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琳 韓鵬鵬 吳勝男 羅書愛 趙思如 岳育民 陳麗
摘要:為了讓學生牢固掌握和運用病理學知識,緊密結合臨床病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力,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病理學教研室陳麗教師以2015級臨床醫(yī)學7班和8班為研究對象,展開了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模式。結果表明,該班級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同時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意識均有所增強。由此可證實微課模式在醫(yī)學教育改革中施行具有可行性以及其對于臨床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具有實踐指導作用。
關鍵詞:病理學;PBL教學模式;微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4-0168-02
一、前言
病理學是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通過研究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來對疾病作出權威的診斷,為制定可靠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jù),這要求學生對病理學這門課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大多數(shù)的傳統(tǒng)教學,教師講完就走這種方式不足以讓學生充分掌握病理知識,并且也不能與臨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能深入地了解。另外,對于病理切片的微觀宏觀不能良好的表達。為了能在有限的課時內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采取PBL教學模式學習病理學,將學生被動地吸收轉化為主動地學習。
二、對象與方法
1.對象。選取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2015級7班和8班82名學生。
2.教材與教學大綱。教材皆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八版《病理學》,以及《病理學PBL教程》,并使用該教材配套教學大綱。每周兩次課,共96學時。
3.方法。①病例觸發(fā)教學法,在每章理論學習后,學生自主從《病理學PBL教程》中精選有代表性的病例,由學生分組自由分析討論,教師適當點撥,然后各小組展示,教師給予評價,最后各個小組總結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并不斷改進。②探討式問題教學法,學生按組以病例為出發(fā)點,解決病例中存在的病理學問題,小組自主查閱相關知識,組內討論解決問題。③情境演繹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自主地根據(jù)病例以情境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扮演劇中角色,模擬疾病的病理變化等,進行模擬教學,最后教師對各個小組進行評價。④競爭教學比賽,各個小組長為評委,對各個小組進行評分,各個小組相互競爭、共同進步。按照比賽排名情況在每次上課時進行提問搶答環(huán)節(jié),實行搶答加分制,提高學生學習病理學的興趣以及課堂的積極性。
4.PB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將班級同學按照自愿的形式分為十個小組,每組8—10個人,選出小組長。以小組長為中心,帶領組員商量組名口號,選取病例,組內討論教課形式。整個教學過程采取比賽的形式,班內成員自主自愿報名參與主持、禮儀、領唱、布置會場、攝影、拍照、新聞稿這七大工作小組,每個工作小組選取一名負責人,負責組織小組的任務,課代表協(xié)調好與各個小組長和各個負責人之間的關系,確保比賽的正常進行。各個小組在賽后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后期,我們將比賽過程等資料總結成書。
三、結果
在微課比賽總結大會中,同學們對微課比賽做出了如下評價:(1)微課教學的新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2)在微課的準備過程中,大家分工合作、互幫互助,增強了自己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也鍛煉了自己的協(xié)調組織能力;(3)在微課病例的準備過程中,通過查閱書籍和文獻,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4)微課比賽能夠讓大家全員參與,無論成績好壞,大家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融入性高;(5)微課的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言,不僅只注重于知識水平的發(fā)展,更加注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6)部分同學認為,微課教學的新模式耗費精力較多且收益不高,不支持這種教學模式。
四、討論
PBL教學中,兩個班級分為10組,每組8—10人,同時讓學生自己全程策劃和組織整個活動,老師做指導,各組之間進行比賽,組長打分,嘉賓對每組的情況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讓每個學生受益良多。每個組員都精心準備,整個班級的聯(lián)系更加牢靠,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微課給學生提供了展現(xiàn)自己才華的機會,同時也看到了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斷地取長補短;微課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微課的形式促進了五結合(教學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與臨床結合、中西結合、中英結合),增強了五意識(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臨床意識、團隊意識、發(fā)展意識),培養(yǎng)了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表達能力、應用擴展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協(xié)調組織能力)。收集的評委老師評價結果顯示:全體教師對此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表示肯定,認為更適合當前時代要求與學生需求。PBL教學模式運用到病理學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問題,如準備過程中耗費學生大量精力和時間,沒有時間學習其他的科目,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地將微課這一形式運用于教學。
五、微課在教學模式中的展望
在諸多教學模式中,微課是近年來發(fā)展比較迅速的一種新興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微課模式有著吸引同學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資源、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等優(yōu)勢。微課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創(chuàng)新,所以不免還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紤]到不同學生對于微課這一新型模式的接受度不同,不同對象于微課這一概念的領悟程度各異,微課的推廣實施勢必會有一些阻礙,因而我們最大的任務便是且行且探索,做微課模式的探路人。為了最大程度發(fā)揚微課模式的優(yōu)勢,我們在對其的探索過程中要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嘗試,稟行以下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多種教學方式;科學安排教學計劃,深化微課教學內容;積極參與各類實踐,及時總結每次活動;多反思出現(xiàn)的不足,正視自身的缺點并予以修正。
參考文獻:
[1]龐玉艷,甘彬良,馮振博,陳罡,李萍,李佳.微課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5,17(05):431-433.
[2]李金政,賴星.淺談微課在臨床醫(yī)學實習教學中的發(fā)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7,(10):1583-1585.
Abstract: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firmly grasp the use of pathology and knowledge,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clinical cases,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the main body,Chen Li,director of pathology,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ok class seven and eight of 2015 clinical medic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launched a student-centered micro-curriculum model based on teacher guid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in this class were abl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pply knowledge better,and the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awareness were enhanced.This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cro-curriculum model in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t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linical students.
Key words:pathology;PBL teaching mode;micro class