學習效率 [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10).
[3] 王實玲.思維導圖:高三政治主觀題“堂練堂評”的有效方式[J].廣東教育(綜合版), 2010(2).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