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疾病的治療效果以及病情的康復,均與臨床護理質(zhì)量有一定的相關性,提升護理質(zhì)量,有助于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醫(yī)療費用。護士的專業(yè)知識及護理技能,又是決定臨床護理質(zhì)量高低的關鍵性因素。因此,重視對護士的專業(yè)知識及技能培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護理質(zhì)量。如何提高護士的業(yè)務能力,是擺在護理管理者面前的難題,也成為護理管理研究的熱點[1]。思維導圖教學法是一種直觀的、形象的、重點突出的培訓方法,將其運用于護士培訓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培訓效果[2-3]。基于此,我們科在實際工作中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對護士進行了臨床護理工作培訓,并與傳統(tǒng)教學法的培訓效果進行了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3—9月在職的23名護士設為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0~31歲;平均(24.9±3.6)歲;工齡1~10年,平均(5.7±2.3)年;職稱中,主管護師4名,護師7名,護士12名;學歷中,中專3名,大專16名,本科4名。另選取我院2017年3—9月在職的23名護士設為研究組,均為女性;年齡20~31歲;平均(25.1±3.8)歲;工齡1~10年,平均(5.6±2.5)年;職稱中,主管護師4名,護師8名,護士11名;學歷中,中專3名,大專16名,本科4名。對比兩組護士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運用傳統(tǒng)教學法展開培訓,即按照本院2016年制定的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方案進行培訓。
研究組: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基礎上引入思維導圖教學法對護士展開培訓,思維導圖教學法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1)課前準備:組織任課教師系統(tǒng)學習思維導圖相關知識,包括概念、背景、意義、應用軟件、繪圖方法等,要求任課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設計護士培訓方案。(2)課堂引入:每次進行護士理論培訓時,任課教師根據(jù)課前準備的培訓方案明確課堂主題,并完成思維導圖教案的繪制,整個思維導圖要求從圖像、色彩、視覺上強調(diào)主次;技能培訓時,任課教師以思維導圖思路為主線,示教并講解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護士快速記住思維導圖的操作流程與繪制要領,任課教師指導護士練習繪制思維導圖,邊繪制邊總結,以加深印象。(3)課后筆記:課堂結束前,護士對思維導圖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自行完成一張具有個人風格的思維導圖。此后的每一次培訓,都要求護士將培訓內(nèi)容繪制成一張思維導圖,以便于日后的查看、復習及記憶。
對比兩組護士培訓后的病情觀察能力、核心能力、考核成績以及培訓滿意度。(1)病情觀察能力:參照《基礎護理學》及護理專家意見,設計護士病情觀察能力評測表,內(nèi)容包括患者病情評估、問題確定、問題處理三方面,各項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護士的病情觀察能力越強[4]。(2)核心能力:應用《注冊護士核心能力測評量表(CIRN)》進行測評,評價批判性思維與科研、臨床護理、領導能力、人際關系、法律與倫理實踐、科研能力、教育與咨詢7個維度(42個項目)的得分情況,各項目計分0~4分,總分0~168分,得分越高提示核心能力越強[5]。(3)考核成績:分為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總分均為100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士病情評估、問題確定、問題處理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護士批判性思維與科研、臨床護理、領導能力、人際關系、法律與倫理實踐、科研能力、教育與咨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的理論成績與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護士培訓是指醫(yī)院為各科室中護士提供有計劃性和組織性的專業(yè)技術和崗位素養(yǎng)的學習活動,其目的是提高護士專業(yè)技術知識、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及應激處理能力及護理工作服務態(tài)度,將護士潛能最大程度的激發(fā),以便提高護理工作質(zhì)量。我國《護士工作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各級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要制定和實施本機構護士的相關在職培訓計劃,并保證護士可以接受正規(guī)的專業(yè)技術培訓。
表1 兩組護士的病情觀察能力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士的病情觀察能力對比(±s,分)
對照組 23 64.6±12.1 62.7±11.5 62.9±12.8研究組 23 86.0±10.3 81.4±10.9 80.8±11.7 t值 - 5.17 4.86 5.04 P值 - <0.05 <0.05 <0.05
表2 兩組護士的核心能力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士的核心能力對比(±s,分)
對照組 23 12.5±2.4 16.1±3.8 8.8±3.1 13.0±4.2 10.6±3.9 8.9±2.6 11.4±2.8研究組 23 18.3±3.0 21.9±3.2 12.9±3.8 18.9±4.1 17.3±5.6 15.7±3.3 19.6±3.9 t值 - 4.06 4.11 5.40 3.76 3.17 5.08 4.28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傳統(tǒng)教學法是一種“傳-幫-帶”的教學模式,護士跟著帶教老師看、學、做,缺乏主動性,這對護士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限制,導致其積極性不高,對知識的掌握度也較低,更別說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了。思維導圖也稱作心智圖、心靈圖,是把發(fā)散性思維具體化的一種工具,通過線條、符號、詞語、圖像等方式呈現(xiàn)出一張圖表,其結構形式以散發(fā)史、節(jié)點式為主,可將繁瑣的文字轉(zhuǎn)換成一張清晰的、邏輯性強、層次分明的圖,有助于學習者快速提取核心信息,進而提高理解與記憶[6-8]。將思維導圖融入護士教學中,可以將教學主體從任課教師轉(zhuǎn)為護士,任課教師更多的作用是輔助而非主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護士的主體地位,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9]。培訓過程中,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通過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模式引導護士主動思考,發(fā)散思維,將信息量龐大的專業(yè)知識濃縮成一張層次分明的圖,更便于其記憶,因此能大大提高培訓效果[10-11]。
丁娟等[12]評價基于思維導圖教學法的本科新護士崗前培訓效果,并與常規(guī)崗前培訓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護士對崗前培訓的認可度、理論與操作技能考核成績、自我導向?qū)W習能力均明顯提高,因此認為,于思維導圖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護士崗前培訓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士培訓后的病情觀察能力、核心能力、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研究組的培訓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即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基礎上引入思維導圖教學法對護士展開培訓的效果優(yōu)于單純進行傳統(tǒng)教學法展開培訓。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護士培訓中的運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護士的病情觀察能力及核心能力,還可提高護士的考核成績。
表3 兩組護士的考核成績對比(±s,分)
表3 兩組護士的考核成績對比(±s,分)
對照組 23 80.0±10.5 78.9±9.1研究組 23 88.2±9.9 90.1±8.6 t值 - 4.16 8.52 P值 -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